客觀的了解與中國文化之再造

《客觀的了解與中國文化之再造》是牟宗三所著作品,出自於《牟宗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客觀的了解與中國文化之再造
  • 作者:牟宗三
  • 作品出處:牟宗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前些日子,《聯合報》刊載了香港吳明先生所記錄的一個訪問辭,那篇訪問辭的最後,我有兩句話,說:“當今我們最需要的是要有客觀的正解,有正解而後有正行。”所謂“正解”、“正行”,是模仿佛教八正道中的詞語而說的,佛教教人修行有八種正確之道,又叫八聖道分,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正解”與“正行”之意都包含在裡邊。簡單地說,正解是正當、正確的了解,正行是正當正確的實行。為什麼我們處在這時代特別需要正解、正行呢?我有一些感想,在這個“當代新儒學國際會議”上講一講,我想是很恰當的。
前幾年在大陸湖北曾舉辦一個熊十力先生百年誕辰的紀念會,他們出了一個紀念專輯,大概大陸上一些相關的文章都收了,海外的很少。收輯的範圍包括前後三代,前一代是老一輩的,是熊先生那輩,包括比他稍大的一些人以及他的同輩與比他稍晚的,如、馬一浮、、賀麟、馮友蘭等都在內,老一代的人多,文章也多;中一代是像我這一輩的,下一代是當今中青年一輩,人物、文章都不多,也寫得不好,只有一篇朱寶昌寫得較好,而最差的是,其他則大體不甚相干,只報告一些事實。整個看完了這一個中國近百年來對中國哲學界頗具代表性的紀念專輯,我立即有一個很難過的感想,就是:中國從明朝亡國以後,學問傳統即告斷絕,所謂學絕道喪,一直到清末民初,社會上了不起的高級知識份子,大體都有真性情,在某一方面說,亦有真智慧、真志氣。但他們為什麼都不得成正果?這些真性情、真智慧、真志氣算是白白地浪費了!我常想:這癥結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牟宗三(1909—1995),哲學家及哲學史家、教育家,大學教授,當代新儒家的精神領袖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山東棲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49年去台灣;曾獲台灣“行政院”文化獎,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一生志業在“哲學地建立中國哲學”,復興與光大中國文化,其研究幾乎遍及與涵蓋哲學的所有領域並均有重要建樹;其著作具有廣泛的影響,其寫作被認為開創了一種獨特文體——“牟宗三體”;其教學思想深刻,教學藝術一流,被譽為“說法第一”的大宗師,對學生影響至深至巨,桃李滿天下。牟宗三哲學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典範,代表了中國哲學發展至現當代的巔峰;牟宗三被認為是自朱熹和王守仁以來足以代表中國哲學水準的最偉大的中國哲學家。編者簡介王興國,哲學博士,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與哲學系教授、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編輯部主任兼常務副主編,香港國際場有哲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從事中國哲學及中國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長於中國儒家哲學及佛教哲學與茶道,尤其以對牟宗三哲學的研究聞名於世,享譽海內外;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的學術專著有《契接中西哲學之主流——牟宗三哲學思想淵源探要》、《牟宗三哲學思想研究——從邏輯思辨到哲學架構》、《牟宗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