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水龍節

客家水龍節

客家水龍節,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項目保護單位為龍泉驛區文化館

客家水龍節保存了較多的中國古代舞龍最原始的程式和古樸的儀式,如祖先祭祀、土地祭拜、水敬拜、會館祭獻等,依稀可見中國古代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的遺風,蘊含了客家人對祖先的崇敬與緬懷之情。

2018年12月25日,客家水龍節被列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水龍節
  • 保護級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
傳統客家舞龍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的精神核心,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洛帶素有舞水龍祈雨的傳統,古時眾人用八角井之水潑灑水龍求雨,以求渡過當年的乾旱。後來渠水的引入解決了水荒,但舞水龍保留了下來並演化成水龍節。洛帶的客家龍舞以“劉家龍”出名,每逢水龍節,龍頭們齊聚祖堂祭祖,全體舞龍隊員先是持龍祭祀“社公”,到祖屋旁的一個塘堰邊“祭拜水”後,再到江西會館的大殿殺雄雞滴血,將龍頭、龍角、龍珠一一點染,以通神祭靈,神附龍體。之後,條條蛟龍逐日出水,按照“金龍盤玉殿”“龍抱柱”“波浪浮”“龍打滾”“龍擺尾”“快舞龍”等沿自先祖的各種龍舞套路盡情演繹。
舞龍,民間又叫“耍龍”“耍龍燈”“舞龍燈”,在全國各地和各民族間廣泛分布。根據洛帶《劉氏家譜》和《示諭碑》記述,劉家從夏商之時就開始舞龍,清康熙年間,劉氏先祖劉立章率家人隨“湖廣填四川”的滾滾移民浪潮來到洛帶,如今,劉氏家族在洛帶鎮已經居住了300餘年之久,劉家龍依然嚴謹尊崇著上承古韻的龍舞傳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