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屋定分止爭工作法

《客家圍屋定分止爭工作法》是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廣福鎮探索出的工作方法。

2023年11月,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廣福鎮因探索出《客家圍屋定分止爭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圍屋定分止爭工作法
  • 類型:工作方法
方法介紹,所獲榮譽,

方法介紹

圍龍屋(又稱圍屋)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蘊含著“誠信友愛、崇德向善、尚法明理、和睦親鄰”的文化內涵。廣福鎮地處粵閩兩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風俗習慣迥異,農村邊界土地、林權糾紛和鄰里、家庭矛盾占民事案件的82%。該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挖掘運用客家圍屋的精神內涵,活用人文資源、融合法治元素、撬動社會力量,創新推行定分止爭客家圍屋工作法,在客家圍屋內設立矛盾調解室、家風家訓館、村民議事會,有效化解矛盾促進和諧。
一、矛盾調解在圍屋,聚力止紛爭。廣福鎮堅持“以和為貴、和合善治”,把矛盾調解室設在各自然村祖堂圍龍屋,聘請不低於9名調解員入駐圍屋就地開展調解工作,還結合實際用好客家賢能、婦女、僑賢等力量,用真心、耐心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一是聚客家賢能。圍屋調解室吸納“五老”等,會同駐村法律顧問,並對接鄉鎮政法力量,對複雜糾紛“一對一”組建專班、精準調解。二是聚客家婦女。圍屋調解室注重發揮客家婦女獨特的柔性力量與智慧,組建巾幗服務隊,進村入戶串門,摸查糾紛苗頭、收集民眾訴求、說和家庭鄰里。三是聚客屬僑賢。依託僑鄉優勢,在圍屋調解室設立涉僑聯絡站,將熱心公益、民眾認可的僑胞納入調解人才庫,以圍屋為橋樑,以鄉情為紐帶,藉助僑領威望,著力化解歸僑和僑眷產權、身份、勞務等多發問題。
二、家訓鄉規進圍屋,情理化心結。該鎮注重發揮文化薰陶作用,將民眾口口相傳的客家謠諺、家訓等人文資源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與解紛需要相融合。一是巧用家訓奏家庭“和睦曲”。村(社區)“兩委”牽頭,利用圍屋建立家風家訓館和道德講堂,積極支持村民蒐集整理家教家訓家風並“張榜公示”,教誨子孫敦親睦鄰、戒斗息訟。二是巧用謠諺解鄰里“煩心結”。蒐集整理客家謠諺,與時俱進賦予時代內涵,將“仁愛禮義”的文化與莊重嚴肅的法律條文融合起來,動之以情、釋之以法,讓矛盾當事人冰釋前嫌。三是巧用村規樹文明“新風尚”。綜治中心會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修訂“紅白喜事愛節儉、家庭和睦樂融融”等客味十足、耳熟能詳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村民之間盲目攀比、嫌貧忌富,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得到根本改變,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
三、村民議事在圍屋,共商促祥和。充分發揮客家圍屋的議事功能和教化作用,引導各自然村成立“圍屋議事會”,緊扣“中和民意、以安四鄉”的客家思想核心,將圍屋打造成兼收並蓄、包容內外的民眾議事場所,做到“小事不出家”“大事圍屋議”,“圍屋”成“和屋”。一是方桌搭“平台”,議事協商。成立“圍屋議事會”,搭建“方桌議事平台”,制定融合客家文化、法治文化的議事規則,鼓勵民眾將問題擺上桌面,圍繞村莊環境、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談看法、提思路,更好地凝聚共識,消解矛盾。三年來,全鎮圍屋議事會開展協商議事128次,落實具體問題57件。二是板凳作“天平”,評理勸和。利用客家人喜歡晚飯後在圍屋前擺凳圍桌閒聊的習慣,由各村(社區)調解委員會牽頭組織“圍屋夜談”,邀請糾紛當事人共坐一張板凳,引導雙方心平氣和談問題、解疙瘩。三是法律為“準繩”,息訴止爭。依託客家圍屋建設客家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圍廊,組建客家圍屋普法團,結合圍屋議事、夜談等場合,開展普法述法、以案釋法、巡迴審判活動,讓廣大民眾更好地知法守法用法。

所獲榮譽

2023年11月,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廣福鎮因探索出《客家圍屋定分止爭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