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香707是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和宜賓市農科所用宜賓市農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與蜀恢707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質雜交稻組合。適時早播,培育壯秧,合理密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香707
- 育成單位:四川農業大學
- 栽培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壯秧,合理密植
-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
品種來源,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
品種來源
系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和宜賓市農科所用宜賓市農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的蜀恢707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質雜交稻組合。
特徵特性
該品種全生育期150.3天,比對照汕優63長1.7天,株高117厘米,植株適中,葉色深綠,葉片較寬,劍葉直立,葉鞘、葉耳、節間均無色。分櫱力中等,畝有效穗15.48萬,成穗率74.7%,穗長26.66厘米,每穗著粒154.55粒,結實率75.35%,千粒重31.47克,後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81.7%,精米率74.6%,整精米率55.0%,粒長7.3毫米,長寬比3.1,堊白米率15%,堊白度2.8%,透明度2級,膠綢度70毫米,鹼消值6.2級,直鏈澱粉含量15.4%,蛋白質含量10.2%,理化指標達國頒三級優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鑑定:2003年葉瘟1、5、6級,頸瘟1、7、9級,2004年葉瘟2、6、3、6級,頸瘟1、9、5、7級。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質B組區試,平均畝產537.0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3%,2004年參加中秈遲熟優質A2組四川省區試,平均畝產564.6公斤,較對照汕優63增2.8%,兩年平均畝產551.42公斤,較對照增3.37%,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0.58公斤,較對照汕優63增產9.2%。
栽培要點
適時早播,培育壯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畝栽1.5-1.7萬穴,配方施肥,重底早追,著重補施穗粒肥,一般中等肥力田畝施純氮12-14公斤,N、P、K合理搭配,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櫱,加強紋枯病和螟蟲的防治。
作一季中稻種植。
親本來源:宜香1A(♀) 蜀恢707(♂)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類型:秈型兩系雜交水稻
適種地區:四川省平壩、丘陵區;雲南普洱市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用宜賓市農科所育成的宜香1A與自育恢復系蜀恢707配組育成的優質高產香型雜交稻組合(周明鏡等, 2007)
·2011年雲南西雙版納審定,編號:滇特(西雙版納)審稻2011036號
申請單位:雅安市山州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選育完成人:周明鏡
品種來源:於1999年用宜香1A×蜀恢707組配而成的秈型雜交水稻品種。
特徵特性:株型適中,葉色深綠,葉片較寬,劍葉直立,葉鞘、葉耳、節間均無色,穀粒細長無芒,後期轉色好。平均全生育期142天,株高100.9厘米,穗長26.7厘米,穗總粒數125粒,千粒重31.2克。米質檢測:出糙率80.6%,精米率70.6%,整精米率52.0%,堊白粒率16%,堊白度2.1%,透明度1級,鹼消值5.0級,膠稠度80mm,直鏈澱粉17.4%,粒長7.5mm,長寬比3.0。抗性鑑定:中感稻瘟病(6級),中感白葉枯病(6級)。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參加雲南省西雙版納州雜交秈稻新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527.8千克,較對照Ⅱ優838增產14%,增產點(次)率90%。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2.3千克,較對照Ⅱ優838增產5.9%,增產點(次)率60%。
適宜區域:適宜在西雙版納州海拔1100米以下的秈稻區種植。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