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之戰(戰國時期秦國和韓國的戰鬥)

宜陽之戰(戰國時期秦國和韓國的戰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宜陽之戰,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秦國名將甘茂率軍在韓國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一帶同韓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韓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占宜陽,此戰共斬首韓軍6萬。

秦軍的這場攻堅戰進展的並不順利。戰事經歷五月,未能奏效,損兵折將,士氣大受影響。主將甘茂一度信心動搖想半途而廢。但自身客居秦國為相,在國內受樗里疾、公孫郝攻擊,在國外與韓相公仲倗結緣,只能背水一戰。

最後甘茂將個人錢財全部用於公賞里,重賞之下,一鼓作氣,終於拔掉宜陽。

基本介紹

  • 名稱宜陽之戰
  • 地點:河南宜陽西
  • 時間:公元前308年
  • 參戰方:秦國、韓國
  • 結果:秦軍勝利,韓軍失敗
  • 參戰方兵力:秦軍10萬;韓軍不詳
  • 傷亡情況:秦軍不詳,韓軍死亡6萬,投降無數
  • 主要指揮官:秦國:甘茂、烏獲、向壽;韓國:公叔嬰
戰爭背景,戰爭起因,戰爭經過,久攻不下,破城殺敵,韓國求和,戰爭結果,戰爭影響,軼聞故事,

戰爭背景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國最初的領地在秦(今天水市),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秦穆公時,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爭霸。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大治。孝公死,子駟立。商鞅被誅,但秦法未敗。駟即位的第十三年,秦繼齊、魏之後,始稱王,是為秦惠王。秦惠王雄才大略,廣攬各國賢才為己用,張儀入秦為相。張儀向秦惠王獻計,力主伐韓。“下兵三川(黃河、洛水、伊水一帶),以臨二周之郊,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建王業。
大臣司馬錯力主伐蜀,惠王從之。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國益富強。然後,秦大舉攻趙,取中都、安邑;攻楚,取漢中。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時,秦已東擴至今宜陽、澠池西部。

戰爭起因

秦武王即位後主張出兵三川,聽取了樗里疾的建議,使甘茂為大將,發兵五萬,攻取宜陽。
宜陽是韓國西部屏障。韓國中後期領土由三部分組成,即上黨(今山西南部)、南陽(今濟源、焦作)、新鄭,宜陽是聯結三地的樞紐。宜陽也是二周的門戶,宜陽與東、西周一起成為秦東進的障礙,時人蘇秦曾說過:“韓東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長阪之塞。”故韓國在宜陽布下了重兵,周王室也暗中相助。

戰爭經過

久攻不下

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冬,甘茂兵臨宜陽城下,宜陽守軍頑強抵抗,秦兵圍城五個月,無法攻下該城。右丞相樗里疾進言於秦武王道:“秦師老矣,不撤回,恐有變。”武王召甘茂班師。甘茂乃作書一封,使人送達武王,武王啟函視之,書中惟有“息壤”二字。武王大悟,命令大將烏獲率兵五萬,以助甘茂。韓王亦使大將公叔嬰率軍救宜陽。

破城殺敵

甘茂、烏獲兩軍會合,大破公叔嬰於宜陽城下,然後,乘勝攻占宜陽,斬殺韓軍六萬,降者無數。隨即秦軍渡黃河奪取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並築城駐守。

韓國求和

韓王恐懼,使相國公仲侈帶著珍寶入秦乞和。秦武王大喜,同意了韓國的求和。詔甘茂班師,留向壽安撫宜陽地方。

戰爭結果

此戰秦軍依靠強大實力,連續作戰,最終攻占中原重鎮宜陽,取得一個大勝利。韓國損失慘重,被迫入秦求和,從此,秦的疆域擴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

戰爭影響

秦取宜陽,韓國斷為三,國力大衰。對山東各國而言,宜陽其實也是門戶。秦得此城,可以挾二周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實施大規模兼併戰爭。秦對宜陽城進行加固,成為東擴的橋頭堡。從此以後,山東六國轉入戰略防守階段,直至滅亡。從這個意義上說,秦拔宜陽之戰是秦統一六國的里程碑。

軼聞故事

息壤之盟
秦武王思張儀之言,謂樗里疾道:“寡人生於西戎,未睹中原之盛。若得通三川,一游鞏、洛之間,雖死無恨。”樗里疾道:“王之伐韓,欲取宜陽以通三川之道。然而宜陽路遠而險,勞師費財,魏趙必出兵助韓,因此,此事斷然不可。”秦武王復問於甘茂,甘茂道:“請讓我出使大梁,約魏相助。”武王大悅,使甘茂出使魏國,魏王許諾助秦。
甘茂與樗里疾素來不和,恐樗里疾從中阻撓,先遣副使向壽回奏秦王,而甘茂自己滯留於息壤。秦武王至息壤,甘茂道:“宜陽為縣名,其實是個郡。攻伐宜陽,山高路遠,必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過去有個與曾參同名同姓的人,他殺了人,先後有三個人告訴曾參之母其子殺人,最後曾母不得不信,逾牆走匿。我沒有曾參之賢,大王對我的信任沒有曾母對曾參的信任度高。如果我率軍攻宜陽,久攻不克,而朝中大臣詆毀我,大王也必然對我生疑。”武王道:“寡人不聽人言,請與你結盟。”於是,君臣歃血為盟,藏誓書於息壤,遂發兵五萬,使甘茂為大將,向壽副之。宜陽是韓國西部屏障。韓國中後期領土由三部分組成,即上黨(今山西南部)、南陽(今濟源、焦作)、新鄭,宜陽是聯結三地的樞紐。宜陽也是二周的門戶,宜陽與東、西周一起成為秦東進的障礙,時人蘇秦曾說過:“韓東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長阪之塞。”故韓國在宜陽布下了重兵,周王室也暗中相助。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冬,甘茂兵臨宜陽城下,宜陽守軍頑強抵抗,秦兵圍城五個月,無法攻下該城。右丞相樗里疾進言於秦武王道:“秦師老矣,不撤回,恐有變。”武王召甘茂班師。甘茂乃作書一封,使人送達武王,武王啟函視之,書中惟有“息壤”二字。武王大悟,命令大將烏獲率兵五萬,以助甘茂。韓王亦使大將公叔嬰率軍救宜陽。甘茂、烏獲兩軍會合,大破公叔嬰於宜陽城下,然後,乘勝攻占宜陽,斬殺韓兵六萬,降者無數。韓王恐懼,使相國公仲侈持寶器入秦乞和。秦武王大喜,許之。詔甘茂班師,留向壽安撫宜陽地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