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興縣書畫氈製作技藝源於上谷郡時代,是從毛氈、民用氈、工藝氈逐漸演變而來的,與書畫藝術相伴而生。書畫氈具有附墨脫水的作用,能讓人們淋漓盡致的進行創作,完成更完美的作品,故又名“文房第五寶”。
基本信息,名錄介紹,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定興書畫氈製作技藝
編號: 5—8—40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保定定興縣
編號: 5—8—40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保定定興縣
名錄介紹
傳統書畫氈製作的原材料為60支以上多種羊毛,整個製作過程為純手工製作。基本工序有揀毛、彈毛、成形、擀、洗、搓邊、整角等;擀氈的工具基本上有彈弓、竹簾、柳條等。製作時先稱出所用毛的大概重量,用手工梳理好平鋪在竹排上,接著把竹排捲起紮緊,用沸水反覆從上到下澆十幾分鐘以增加毛的軟化度;然後擀氈大約半小時,再用人工反覆踩踏,通過多次捲起整理,直到羊毛穿插密度加大,再天然晾乾,這樣就製成了最原始的書畫氈。
何老余、何德勝和何深在挖掘和繼承傳統製作書畫氈技術的基礎上,潛心研究,大膽創新,將純手工傳統清水氈進化為現代的多種材質、多種規格(包括小到0.2平米,大到幾百平的巨型氈)、多種格式(包括米字格畫氈,豎條格畫氈,歐顏柳趙字型描摹氈,蘭亭序描摹畫氈等等)、多種厚度的書畫氈。
1986年,何深在定興縣張家莊鄉張家莊村成立了中堂畫氈廠,根據不同消費者的品位生產出不同品種的書畫氈,產品包括混紡(羊毛+化纖)、一級書畫氈、特級書畫氈、YT型、描摹(印字及筆劃)印格畫氈等幾十個品種,顏色以白、黑、灰為主。中堂畫氈廠生產的書畫氈,表面平整,柔軟富有彈性,等級齊全,經濟實惠,方便耐用,具有廣泛性、普及性和大眾性的特點,產品銷售不僅遍及如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天津(楊柳青畫社)廣州、西安、成都、南京、杭州等全國各大中小城市,還遠銷到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1998年,中堂牌書畫氈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評定為“金質獎”。現代中國著名書畫家范曾、劉振鐸、歐陽中石、孫其峰、王成喜等都使用何中堂書畫氈。
書畫藝術是中國的國粹,書畫氈與中國書畫藝術形影相隨,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但由於書畫氈的製作屬於無規則不定性產品,製作過程完全靠經驗,其工藝複雜、勞動強度高,致使其面臨瀕危狀態,因此迫切需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