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全鄉轄紅源村、琴峪村、永盛村、紫紅村、官灘村、琵琶園村、賈莊村、爭勝村、崖頭村、活鳳村、陳家峪村、吉慶村等12個行政村,戶,4600口人,區域面積125平方公里,土地面積8000餘畝,森林面積72000餘畝,以天然林為主。
全鄉山清水秀,水草資源豐富。境內有500頭肉的牛育肥基地,已建成達效;另有100畝養魚基地;3000畝以豆類為主的小雜糧基地;5000隻養鴨基地;5000畝種草養畜工程。
歷史沿革
據資料記載,民國時期全縣分為3個區,官灘屬二區,治所郭道,有琴峪、紫紅、琵琶園、活鳳4個行政村38個自然村;
解放初期屬縣五區之二區;
1956年全縣取消5個區改為32個鄉時,為紫紅鄉,活鳳鄉;
1958年沁源並歸沁縣,改為紫紅人民公社,轄12個村;
1959年,恢復沁源縣,紫紅公社遷址官灘;
1984年由紫紅人民公社改為官灘鄉人民政府,實行鄉村建制,現轄紅源村、琴峪村、永盛村、紫紅村、官灘村、琵琶園村、賈莊村、爭勝村、崖頭村、活鳳村、陳家峪村、吉慶村12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全鄉農業戶1135戶,農業人口3874人。
交通概況
官灘鄉有縣鄉公路一條,鄉村路三條。縣鄉路陽景線官灘段全長18公里。三條鄉村路分別為崔紫路、崔吉路、活陳路,總里程22.2公里。其中縣鄉路為柏油路,8.7公里鄉村路為水泥路,13.5公里為混凝土石頭路。
環境資源
該鄉屬於林牧山區,森林面積13.740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2%,植被相對較好;以分散養殖、傳統牧業為主,2010年底大小牲畜總計2.6萬頭(只)。轄區內溝壑縱橫、大山環抱、溪水長流。
地勢東高西低,最高海拔1490米,最低海拔1140米;年平均氣溫8.5度,最高氣溫34度,最低氣溫-24度,氣溫略低,晝夜溫差較大;年降水量583毫米,年相對濕度平均為65%,雨水相對充沛;無霜期為125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519.7小時,日照相對不足;計稅耕地面積7380畝,其中棄耕、撂荒地約2400畝,土質以夾沙土、沙壤土為主,土質相對較差,2010年糧食總產1671噸。
轄區內河流縱橫,河域寬廣,景鳳河、活鳳河兩個河流交匯於紫紅村統稱為紫紅河,是沁河主要支流之一。水草資源非常豐富,山上四季常青,山下碧水長流,天空百鳥飛翔,水中魚蟹游弋,特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蒼鷺和優質鯰魚極具保護和開發價值,轄區內還有
棋盤山、馬跑泉
溫泉等自然資源。
經濟狀況
官灘鄉已經形成了以煤炭採掘加工為主的
煤炭工業;以鹽硝開採轉化為主的鹽化硝化工業;以石膏、滑石粉、石灰岩開採加工為主的建材工業;以駝絨製品和手工地毯為主的紡織工業和以肉類蓯蓉、鎖陽為原料的釀造業及藥品加工業。亞洲最大的金屬鈉廠——泰達制鈉分公司,全國第一個機械化湖鹽廠“吉蘭泰鹽化集團”,全國最大的苯甲醚生產基地,西北最大的燃料生產基地——阿拉善西北染廠,官灘鄉重點化工廠企業“吉蘭泰鹼廠”、優質“太西煤”出口基地、全區探明儲量最大的“珠拉金礦”均在我旗境內。
進入新世紀,隨著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該地方創造性地提出了“集中發展”戰略,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投入的有利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大興旅遊產業。
旗委政府把加快工業發展作為突破口,出台了“加快工業化的意見”,依託優勢資源,進一步加快資源轉化,培育形成八大
特色產業,分別是以原鹽資源為依託、以原鹽-制鈉-染料等為鏈條的鹽化工產業;以煤炭資源為依託、以原煤-精洗-精焦為鏈條的煤化工產業;以芒硝資源為依託、以芒硝-硫化鹼-苯甲醚等為鏈條的硝化工產業;依託高載能工業園區政策發展以金屬鈉、鐵合金等為主的高載能產業;以黃金資源為依託的黃金產業;以鐵礦資源等為依託的鐵銅採選產業;以風力資源為依託的風力發電產業;以蓯蓉系列產品、礦泉水為主的飲品飲料業。到2010年,全旗國內生產總值預計達到50億元,工業比重達到50%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萬元以上。
人口數據
官灘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745
|
男
| 2056
|
女
| 1689
|
家庭戶戶數
| 92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451
|
家庭戶男
| 1898
|
家庭戶女
| 1553
|
0-14歲(總)
| 951
|
0-14歲男
| 501
|
0-14歲女
| 450
|
15-64歲(總)
| 2509
|
15-64歲男
| 1420
|
15-64歲女
| 1089
|
65歲及以上(總)
| 285
|
65歲及以上男
| 135
|
65歲及以上女
| 15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681
|
下轄村莊
官灘鄉下轄村
社會事業
全鄉有中心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所11個,衛生醫務人員34名;寄宿制國小兩所,有教職工39人,在校學生1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