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官水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萊城區口鎮
- 地理位置:位於萊城西北15公里,東南距口鎮3公里
村莊名片,行政區劃,經濟,歷史,人文自然,地圖,
村莊名片
據《韓氏譜》、《魏氏譜》記載,明朝中葉,韓、魏兩姓由口鎮遷此建村。因村旁河內蘆葦叢生,曾名“蘆莊河”,後因官姓遷至其村,成為多戶,故更名為官水河。
行政區劃
經濟
解放前的官水河村,由於貧窮,既沒有學校,也請不起先生,全村識字的人了了無幾。1950年,在外地念過私塾的有志青年魏東業,任官水河村第一位教書先生,為了加強對全村青壯年的掃盲教育,他組織了“農民速成識字班”,白天勞動,晚上講學。1962年培養出了官水河村第一位北京大學生.以後逐年又有12名學生考入全國名牌大學。
官水河村在建築方面有著光輝的一頁。1963年,村里成立了建築隊(稱官水河建築隊),隊長韓紀舟帶領83名建築工人,鋪路、修橋、建樓房,各項工程都相當出色。培養出了 40名高級建築技術人才。1970年,口鎮建築工程隊成立,官水河建築隊全部歸口鎮工程隊。後改稱口鎮建築工程公司。1980年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韓紀舟憑著多年來豐富的管理經驗和高超的建築技術,他與4個兒子獨自成立了“韓氏建築安裝公司”,這個有職工86人,固定資產數百萬元的建築公司,在官水河村是頗有名氣的。
在20世紀60年代,。官水河村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他們興修水利,改河造田。利用農閒時間將村西嬴汶河邊的300多畝沙灘地墊成了可耕田,當時官水河村提的口號是:“冰凍三尺,雪下一丈,寒風刺骨,不當敗將”,再現了官水河人戰天鬥地的英勇氣概。此外他們還在村東高達39米的大堤上建起了一座長450米的渡槽,承接了雪野東乾渠北水南送的任務,這是雪野東乾渠上唯一的一座渡槽,至今這座宏偉渡槽的雄姿不減。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官水河村注重了村莊建設和農民生活的改善。全村人修建了兩條高標準的街道,1984年還出資十幾萬元新建了村國小。農民生活也得到了徹底的改善。經過產業調整官水河村由傳統的種植,向多元化發展。全村共有經商戶13戶,種植戶46戶,養殖戶25戶。個體經商戶韓紀清,靠賣氨水一項收入就很可觀,既方便了村民,又增加了收入,還蓋了二層小樓。1999年官水河村成了電話村。
官水河村,正在用新的觀念,新的精神風貌,為建設高度文明,高度富強的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官水河村在建築方面有著光輝的一頁。1963年,村里成立了建築隊(稱官水河建築隊),隊長韓紀舟帶領83名建築工人,鋪路、修橋、建樓房,各項工程都相當出色。培養出了 40名高級建築技術人才。1970年,口鎮建築工程隊成立,官水河建築隊全部歸口鎮工程隊。後改稱口鎮建築工程公司。1980年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韓紀舟憑著多年來豐富的管理經驗和高超的建築技術,他與4個兒子獨自成立了“韓氏建築安裝公司”,這個有職工86人,固定資產數百萬元的建築公司,在官水河村是頗有名氣的。
在20世紀60年代,。官水河村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他們興修水利,改河造田。利用農閒時間將村西嬴汶河邊的300多畝沙灘地墊成了可耕田,當時官水河村提的口號是:“冰凍三尺,雪下一丈,寒風刺骨,不當敗將”,再現了官水河人戰天鬥地的英勇氣概。此外他們還在村東高達39米的大堤上建起了一座長450米的渡槽,承接了雪野東乾渠北水南送的任務,這是雪野東乾渠上唯一的一座渡槽,至今這座宏偉渡槽的雄姿不減。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官水河村注重了村莊建設和農民生活的改善。全村人修建了兩條高標準的街道,1984年還出資十幾萬元新建了村國小。農民生活也得到了徹底的改善。經過產業調整官水河村由傳統的種植,向多元化發展。全村共有經商戶13戶,種植戶46戶,養殖戶25戶。個體經商戶韓紀清,靠賣氨水一項收入就很可觀,既方便了村民,又增加了收入,還蓋了二層小樓。1999年官水河村成了電話村。
官水河村,正在用新的觀念,新的精神風貌,為建設高度文明,高度富強的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歷史
官水河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時期以韓玉祥、韓紀增為首的進步青年,自願組成抗日自衛團,經常給區中隊長鄭立新站崗、放哨、遞送情報,有力地打擊了駐紮在吐絲口的日軍,使敵人的“掃蕩”屢遭失敗。
解放戰爭時期,特別是在1947年2月的吐絲口戰役中,官水河村憑著有利的地理條件,便成了我軍將士的“前沿小後防”。時任村長的韓玉永組織村民組成擔架隊,救護我軍傷病員,共出擔架25副,強壯勞力50多人,救護新四軍傷病員137人,家庭婦女還組成了“婦救會”,除護理傷員外,還為部隊做飯、做軍鞋。在救護傷員的過程中,韓文書的妻子,韓玉強的母親,魏進業的妻兒,被敵機投擲的燃燒彈燒死在地窯中,在革命戰爭年代,官水河村共有五位烈士血染疆場,為國捐軀。
解放戰爭時期,特別是在1947年2月的吐絲口戰役中,官水河村憑著有利的地理條件,便成了我軍將士的“前沿小後防”。時任村長的韓玉永組織村民組成擔架隊,救護我軍傷病員,共出擔架25副,強壯勞力50多人,救護新四軍傷病員137人,家庭婦女還組成了“婦救會”,除護理傷員外,還為部隊做飯、做軍鞋。在救護傷員的過程中,韓文書的妻子,韓玉強的母親,魏進業的妻兒,被敵機投擲的燃燒彈燒死在地窯中,在革命戰爭年代,官水河村共有五位烈士血染疆場,為國捐軀。
人文自然
昔日的官水河村,有一些動人的傳說,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該村有一座廟宇,取名“土地廟”。大殿正堂土地神像,兩邊各有武神相護,正殿四壁繪有各種圖案,嫦娥奔月,龍官探寶,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每逢初一、十五,村中年長者都有到土地廟中求神拜佛之習俗,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尤其是每逢年節,更是熱鬧非凡,除求神拜佛外,有錢人家還自願捐資,雇來戲班唱上幾天。
地圖
官水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