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世界宗教研究叢書

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世界宗教研究叢書

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中國社會科學論壇2011宗教學)/世界宗教研究叢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世界宗教研究叢書
  • 外文名:Relig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 出版社:社科文獻 (2013年11月1日)
  • 頁數:359頁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卓新平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開本:16
編輯推薦,目錄,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卓新平主編的《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中國社會科學論壇2011宗教學)》在微觀或具體層面還專門討論了基督教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關係問題,大家尤其注意的就是基督教與中國主流文化、與中國當代社會的關係問題。對此,大家論及的話題包括基督教神學與中國多元的宗教理論之互動,基督教的靈性追求與其社會實踐之關係,基督教與國際政治和中美關係,基督教在中國社會實踐中的參與方式和不同影響,基督教經典對社會正義問題及和諧平等發展的啟迪等。中國學者還特別關注到社會層面的基督教“中國化”問題,以及理論層面的“漢語神學”與當代中國學術發展的關係。這裡湧現的問題意識和呈現的開放態度,為我們今後更深入、廣泛的研究埋下了伏筆、奠定了基礎。

目錄


“基督教中國化”三思
以小說塑造民族之魂:梁啓超的套用佛學
巴哈伊教獨特的宗教觀
作為“社會權力”的宗教及其信仰 ——當代中國宗教信仰認同模式的轉型
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到文化遺產:中國合法性道德基礎的變遷
宗教與教育:比較研究的視野
“宗教法人”設立芻議
城市化對中國基督教的影響
不同宗教之間一定要排斥,不可以和諧嗎——從跨文化宗教藝術到修養的融合
宗教間對話促進跨文化交流
中國宗教需要多元論的宗教理論嗎
宗教對話在中國的發展前景:來自亞洲鄰國的經驗教訓
災難現場的宗教應對體系
和諧宗教從經開始
社會模型:信仰、形式與政治的想像力
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中國宗教應為中華文化建設出大力
宗教文化創新與建構新型社會關係
百年國學與西學中的宗教元素
文化身份的“動詞性”邏輯——傳教士的身份、認同及其游移
冷戰宗教:冷戰對中美宗教的影響
後殖民時代基督宗教的全球發展態勢
宗教研究對人文教育的意義
漢語神學與中國學術
由文化神學發展為教會神學與靈修神學:一種對巴爾塔撒的神學解讀
宗教與社會變遷:早期基督宗教滲透社會的策略——轉化羅馬政治術語為信仰概念
行公義、好憐憫:基督教對當代香港社會的陶塑——以教會在東九龍的服務為例
利瑪竇研究的新進展
宗教的多維面向和內在張力
關於四川省瀘州市基督教會開展醫療衛生服務的調研報告
清宮畫家法國耶穌會修士王致誠在華活動考述

作者簡介

卓新平,土家族,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宗教學會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主要成員,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首批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