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宗山抗英遺址)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宗山抗英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城宗山上的宗堡(江孜古堡)及其周圍,海拔4022米-4140米。遺址東西長360米,南北寬約80米。

宗政府(江孜古堡)周圍建有土、石夯築的圍牆,牆體高4米,厚約1米,牆內現存建築有孜結拉康殿、哲拉康大殿、生寧宗、哲布崗會議廳、宗本官邸、宗府宿舍、倉庫、馬房等,現共有大小房屋193間,總建築面積為7064平方米。

1961年,宗山抗英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定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09年,被評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 所處地區: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城宗山上的宗堡(江孜古堡)及其周圍
  • 占地面積:7064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5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故事,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7月),英帝國主義派榮赫鵬、麥克唐納等率領軍隊,對中國西藏地區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的武裝侵略。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1月),英軍又相繼占領了堆拉、戈吾等地,矛頭直指江孜。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4月),英帝國主義侵略軍600人從亞東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軍民和自居寺僧侶的拚死抵抗。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6月),英軍派來援軍,用大炮猛擊宗山炮台,堡壘中的火藥庫不幸被英軍炮火擊中,江孜軍民在最後關頭仍用石頭殊死抵抗,堅持了三天三夜,最後所有人跳崖殉國。

遺址特點

遺址建築依山而建,高低措落,建築包括炮台、碉堡和城牆。現房屋建築有“孜傑拉康”“折布崗拉康”“生寧宗”“折布崗會議廳”宗及工作人員的住房,倉庫,馬房等大小共193間房屋。其中孜傑拉康位於宗山抗英遺址頂部,總面積878.36平方米,五層樓,為土木結構。孜傑拉康下面的折布崗拉康大殿,坐西朝東,長25.30米,寬14.40,建築包括經堂和殿堂兩部分。經堂面積16柱,尚存一些壁畫。殿堂面積2柱。建築廣范使用木構件,柱頭雕刻精美。

文物遺存

抗英展廳內的雕像抗英展廳內的雕像
抗英炮台:江孜抗英保衛戰中西藏軍民在這個炮台上用1791(清乾隆五十六年)福康安大將軍曾使用過的“黃色兄弟”大炮英勇抵抗外強侵略。
抗英勇士跳崖處:江孜保衛戰歷經三個月,最後在寡不敵眾、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勇士們絕不向敵人投降,從宗山北側懸崖跳下。此處現立有紀念碑。
駐藏大軍巡邊石碑:石碑刻於清乾隆六十年,記載了駐藏大臣松筠、和寧巡視邊防的經過和戊邊要領。
江孜宗政府議事廳:以塑像形式再現了宗政府官員辦公情形,展廳內的江孜宗政府土地清冊等原始資料極為珍貴。
法王殿:建於明代,亦稱如意寶寺。殿內留有英軍侵略中國西藏時的罪證。

歷史故事

根據資料,宗山抗英發生在光緒30年(1904年)。光緒29年(1903),英軍由亞東進入西藏,一路進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達江孜。他們憑著先進的武器,強行推進,濫殺無辜。達賴13世下令西藏軍民抵抗,江孜境內16歲至60歲的男丁被緊急徵召抗英。西藏軍民在宗山上用土製槍炮頑強抵抗兩個多月,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武器落後及火藥庫意外爆炸,彈盡糧絕,全部壯烈殉國。英軍的目的是攻占拉薩,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江孜是必經之路,宗山就成為必爭之地。藏軍以劣勢武器在宗山城堡與圍攻的英軍激戰,損失慘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衛宗山城堡的最後的藏軍不願被俘,全部跳崖。

保護措施

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1996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旅遊信息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於江孜縣城宗山上的宗堡(江孜古堡)及其周圍,從江孜縣出發途經衛國路到達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