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書院(宏道書院 (中共三原特支成立舊址))

宏道書院

宏道書院 (中共三原特支成立舊址)一般指本詞條

宏道書院,又名弘道書院,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城關鎮北城西社巷,始建於明代弘治初年。

宏道書院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26米,南北寬115米,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院內現存1937年建省立三原工業職業學校教學樓1棟,碑刻8通。宏道書院東側北城中學內距隔牆50米處,有磚砌煙囪1個。宏道書院秉承其教育宗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經濟、文化、科學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

1991年8月28日,宏道書院被三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9月24日,宏道書院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宏道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宏道書院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城關鎮北城西社巷
  • 所處時代:明清至民國時期
  • 占地面積:14490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919-5-312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別名:弘道書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作用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指引,

歷史沿革

明弘治六年(1493年),王承裕考中進士後,陪伴其父王恕回歸故里。時有一些儒生前來求教,便借僧舍作為講學之所,題名弘道書屋。後眾人商議募捐,借北城永清坊普照寺廢院建立弘道書院。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原縣成為陝甘兩省(含今青海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中心。弘道書院作為西北最高學府,成為西北學界的代表。清乾隆時,因避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名諱改弘道書院為宏道書院。清道光十年(1830年),陝西督學周之楨重修書院,更名為陝甘宏道書院,陝西曆任督學都對宏道書院極為重視,多次對校舍進行修繕和擴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朱佛光主講宏道書院。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改宏道書院為宏道大學堂。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涇陽味經、崇實兩院併入,更名為宏道高等學堂,成為當時在西北傳播西方新學的最高學府之一。清宣統初年(1909年),改三原宏道高等學堂為三原宏道中等學堂。清宣統二年(1910年),改稱三原宏道高等工業學堂,設織染、窯業(後停開)兩科。派員赴日本請教習、購機器,蓋教學樓、建實習工廠。
民國二年(1913年),易名為陝西省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民國十三年(1924年),改稱陝西省立第三職業學校。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更名為陝西省三原初級職業學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為陝西省立三原工業職業學校。
1925年12月,在學校後花園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三原特別支部,張仲實任特支書記。
1940年,三原女中遷入書院舊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此辦學的有陝西省水利學校、中共三原縣委黨校、陝西省三原教師進修學校、三原縣北城中學。

建築格局

宏道書院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26米,南北寬115米,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院內現存1937年建省立三原工業職業學校教學樓1棟,坐北向南,為平面“凹”字形西式二層磚樓,東西長44.5米,南北寬17.5米,建築面積837.77平方米。後檐下層帶廊,辟仿哥德式窗。舊址院內保存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 “擴建宏道書院碑”、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宏道書院添設學舍增廣膏火碑”及鹹豐、光緒、民國時期的碑刻6通。宏道書院東側北城中學內距隔牆50米處,有磚砌煙囪1個,整體保存完整。煙囪高約15米,下部平面為八角形,每邊長0.92米,周長7.36米,上部呈圓筒形,據說為陝西省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印染廠所使用。

文物遺存

宏道書院內現遺存石碑
名稱
規格
內容
“太極動靜圖說”碑
長95厘米,寬62厘米,厚5厘米
王承裕所撰的“太極動靜圖說”
“推廣陝甘宏道書院捐助姓名”碑
長91厘米,寬88厘米,厚6厘米
記載了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宏道書院擴建時陝甘官紳及關中學子賢達捐資情況。
“計開捐輸官姓銀數”碑
長121厘米,寬91厘米,厚6厘米
記載了清道光年間陝甘各地官紳捐資情況。
“宏道書院鄉試提名”碑
長122厘米,寬55厘米,厚6厘米
記載了清道光年間在宏道書院就讀的各地通過鄉試的學生及其籍貫。
“威豐年間宏道書院鄉試提名”碑
長122厘米,寬53厘米,厚6厘米
記載了清鹹豐年間在宏道書院就讀的各地通過鄉試的學生及籍貫。
“翁同穌巡視督案碑”
長142厘米,寬56厘米,厚7厘米
記述了翁同來書院巡視督察之情況及宏道書院辦學資金積蓄和使用情況。
“宏道書院添設學舍增廣膏火碑記”碑
長110厘米,寬89厘米,厚7厘米
記述了宏道書院添設學舍、增加積蓄經費和經費管理情況等。
“陝西省立三原初級工業學校重修被焚教育記”碑
長100厘米,寬55厘米,厚4.5厘米
記述了重修被焚教學大樓的情況。

歷史文化

教育宗旨
宏道書院從開始即以言傳身教為教學原則。當建成開講時,王恕宣布教育宗旨曰:“書院乃儒家講學明道之所,用以進德修業,化民善俗,故務在治身勤修,以為世范。若徒以舉業為務,以登科為念,則非弘道之本旨。”主講王承裕本此宗旨訂立了學科二十條,即“明德、學道、誦讀、講解、察理、學禮、作古文、作時文、博觀、明治、考德、改過、作字、遊藝、會食、夜課、考試、遵守、歸寧、給假”(見請康熙版《三原縣誌》卷之七藝文志)。教學方法上提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個重點。指示學生在博覽、約取的基礎上,從事慎思明辨、辯疑摘疵而達到心領神會,學有所得,更進而反身自省、篤行,做到關學所要求的“體之以修身,推之以弘化”從而成為對國家能有所奉獻的真儒。
相關人物
朱佛光主講宏道書院時,西北青年學生受其陶冶,大都成為民主革命的鼓吹者和力行者。辛亥起義西北主持革命者如井勿幕、宋向宸、李元鼎、徐朗西,柏筱余、茹欲立、鄒子良等都是曾在宏道書院肄業的學生。
近代民主先驅于右任、中國現代水利事業奠基者之一的李儀祉、中國新聞界的泰斗張季鸞以及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奠基人吳宓等人也是宏道書院的學生。

作用價值

宏道書院承古而拓今、傳文而育人,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宏道”精神的優秀學子,如近代民主先驅于右任、中國現代水利事業奠基者之一的李儀祉、中國新聞界的泰斗張季鸞以及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奠基人吳宓等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經濟、文化、科學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

保護措施

1991年8月28日,宏道書院被三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9月24日,宏道書院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範圍為東至北城中學東院,西至北城前街,南至清峪河北岸,北至北城中學後操場。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的四面外延,東375米,西、南各45米,北315米。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宏道書院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城關鎮北城西社巷。
宏道書院

交通指引

三原縣人民政府距離饒益寺約3.1千米,駕車約9分鐘到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