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履歷
宏成長老,1910年生,俗名楊宏春,安徽無為縣人。
6歲起在安徽大九華山跟隨上普下文法師在道僧洞(古石雲)立志苦修。
1928年,法師18歲。到九華山天台頂地藏禪寺依
普文法師剃度出家,剃度法名宏成,為九華山天台正頂地藏禪寺的子孫。
1957年在寶華山受具足戒。
1984年起主持募化修建九華山觀音峰禪寺,歷時10年,歷盡艱辛,終使玉宇重光,功德圓滿。引各界讚揚。
1993年5月,由南京
棲霞寺震寰法師提議,經江寧縣人民政府批准,省、市有關部門同意在東善橋林場祖堂山分場劃出30畝地給
宏覺寺長期使用。南京市佛教協會禮聘宏成長老主持復建宏覺寺。
1993年8月5日,祖堂山舉行宏覺寺修復灑淨奠基儀式。
6歲起在安徽大九華山跟隨普文(1912-2000)上師在道僧洞(古石雲)立志
苦修,幾十年來身穿
百衲衣四季如一,身上常有檀香味出,法師頭、耳、咽喉之處,出現多處佛像,觀音像、地藏菩薩像特別清楚,人人可見。法師為了重修祖師道場,資金十分困難,他和弟子到處奔波,經常為人按摩治病。募化資金常被人誤為乞丐,自稱討飯和尚,生活簡樸。18歲到九華山天台道僧洞,投師剃度出家、剃度法名宏成,為九華山天台正頂地藏禪寺的子孫。1984年起主持募化復建九華山觀音峰禪寺,時經10年余,歷盡艱辛萬難,終於建成了
三聖殿、
千手觀音殿、念佛堂等多種佛寺建築,得到當地政府和佛教界領導的讚揚。宏成法師近40年來,身穿百衲衣,四季如一,
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時有檀香味出。因常被人誤為乞丐,故自稱“討飯和尚”。山間行走,
健步如飛,即便年輕人,也自嘆弗如。
宏成大願
1994年10月,宏成長老來到南京,重振宏覺寺。當時,正在著手籌建這所寺廟
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的老師、原宏覺寺方丈震寰法師把這一重任交給了他。當年暑假,佛學院學僧放假,震寰法師也回到他的出生地海安, 沒想到他回去後就圓寂了,振興宏覺寺的任務,落到了宏成長老一個人身上。
宏成長老就在原幽棲寺舊址重建,冠名“宏覺寺”。從小沒上過學他一手繪製寺廟所有的建設規劃圖紙和工程建築圖紙,可謂不可思議。
接任以來,多方奔走,嘔心瀝血。為解決資金困難,經常為人按摩治病。其精通中藥治病和佛力治病原理,在老法師的手中活人無數,許多有疑難雜病的居士受到老法師的幫助而宿業漸消,身心康復。亦不可思議。
因
生活極簡樸,每次吃完飯都要用開水將碗涮乾淨,然後將水喝下去;一張餐巾紙一點一點的用,一直用到無法再用的時候才丟掉;著百衲衣四季如一,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縫縫補補補,卻時有檀香味出。募化時常被人誤為乞丐,自稱“討飯和尚”。
1994年起先後在祖堂山建成三聖殿、古拜經台、齋堂、電房、廚房、水井及護坡工程3000多米;在建中的佛母殿、美人泉、放生池(九洞二橋及水下龍宮已近完工)念佛堂等已完工;正在籌建動工的有大雄寶殿等。今後規劃建築的項目有:男女念佛堂(2座)、佛母殿、紀念堂、助念堂、男女化身窯(2座)、哼哈二將殿、五龍廟、天王殿、金剛殿、六位祖師殿、十六祖師殿、彌勒佛殿、伽藍殿、韋陀殿、華佗殿、藥王殿、牛王殿、靈宮殿、千尊羅漢堂、文殊殿(5座)、普賢殿(5座)、觀音殿(5座)、地藏殿(5座)、毗盧殿、千佛殿、七佛殿、五位娘娘殿、四方極樂殿、萬佛樓、四龍殿、藏經樓、佛學院、安樂堂、修養院、安樂殿、龍王殿、禪堂、古佛殿、八大寮房、東西兩座寶塔等。篳路藍縷,成效昭著。
1996年5月29日進行祖堂山佛像開光暨方丈升座典禮活動,成為金陵南郊一大寺廟。置身令人渾然忘俗。
舍報圓寂
2014年3月3日13時30分南京市江寧區宏覺寺宏成老和尚於寺內
圓寂。按照宏成老和尚“不留肉身,骨灰撒江”的遺願,遺體坐缸火化,7日上午在宏覺寺舉行大型追思法會後,封缸舉火。
宏成老和尚住持宏覺寺20多年,堅持弘法,傾心建廟,終成弘願,在蘇、滬、杭佛教信眾中深具影響。
今日功德圓滿,彌陀接引,娑婆緣謝,極樂應真。預蓮池海會,側旃檀香林。拋卻胞胎皮袋,成就紫磨金身。無量光壽,長養道根。惟願上宏下成老和尚,不違本誓,早日花開,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度有情眾,入毗盧海。弟子馨祝,翹首以待。
參加追思法會的大眾整齊的站在會場前,一起誦經回向,祈願老和尚不捨眾生,乘願再來。上午9:30分,追思法會結束,法師、居士趕往化身窯,參加老和尚荼毗法會。百歲傳奇僧,一生苦行禪!莊嚴到不可思議的宏覺道場背後是宏成長老一生“無說而說”的願力德行。“佛力廣闊難留不老人,睡在荒土殯葬山草崗。”,似乎只有這貼在房門前的兩句對聯,傳遞著穿越時空生死的敬畏。
明代臨濟宗僧
宏成
禪師(1575~1641)明代臨濟宗僧。浙江
錢塘人,俗姓黃。世稱一默宏成禪師。年二十三,投真如寺剃髮出家,於雲棲寺受沙彌戒,參謁雲門圓澄(1561~1626)受具足戒。未久往參三峰漢月法藏,七年不得契悟;一日侍三峰,見僧請益,三峰以手拈紅紙翻覆以示之,師頓悟玄旨,遂居首座。後出住於橫山兜率庵。崇禎十四年示寂,世壽六十七。(正源略集卷五)
來自:【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