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織造技藝

宋錦織造技藝

宋錦織造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傳統手工技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宋錦織造技藝製作工序眾多,主要經過從繅絲、染色到上機織造等二十多道工序製作而成。

2006年5月20日,宋錦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宋錦織造技藝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14
  • 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宋錦的淵源可追溯至春秋時,地處江南的吳國貴族已經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織錦。歷經各時代的發展,織錦技藝在北宋時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唐宋時,蘇州成為國內絲綢生產中心。南宋時,蘇州成立了作院,這時在蘇州織錦中,出現了一種質地精美、技藝獨特的新品種——蘇州宋錦,除用於袍服衣著等服用外,還大量用於書畫捲軸類技藝裝裱之用,品種共有四十多種。特別是裝裱書畫的套用,使這些美麗華貴的織錦與書畫珍品一起得以保存。所以後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由此得名,流傳下來。
明清時期,蘇州又有蘇州織造府,其宮廷織造和民間絲織產銷兩旺,素有“東北半城,萬戶機聲”之稱。宋錦織物使用範圍擴大,特別是康熙、乾隆年間,宋錦達到全盛時期。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極樂世界織成錦圖軸”就是乾隆時期蘇州生產的重錦。

工藝特徵

宋錦色彩豐富,層次分明,不用強烈的對比色,而是以幾種層次相近的顏色作渲暈。它的底紋色大多運用米黃、藍灰、泥金、湖色等;主花的花蕊或圖案的特徵,用比較溫和而鮮艷的特用色彩;花朵的包邊或分隔兩類色彩的小花紋則用協調而中和的間色。各種顏色的巧妙配合,形成宋錦莊嚴美觀,暈渲相宜,繁而不亂,典雅和諧,古色古香的風格。

工藝流程

宋錦的生產工序很多,一般要經過從繅絲、染色到上機織造等二十多道工序。採用經線和緯線,宋錦聯合顯花的組織結構,並套用彩拋換色之獨特技法,使織物表面色線和組織層次更為豐富。這一技法被後來的雲錦所借納,並一直流行於當代的織錦技藝中。
宋錦織造技藝宋錦織造技藝
傳統的宋錦採用提花木機織造,機上有地經和面經兩個經軸和9片綜。其中地經由6片綜控制,面經由3片綜控制。綜片運動則由6根腳踏桿控制,其中有3根腳踏桿同時連線2片綜(因這2片綜是連線在一起同時起落),以便減小綜線密度。開織時,上有挽花工,下有織花工,上下呼應,調度綜框,交換投擲多色緯梭。現在織造宋錦,已改用紋針式提花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宋錦不僅是蘇州優秀絲綢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絲綢傳統技藝傑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宋錦具有很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宋錦,雖歷經千年演變,現仍以古樸典雅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享譽海內外。
傳承現狀
由於經濟轉型和長期得不到重視,傳統宋錦手工作坊現已停產,藝人、工具、紋樣嚴重散佚,亟待採取切實措施,予以恢復和保護。
傳承人物
錢小萍,漢族,1939年9月生,江蘇省武進縣人。2007年6月,錢小萍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蘇州市申報。
保護措施
蘇州建立中國國內首個以宋錦為主題的產業園——蘇州宋錦文化產業園,包括宋錦(絲綢)文化精品展示、宋錦和吳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真絲綢生產工藝展示等。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5年4月16日至28日,“錦繡江蘇——傳統織繡染技藝展覽”在北京恭王府舉行。吳江鼎盛絲綢攜APEC領導人服裝、宋錦箱包以及宋錦織錦畫等宋錦延伸產品亮相展會現場。宋錦織造技藝延伸產品因其質地精美、工藝獨特,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