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宋代文物。位於月牙山龍隱岩,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刻,正書,88厘米×77厘米。紹聖三年(1096)來桂任廣西提舉常平,五年後任廣西轉運副使。譚掞於桂林山水中尤偏愛龍隱。建中靖國元年冬,在離職回鄉前,譚掞再游龍隱岩,並留刻品評龍隱風光。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譚掞品評龍隱岩題記
- 館藏地點:廣西桂林市龍隱路1號
- 所屬年代:宋
- 尺寸:88厘米×77厘米
- 所屬博物館: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
- 所屬地區:廣西桂林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位於月牙山龍隱岩,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刻,正書,88厘米×77厘米。紹聖三年(1096)來桂任廣西提舉常平,五年後任廣西轉運副使。譚掞於桂林山水中尤偏愛龍隱。建中靖國元年冬,在離職回鄉前,譚掞再游龍隱岩,並留刻品評龍隱風光。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位於月牙山龍隱岩,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刻,正書,88厘米×77厘米。紹聖三年(1096)來桂任廣西提舉常平,五年後任廣西轉運副使。譚掞於桂林山水中尤偏愛龍隱。建中靖國元年冬,在離職回鄉前,譚掞再游...
龍隱岩高而明,虛而有容,復臨深溪,大概似碧落洞,而登覽之富則過之。”結緣象州 象州“六祖岩”三字,是譚掞在廣西為官的第一個階段所書。即在元豐七年(1084年),任廣西經略司勾當公事期間。時到象州,參訪西山寺,上六祖岩、真隱岩,觀六祖隱修蹤跡,拜六祖聖像。因其身為曲江文人,對六祖慧能大師自是...
明朱子清等四人龍隱岩題記是一件明代文物, 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明朱子清等四人龍隱岩題記位於月牙山龍隱岩,明萬曆五年(1577)刻,正書,155厘米×120厘米。比部員外郎朱子清來廣西核查清理刑獄之事,北歸前,廣西巡撫吳文華等在龍隱岩為其設宴餞行,賓主將其遊覽桂林山水的經歷刻之於石,企望“峴首...
宋朱熹有宋靜江府新作虞帝廟碑為宋代文物, 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文物介紹 宋朱熹有宋靜江府新作虞帝廟碑,位於虞山西南壁,宋淳熙三年(1176)刻,隸書,380厘米×190厘米。這件虞帝廟碑是張栻的好友,理學家朱熹為新落成的虞帝廟而作,書碑者呂勝已,撰額者方士繇,均師從朱熹,張、朱、呂、方...
《朱紱等六人龍隱洞題名》是宋代文物。位於月牙山龍隱洞,宋乾道八年(1172)刻,行書,115厘米×88厘米。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文物介紹 這件石刻是朱紱、周去非、張枃等人暮春遊龍隱的題名。周去非,字直夫,永嘉人。宋隆興元年進士,於乾道、淳熙年間任靜江府通判、靜江府教授等職。這是朱紱、周...
,交趾入貢,曾布被詔改任廣西經略安撫使、知桂州,處置邊疆事務。這件石刻是元豐二年三月修禊日曾布盡室以行,泛舟出遊,歷覽桂林東觀岩洞勝景,經龍隱再往雉山的紀游題名。除此之外,曾布在桂林龍隱岩、疊彩山、伏波山、象鼻山、中隱山等名山洞府都有題刻,普陀山冷水岩因他主持開發而被命名為“曾公岩”。
康有為講學之餘與桂林幾位志同道合者到龍隱岩遊覽。面對《元祐黨籍》碑,聯想到變法維新阻力重重,康有為百感交集,追撫今昔,寫下《觀元祐黨人碑題記》,借古諷今,含蓄地宣洩了被頑固派圍攻的鬱結之氣,並語重心長地告誡後人,應警惕歷史再次重演。同行者讚賞之餘,將康有為的題記刻於《元祐黨籍》碑下方。光緒...
曾與王安石同學。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譚掞來到桂林,任廣西提舉常平,專管社會糧食救濟和農田水利之事。五年後任廣西轉運副使,掌管廣西財賦並督察地方官吏。譚掞在桂林為官多年,與兩個弟弟譚拱、譚忭常常於青山綠水之間徜徉,尤其偏愛龍隱岩,多次登臨,流連忘返,於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留下了這件石刻。
《明朱佐敬游獨秀岩記》是明代文物,138厘米×87厘米。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位於獨秀峰太平岩,明正統九年(1444),正書。朱佐敬是第三代靖江王,永樂九年至成化五年在位,是歷代靖江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游獨秀岩記》是朱佐敬與若干文士游山攬勝所作。雖然身為王室宗親,其文章卻頗有士大夫文人的情懷。
唐李渤南溪詩並李涉玄岩銘是唐代文物,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位於南溪山玄岩,唐寶曆二年(826)刻,隸書,260厘米×200厘米。李渤之兄李涉因被貶康州途經桂林,二人暢遊南溪,刻下《南溪詩》和《南溪玄岩銘》。大和元年(827),李渤離桂,寫下了《留別隱山》、《留別南溪...
桂林500餘件唐宋石刻中,記錄遊蹤的題名題記石刻多達350餘件,且極具特色。清代金石學家葉昌熾在《語石》中盛讚“唐宋題名之淵藪,以桂林為甲”。題名的通常形式是記錄某人於某年某月到某山某水遊覽的經歷。也有添加題名人字號、官職、鄉貫(或郡望)、遊覽原因、方式等。唐代《趙格等還珠洞題名》是桂林現存最早的...
宋區氏八娘日月光菩薩像是宋代文物,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文物介紹 位於月牙山龍隱岩,北宋至和元年(1054),真書,像高33厘米。供養人舍錢鐫造的二菩薩,是為了祈求菩薩保佑其家人萬代平安之意。造像記中德“本州城南廂左界通波坊”則反映了北宋的城市區劃體制---廂坊制。這兩尊淺浮雕圓形菩薩坐像是...
宋元祐黨籍,宋代文物,位於月牙山龍隱岩,宋慶元四年刻,正書,192厘米×147厘米,館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文物介紹 慶元年間,元祐黨人梁燾的曾孫梁律為靜江府鈐轄,同僚饒祖堯“愛其有前輩風度”,遂將梁律家藏蔡京書黨人碑拓本重刻於龍隱岩石壁,《元祐黨籍》是研究北宋黨爭歷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石刻。現...
並在伏波山、龍隱岩、七星岩等處建癸水亭、驂鸞亭、碧虛亭、正夏堂等游觀建築。他鐘愛水月洞的景色,當得知水月洞更名朝陽洞之後,以水月洞得名由來已久,洞名與山水景觀十分貼切,且隱山已有朝陽洞,不應重名,為水月洞恢復舊稱,刻《復水月洞銘》,希望“百世之後尚無改也”。范成大於諸山題刻最多,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