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宋繼登,字先之,號道岸,又號雀嵐。歷南京鴻臚寺正卿。初令定興,見忤巨室,遂厚誣去公曰:黜陟命也,無愧吾民,吾所得良多,比再陟戶曹,榷稅崇文門,正課外,一無所染。督餉永平,買米充餉。歲省帑金三萬有奇,悉上之於朝,同事者曰:公自為則得矣,獨無形前人失,而難乎繼者乎?公曰:米貴賤以時,我適時乎賤直,我無敢不肖,而敢以不肖待人乎?繼分巡寧紹,有六萬餉,無一兵靡,例,以歸備兵使者。公嘆曰:是欺公而為盜臣也。悉招募補伍焉,生平清慎類如此,公三子。琮、珵、玫。珵以恩貢未仕,琮、玫皆登第,在海內文名嶽嶽,俱別有傳。
人物事件
據吳偉業《書宋九青逸事》記載:“會僉憲公(宋繼登)喪未葬,而山東被兵,傍躪東萊。”以此推知,宋繼登當卒於崇禎十五年前。叔父宋繼發,字畢之,崇禎元年(1628)進士,曾任
長洲縣知縣,“疏財好施,里人多感之。卒,私謚惠介,祀鄉賢祠。”
父親宋兆祥,萬曆乙酉(1585)舉人,汝寧同知。繼登是其長子。
兆祥次子宋繼發(1584—1637),字華之,兆祥子,崇禎戊辰(1628)進士,官至長洲縣令。配孫氏,晚年不仕,奉佛出家。
兆祥季子宋繼澄,字澄嵐,號萬柳居士,天啟七年舉人。他愛好文學創作,同時也是理學家,著有《四書正義》、《詩經正義》、《古文偶筆》、《丙戌集》和《萬柳堂詩文集》,“文名震大江南北”。崇禎年間,宋繼澄於萊陽倡建大社,“投名入社者乃至六、七十人”,後又與其子宋璉等加入復社,“文章聲譽海內知名”。明亡後,宋繼澄“隱居不仕,授徒自給。卒,私諡文貞”。
宋繼登有三個兒子:
長子
宋琮(1597—1637),崇禎戊辰(1628)進士,字宗玉,號五河。歷任祥符縣知縣、直隸金壇縣知縣,丁丑(1637)
翰林院編修,博學宏文,海內向風。工書法。配楊氏,貢士楊偉績女。著有《五河殘稿》、《卜子草拾遺》。
宋玫(1604—1643),字文玉,號九青。歷官虞城知縣、繁杞縣知縣、吏科給事中、
刑科都給事中、太常少卿、大理卿、工部右侍郎等職,工書法。崇禎十五年因事免職歸里。第二年癸未邑難中,因在抗擊清兵而死。贈
兵部尚書。
對宋玫死後的情況,吳偉業曾有過記載:
山東被兵,傍躪東萊,九青率家人登陴守,城陷,不屈死。嫂夫人亦死,宗人殲焉。未一歲,京師失守。武昌前此已大亂,魚山(
熊開元)、澹石(鄭友元)避賊東下,與余遇於
南中,談九青則相顧流涕。有人從北來者,輒詢宋氏存亡,道路隔絕,流離接踵,蓋亦不可知已。如是又五年,東萊周公鎮撫吾吳,言九青尚有子,以在襁褓得脫。周公之出也,過其家,則已勝衣趨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