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繪畫

宋朝繪畫

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民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繫。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畫院的基礎上,宋代繼續設立翰林圖畫院,以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采的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朝繪畫
  • 聯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
  • 影響:民間繪畫、宮廷繪畫
  • 代表:《文姬歸漢圖》
概述,相關介紹,

概述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采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繫,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相關介紹

張瑀《文姬歸漢圖》此畫收藏有序。前端有明萬曆的“皇帝圖書”和“寶玩之記”兩印,後端書款處有“萬曆之璽”。傳至清代為清官內府收藏,卷上有清高宗乾隆親筆題簽:“宋人文姬歸漢圖”,下注“內府鑑定”四字,鈐“神品”、“乾隆宸翰”兩印。乾隆帝賞畫之餘,意猶未盡,還在卷上題詩記之。詩末押“比德”、“朗潤”兩個小方印。此後,畫面上還蓋有嘉慶、宣統等儲印十枚,前隔水上有“梁清標印”、“蕉林秘玩”;後隔水上有“蕉林玉立藏圖書”,後隔水之外還有“蒼岩子”、“蕉林居士”兩方收藏印。
蔡文姬為漢代蔡邕之女,漢末戰亂中被擄至匈奴,居十二年。後曹操念其父無後,以金璧相贖歸漢。《胡笳十八拍》相傳為她所作。歷代畫“文姬歸漢”的畫家不少,多有象徵,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繪。張瑀的畫則不以為然,整幅取勢,略去背景,用飛揚的線條極有韻致地畫出風沙瀰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隊迎風行進的人馬。畫面氣勢開合起伏,高低錯落,以實景和虛景相構和的方式展現主題。人馬是直觀的、實在的,風沙是聯想的、虛幻的。通過實在之物的品味,展開廣大的聯想空間,是中國畫構圖的奧妙所在。畫面的動感很強,細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著、動態、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覆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采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繫,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目前學術界對《雪景寒林圖》是否范寬真跡尚有爭議。長期以來。此圖流傳不明。圖上之印“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點,可見宋代藏於宮中。從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處。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標收藏,圖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兩枚和“觀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後見錄於《墨綠匯觀》,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兩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與此同時,押有“乾隆御書之寶”,說明此圖曾被清宮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張翼購得。今有“潞河張翼藏書記”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兩印。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於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宋代繪畫其代表人物為李公麟、蘇軾、文同、米芾等人。藝術上力求洗去鉛華而趨於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風格。真正建立宋代書法獨特面貌而最體現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後期出現的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書法,在書法史上將此四人稱為"宋代四家".南宋書法大都跳不出黃庭堅,米芾的藩籬,其成就遠不及北宋,缺少領一代風騷具有深遠影響的書法家.
劉駿圖題跋
趙秉文行書趙霖昭陵六駿圖題跋金趙秉文書。紙本。行書題趙霖所畫《天閒六駿圖》。款署“庚辰七月望日”,是年作者六十二歲。書法縱逸酣暢,古樸自然。金元好問云:“閒閒公書如本色頭陀,學至無學,橫說豎說,無非般若。”此件為趙秉文書法佳作。幅上鈐“吳簡”朱圓方印,“馬”字肖形印一方。《石渠寶笈續編》、《石渠隨筆》著錄。
行書宏齋帖卷
縱39.2厘米,橫149.9厘米南宋文天祥書。紙本。此為文天祥致包恢的信札。帖中頗多憂國之言,且書法勁秀,不特以人重也。卷後有明李時勉,清永瑆、綿億、李瑞棻、朱益藩題跋。曾經明項元汴,清卞永譽、永瑆等人鑑藏。《珊瑚網書跋》、《平生壯觀》、《墨緣匯觀》著錄。現藏故宮博物院
行書自書試卷
南宋趙孟堅書。紙本。行書八十二行,自錄舊作詩五首。此卷間架緊密,行次相顧得勢,鋒穎秀挺不羈,別饒佳趣。自署書於“寶祐甲寅”,即寶祐二年(1254年),是他五十六歲時所寫。卷後有趙孟葆及元蘇大年等踐。曾經明吳幀,清梁清標。安歧、清內府,近人周鴻孫等收藏。《大觀錄》、《墨緣匯現》、《辛丑銷夏記》等書著錄。現藏上海博物館
待漏院記卷
南宋張即之書。紙本。所書系北宋王禹撰“待漏院記”一篇。此卷字大如碗口,字型結構嚴謹,體態俊美,用筆粗壯雄健,取法於顏真卿,然中鋒、側鋒交替使用,有方勁古拙、斬釘截鐵之感。此卷雖無作者款印,但從字卷的風格看,顯為張即之的手筆無疑。卷後另紙有明吳寬、李東陽題跋,對張即之的書法作了評價。卷前有清人王芝林所錄《待漏院記》全文刻石拓片。曾經近人吳湖帆收藏。
楊婕妤花圖卷
傳南宋楊妹子作。絹本。工筆設色。畫壽春花、長春花、荷花、西施蓮、蘭、望仙花、蜀葵、黃蜀葵、胡蜀葵、玉李花、宮槐、蓮桃、靈芝等各種花卉十四種,另有天空、紅日、祥雲三種,計十七段,每段各有題詠。畫風為南宋院體,設色妍麗,畫法簡練。景物用馬遠法,花卉取馬麟畫法。小楷詩題,字書嚴謹娟秀,嫵媚多姿。畫卷前有作者題詩。卷後明人題跋。清梁清標、清內府,近人張伯駒收藏。《石渠寶笈初編》、《書畫記》、《叢碧書畫錄》著錄。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二世紀初期一幅傑出的風俗畫,描繪了清明時節,汴京各階層在城郊一帶的種種活動。不僅內容豐富,筆法精煉,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至於畫面的內容場景,讀者觀圖便可體味,在此不再贅言。就其構圖藝術,作者採用中國古代畫家運用的“鳥瞰法”,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作者對社會生活和一切事物的特徵觀察極精,並有很敏銳深刻的形象記憶力和組織構圖的卓越技巧。至於人物神態的生動,樹木、水紋筆法的健朴流暢,界畫的精煉和諧,都可見於作者在人物、山水、樓閣諸方面的全面修養。它集宋代各畫種的高超技藝於一圖,紛繁多變,於繁雜間遊刃有餘。尤其是對人物形態的仔細觀察,並精心刻畫,我們從圖中可逐一欣賞。至於內容的思想性,則更值得重視,它表現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生活風貌,並重點刻畫了作為當時交通命脈的汴河運輸情況和勞動者的艱苦生涯,實為中國古代繪畫之瑰寶。此畫無作者署名,因畫後金代張著之題跋明其作者及生平。《宣和畫譜》亦不載張擇端畫名,疑有別由。如陸完跋曰:“宣和書畫譜之作,專於蔡京”,京以權奸排除異己,因此《畫譜》不載張氏,猶《書譜》之不載蘇黃。此說甚是。
薇亭小憩圖
趙大亨薇亭小憩圖紈扇南宋趙大亨作。絹本。設色。畫山峰腳下庭院景物,界畫涼亭,兩棵挺健的紫薇樹,葉茂花繁,玲瓏石點綴其間,亭中一人床上休息,幽靜涼適,清曠之氣超出塵表。石面上作者行書“趙大亨畫”款。《石渠寶笈續編》著錄。雪山行旅圖軸南宋劉松年作。絹本。設色。圖中山白雪皚皚,映襯秋霜紅葉叢樹,分外妖嬈,林中房舍既然隱現,繞村水面,一舟泊於岸邊。岸渚溪橋,行旅者不畏嚴寒,踏雪而行。全畫用筆工細,人物面貌高古,神態刻劃入微。房舍以界畫筆法為之,工整嚴謹。山體巍峨,富有氣勢。畫面左側下端山石署有“劉松年畫”四字款。月
夜秋聲圖頁
南宋馬和之作。絹本。設色。畫面月兔東升,激流若響,岸邊老樹搖曳落葉,一人席地坐虎皮之上,臨流獨飲遐思,旁立一童子侍候。無款印。左上方趙孟頫行書“白沙留月色,綠柳助秋聲”五言詩句,這一完美的概括,更增加了詩情畫意。此圖的畫風,與《唐風圖》一致,極富生活氣息。上鈐有項元汴、文石收藏印記。清高宗弘曆行書七方詩對題:“散坐坡陀滿意情,靜晞月色聆秋聲。誰為能者誰所者,四句金剛概七情。”下鈐“意在筆先”印。明項元汴,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枇杷山鳥圖
南宋林椿作。絹本。設色。枇杷枝頭,碩果纍纍。一小鳥栖於枝上,俯視著枇杷果上的小昆蟲。筆法精細,小鳥生動有神,果、葉描摹細緻,具有宋畫精密的特點。曾經清宋葷、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宮樂圖
軸北宋無款絹本設色縱48.5厘米,橫70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宮中仕女宴飲奏樂場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簫彈箏。一名侍女在一旁擊板相合。另外五人飲酒賞樂,姿態各異。色彩鮮麗,線條細整。人物略為豐腴。此幅無款印。是北宋人臨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飾、器用皆為唐式,但筆力差弱,表情刻板,顯系臨摹所致。
五馬圖
卷北宋李公麟紙本墨筆
李嵩《夜潮圖》凡讀過南宋周密的散文《觀潮》的人,都會為文中聽描寫錢塘潮的壯觀而感嘆。與周密同時代的南宋畫家李嵩的《夜潮圖》亦是從造型藝術的角度描繪這一壯麗景觀。畫面表現的應是八月十五日的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光如水,透過高閣的脊檐欄桿,但見潮峰奔涌而至,如“玉城雪峰,際天而來”。構圖上作者不取“全景”,僅以宮苑角入畫面,是典型的南宋山水風格。在月色的處理上亦見作者的用心,作者不以重暗的調子來表現月光傾瀉,而以宮苑內部異乎尋常的靜寂來體現月夜的靜謐。對於浪濤的描繪,尤為精彩,作者將細節的真實和詩意的虛曠相融合,以簡明流暢的筆法和醇潤的墨色,輔以透明的淡色,來勾勒、渲染、烘托出洶湧波濤,在月光的下面,滉滉漾漾。畫面左下方署“臣李嵩”,畫的上方有坤卦圖書,並題有“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十四字蠅頭小楷。
李公麟(公元1049--1106年),字伯時,舒城(今安徽)人。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中進士,擅書畫,尤工人物又以畫馬著名。精於白描,風格獨特。畫宋朝元右初年天駟監中的的西域名馬五匹依次為鳳頭驄、錦脯驄、好頭赤、照夜白和滿白花。各有一名奚官或圉人。畫無作者款印,前四馬後各有黃庭堅箋題的馬名、產地、年齡尺寸,卷末又有黃氏總跋,題為李公麟作。因第五匹馬(滿川花)後無-黃庭堅箋題,有人懷疑滿川花一段非李氏親筆,為後人補入。所畫五位馬官。兩位是漢人,余馬外族。形貌、服飾、神情各異。除局部有烘染外,都用單線白描。行筆勁細,富於變化。刻畫出馬的殿背的圓勁與彈性。筆法簡潔蒼勁,所畫名馬又文秀而又神駿,是宋代人馬的傑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