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一般指本詞條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是伊斯雷爾·愛潑斯坦的一部傳記作品。愛潑斯坦受宋慶齡生前囑託,歷經十載完成這部宋慶齡傳記。書中全面記述了宋慶齡的非凡經歷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充分展示了宋慶齡作為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的偉大光榮的一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 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9月
書籍簡介,作者介紹,目錄,內容提要,

書籍簡介

書籍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譯者:沈蘇儒
書籍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作者介紹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Israel Epstein,1915年4月20日-2005年5月26日),猶太裔中國人,中文名艾培,記者、作家。愛潑斯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是為數不多的幾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國裔人士,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他被中國官方譽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
愛潑斯坦與宋慶齡愛潑斯坦與宋慶齡

目錄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總序
中文版序
第一章 青年時代:美國,1907-1913年
第二章 家世和早年生活
(一)祖籍海南
(二)父親宋耀如:富有傳奇色彩的生活道路
(三)民族尊嚴和西方教養的矛盾
(四)虔誠賢淑的母親倪桂珍
(五)成為企業家、愛國者和革命者的宋耀如
(六)宋慶齡的童年和少女時代
第三章 回國和結婚:1913-1915年
(一)同孫中山的結合
(二)愛情·革命·理想
第四章 孫中山
(一)貧農的兒子
(二)“這孩子也許是第二個洪秀全”
(三)從改良到革命
(四)百折不撓
(五)列寧的評價:革命民主主義者
(六)內心世界
第五章 為了維護共和:上海一廣州,1916-1922年
(一)南下護法
(二)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所自有住宅
(三)支持五四運動
(四)作為非常大總統的夫人
(五)參加孫中山與共產國際代表的會談
(六)孫中山晚年思想的發展
(七)廣州脫險
第六章 廣州的變局:1923-1925年
(一)《孫文-越飛宣言》
(二)同李大釗的交誼
(三)促進同中共和蘇聯蚵合作
(四)動員農民、工人和知識分子
(五)歷史性的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
(六)支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七)犯難北上:為了團結和鬥爭
(八)一代偉人的逝世
第七章 繼承孫中山的遺志:1925-1927年
(一)化悲痛為力量
(二)在孫中山逝世後的第一次戰鬥
(三)高舉孫中山的旗幟:支持民眾運動
(四)廣州: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
(五)國民黨“二大”:政壇首次表現
(六)從廣州到武漢:迎接挑戰
第八章 1927年的武漢:考驗和分水嶺
(一)中國人民第一次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領土
(二)堅決回擊蔣介石的叛變
(三)外國記者筆下的孫夫人:一位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文雅婦女
(四)領導婦女運動及傷員救護
(五)在武漢的中外革命友人
(六)義正、詞嚴、擲地有聲的“七·一四”聲明
(七)1924-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
第九章 赴莫斯科:1927年8月
(一)決定性的行動
(二)在莫斯科:鼓舞和困擾
(三)“我將踏著革命者的足跡繼續前進……決不回頭”
第十章 在柏林:1928年
第十一章 1929年的回國:一場短暫的暴風雨
第十二章 再赴歐洲:1929-1931年
第十三章 救援革命者:上海,1931-1934年
(一)鄧演達的遇害
(二)對國民黨的“判決”
(三)營救牛蘭夫婦
(四)動員抗日——1932年的淞滬抗戰
(五)繼續營救牛蘭夫婦
(六)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七)謀害宋慶齡的陰謀
(八)抗議納粹暴行——同蕭伯納談話——反戰大會
(九)30年代初期的宋慶齡和中國共產黨
(十)宋慶齡在家中
第十四章 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上海,1935-1937年
(一)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高漲而曲折的潮流
(二)宋慶齡和1935年的學生運動
(三)幫助國共高層的初期接觸
(四)魯迅的逝世
(五)救國會“七君子”案
(六)宋慶齡和“西安事變”
(七)從主席台到監獄大門
(八)中國開始了全面抗戰
第十五章 抗戰歲月(上):香港,1937.12-1941年
(一)從上海到香港
(二)不顧日機轟炸危險,數訪廣州
(三)反對投降主義
(四)三姐妹同赴重慶:為了團結抗日
(五)預兆不祥的“皖南事變”
(六)為促進國際反法西斯聯盟而努力
(七)西方的戰爭:對東方的初步影響
(八)同印度的相互同情;與尼赫魯的通信
(九)對日本軍國主義——抗擊到底;對日本人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十)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及其意義
(十一)戰火蔓延,離港赴渝
第十六章 抗戰歲月(下):重慶,1941-1945年
(一)擺脫國民黨官場,發出自己的聲音
(二)恢復保衛中國同盟
(三)利用戰時首都的有利條件
(四)在新的國際環境中工作
(五)不忘記老朋友
(六)史迪威時期
(七)統一戰線——以及救災
(八)在重慶時的生活
(九)充滿危機的年月:1943-1944年
(十)親屬關係
(十一)史迪威去職——戰爭結束——美國支持中國反動派
第十七章 在戰後的上海:1946-1949年
(一)和平或內戰
(二)從保衛中國同盟到中國福利基金會
(三)在新環境中保持老傳統
(四)圍繞著戰後救濟工作的鬥爭
(五)反對美國政府的政策——對美國和美國人民友好
(六)把救濟工作同重大問題聯繫起來
(七)周恩來的一封信
(八)給尼赫魯的信
(九)建立反對內戰和蔣介石獨裁的統一戰線
(十)在“超級”通貨膨脹的壓榨下
(十一)在上海為婦女、兒童、貧苦知識分子和未來而工作
(十二)面對讕言
(十三)在人民的事業即將獲勝的時刻
(十四)黎明前的黑暗
第十八章 建設新中國:1949-1965年
(一)新中國的誕生
(二)在黨政事務中
(三)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四)人民外交
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
中蘇友好
亞洲的“親戚”
對印度的情誼
對緬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的友好訪問
越南:同胡志明的會見
日本和日本人:保持同日本人民的傳統友誼
對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鮮明的立場、深厚的友情
(五)家常聚會
(六)她的刊物《中國建設》
(七)維護婦女權益
(八)“兒童是我們的未來”
(九)在國內各地訪問
(十)面對疾病
(十一)對建國後十六年的評價
第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艱難的日子,1966-1976年
(一)歷史性的悲劇
(二)狂飆初起
(三)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
(四)宋慶齡同劉少奇
(五)在“文化大革命”前期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悼念斯特朗
同斯諾重逢
1971年:關鍵的年份
(六)在“文化大革命”後期
沉默五年後的第一篇文章
痛悼摯友
恢復同國外的交往
(七)巨人的逝世
(八)“文化大革命”使她的事業受到了損害
(九)“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個人生活
幽居
病痛、安慰和憂思
兩個女孩子
第二十章 金色的餘輝:1976-1981年
(一)繼續關心兒童、婦女
(二)“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戰勝的”:歷史的結論
(三)緬懷英烈、先賢和戰友
(四)恢復和擴大國際交往
(五)同親屬的聯繫
(六)對美國的態度和感情
(七)在最後的日子裡
同“鄰居”的通信
“悼念李燕娥同志”
最後的題字和講演
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
易簣前後
(八)高風亮節國之瑰寶
哀榮、安息
偉大光榮的一生
在北京故居中的懷念
引用及參考書目
人名、地名、專名漢英對照表
譯者後記

內容提要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是作者受宋慶齡生前囑託,歷經十載完成的一部宋慶齡傳記。書中全面記述了宋慶齡的非凡經歷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充分展示了宋慶齡作為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的偉大光榮的一生。書中關於宋慶齡的史實極為豐富,材料多是作者在與宋長期交往中親身經歷的或宋慶齡晚年親自向作者提供的,因而真實可靠。《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是作者用英文寫成的,由與作者長期共事的資深翻譯家沈蘇儒譯成中文,文筆生動活潑,極富可讀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