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民國五年(1916),寶慶縣在此設立保厘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兩市鎮。
解放初期,定為縣轄鎮。
1952年,邵東從邵陽縣析出建縣,擇為縣城。
1956年,定為鄉級鎮,
1958年,併入兩市鎮人民公社,
1960年,恢復兩市鎮
1961年,又名五一人民公社,掛社、鎮兩塊牌子,
1995年6月,在撤區並鄉中,將大禾塘鄉、檀山鋪鄉和牛馬司鎮的宋家塘村、麥子口村併入兩市鎮,
2010年10月,撤兩市鎮建立宋家塘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宋家塘街道下轄新輝、新鋪台、廣場、公園、荷花、金興、梨園、陳家沖、金泉、宋家塘、麥子口、軟塘、賽田、湖塘等14個居民委員會,丘田、坦塘、檀山鋪、青龍觀、泡塘、桎木、高塘、劉橋、分水坳等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0個居民小組,14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宋家塘街道下轄14個社區、7個行政村:荷花社區、公園社區、廣場社區、新輝社區、新鋪台社區、湖塘社區、軟塘社區、賽田社區、金泉社區、麥子口社區、宋家塘社區、陳家沖社區、梨園社區、金興社區、丘田村、坦塘村、青龍觀村、檀山鋪村、高塘村、分水坳村、巨輪村;宋街道辦事處駐邵東市開元商廈11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自然資源
2011年,宋家塘街道耕地面積1.3萬畝,人均0.46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宋家塘街道轄區總人口86400人,全為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9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99萬人,占57.75%,女性3.65萬人,占42.25%;其中14歲以下1.47萬人,占17.01%,15至64歲6.56萬人,占75.93%;65歲以上0.61萬人,占7.06%,人口以
漢族為主,達8.61萬人,占99.80%;另有回、苗、壯族等少數民族152人,占0.20%。
根據邵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宋家塘街道常住人口為15045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宋家塘街道財政總收入1.3億元,有5家金融機構,年末各類存款餘額5.5億元,人均儲蓄4280元,各項貸款餘額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28元。
農業
2011年,宋家塘街道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0.8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生產糧食7464噸,人均236千克。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00畝,產量75噸。蔬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69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柑桔、葡萄等,柑桔種植面積553畝,產量830噸;葡萄種植52畝,產量39噸。
工業
2011年,宋家塘街道規模工業總產值達到3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家,共有職工3800人;實現規模工業產值31.9億元,增加值8.75億元。
商貿
2011年,宋家塘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62億元,共有商業網點7600個,從業人員2萬餘人;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6.64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宋家塘街道有幼稚園23所,在校幼兒1120人,專任幼師112人;國小8所,學生8500人,專任教師30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學生8120人,專任教師30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宋家塘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個,各類文藝單位16個,從業730人,圖書室8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藏書2.3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宋家塘街道有衛生院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病床39張,每千人0.5張,固定資產總值102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2人,每千人1.8人,其中執業醫師102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30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2.59萬人,參保率8.5%。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宋家塘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4戶,人數810人,支出119.3萬元,月人均122元,農村醫療救助112人次,支出1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4戶,人數638人,支出42萬元。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60人,支出11.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26人次,支出6.7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6人,優撫事業費支出11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4萬人,參保率86%。
交通
宋家塘街道境內有滬昆高速等道路過境。
歷史文化
宋家塘街道境內曾有口似粽子角形的大塘,名粽角塘,後因諧音稱為宋家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