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宗祠

宋大宗祠

宋大宗祠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聯盟村(平望)是宋濂的祖籍地,後輩為了祭奠宋濂,就建立的“宋大宗祠”。宗祠代表著家族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大宗祠
  • 地理位置:浙江義烏市佛堂鎮聯盟村 
  • 著名景點:宋大宗祠
  • 相關人物:宋濂
地理位置,宗祠由來,祖先宋濂,

地理位置

位於義烏市佛堂鎮聯盟村。

宗祠由來

聯盟村(平望)是宋濂的祖籍地,後輩為了祭奠宋濂,就建立的“宋大宗祠”。

祖先宋濂

研究宋濂史料多年的退休教師宋良能拿出厚厚的《平望宋氏宗譜》,說:“宋濂系聯盟村(平望)宋氏第十一代裔孫,應該可以確認。”記者王曙光攝
今 年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宋濂誕辰700周年。這位“明朝開國文臣”的身世之謎,更為人們所關注。前些天,記者在義烏市佛堂古鎮保護開發利用指揮部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走訪佛堂鎮聯盟、上陳等村。
按通常可見的資料記載,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號潛溪,遠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其後裔屢次遷徙,至六世祖始自義烏遷金華潛溪(今金東區傅村上柳家村),後舉家遷居浦江青蘿山,又謂浦江人。宋濂究竟為何處人氏?各地爭論頗多。故義烏古縣誌史料引述了“先祖本邑人”的定論,卻有宋濂與義烏淵源相連之意。
“宋濂先祖當年何時何處遷往金華潛溪?宋濂有何身世之謎?”研究宋濂史料多年的退休教師宋良能拿出厚厚的《平望宋氏宗譜》,說,“宋濂系聯盟村(平望)宋氏第十一代裔孫,應該可以確認。”該宗譜記載道:“宋濂高祖宋榮自會稽徙遷義烏西南之覆釜岩山,四隅孤峭,上有平壤三十餘畝。”“北宋淳化年間,宋榮之子宋南因覆釜岩雲深地僻,遂上居平望之原,為始遷之祖。”
另據《宋濂傳》(重慶出版社)記載,宋榮、宋南在平望居住五代後,又遷至金華智者鄉(今金華城東5公里處)的根溪口。六世後,到宋文昭(宋濂之父)祖父時,再遷往金華潛溪村。
在採訪中,記者得知:聯盟村年長者曾親眼目睹宋濂父母之靈位供奉於宋大宗祠內,可惜文革時被毀。至於宋濂後來如何又從金華潛溪遷居浦江青蘿山,有後人傳述,“宋濂母親(陳賢時)改嫁至浦江(又有資料稱宋濂遊學浦江後定居),後喬遷於此”。史料一直未有記載,其原因在於受封建禮法制度的制約,族譜只得避諱隱匿,排除於譜牒之外。
如果一部《平望宋氏宗譜》難以說明宋濂的祖籍地來自於聯盟村,那么,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0年5月出版的《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記載了一部宋濂孫宋慍後裔宗譜《京兆宋氏宗譜》(蘭溪),這就破解了宋濂孫宋慍的下落不明之謎,對於研究宋濂生平以及浙東學派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據介紹,該宗譜為清代宋氏後裔宋永壇等纂修,清道光19年(1839)木活字本,1冊,存卷1-5。宗譜記載說,始祖為宋憲,唐時自京兆遷吳興,繼遷婺州烏傷(義烏),而金華,而浦陽(浦江——作者注)。明名臣宋濂出於是族。卷一凡例、家規等,錄有明方孝孺撰《潛溪先生祭文》,卷二像贊,余卷載世系、世譜等。該宗譜現藏於上海圖書館。
多年前,柳哲先生撰寫的《宋濂後裔祖籍考》也曾發表於《浙江日報》《古今談》等報刊,它是由《長陵宋氏宗譜》(今蘭谿市橫溪鎮宋宅、大斯等村宋濂孫宋懌、曾孫宋信後裔)和《潛溪宋氏宗譜》(橫溪鎮下溪前村宋濂孫宋愷後裔)作基礎寫成的。它亦提出了宋濂祖籍地——義烏,宋濂出生地——金華,宋濂遷居地——浦江,宋濂後裔聚居地——蘭溪宋宅村等,宋濂卒葬地——四川成都的觀點。
在文化底蘊深厚的聯盟村,記者實地瞻仰了宋大宗祠(青龍祠)。它坐落於該村青龍山脈之首,坐北朝南,系前中後三幢,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祠內雕樑畫棟,古樸端莊,現存於石柱上的數副對聯,栩栩如生。宋濂親撰聯對:“覆釜流芳三十世,百石傳系八百秋”,字跡清晰,仍保存完好,彌足珍貴。
此外,有後人為紀念宋濂而撰寫的聯對,也刻於祠堂石柱上:“詞蘭北門三學士,聲名東浙四先生”,其熠熠生輝。聯對中提及的“三學士”,宋之問(聯盟村先祖)位列其中;而“四先生”,是指國師劉伯溫、大學士宋濂、明朝將軍徐達、葉琛。村里老人說,當年朱元璋得到了以劉伯溫、宋濂為代表的一大批賢才的輔佐,邁出了構建大明王朝的關鍵一步;朱元璋受到了浙東學派和理學的深刻影響,進而為他以後的治國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村里信步走來,隨處可見古建築留下的遺韻,不少建築內蘊涵了宋明理學。據了解,前些年,市文化部門在歷史文化遺產的普查中,就曾對宋大宗祠等村里一批古建築進行登記造冊,鎮政府還撥出專款對宋大宗祠加以修繕維護,期待開發利用這一孕育文物價值和人文底蘊的古建築,讓這一飽經滄桑的歷史遺蹟及宋濂的治學精神“大放異彩”。
宋濂一生坎坷,足跡遍及各地,但他對故里義烏卻一直情有獨鐘,其故鄉情結“耿耿難眠”。如宋濂30歲時拜翰林學士黃溍(義烏人)為師,並深得器重;與義烏名士王禕結義,著書《華川書舍記》;為朱丹溪主持修築的義南名湖蜀墅塘,揮毫題寫《蜀墅塘記》;為佛堂道院山王氏宗族所建“野航齋”,親撰“野航齋記”;67歲致仕還鄉閒居後,還在義西蕭皇塘覆釜岩(蕭皇岩)創辦過“釜山書院”,培養鄉邑人才……這一切,無不說明:義烏,物華天寶、地靈人傑。其濃濃的鄉情鄉音,讓宋濂無限眷戀摯愛義烏這方熱土。
一切史料表明,義烏是宋濂的祖籍地,已成為不爭事實。義烏市政協文史委委員、市作協主席駱有雲認為,各時期的行政區劃不是一成不變的。研究歷史文化名人,一定要擺脫狹隘淺陋的小地方觀念,許多歷史名人是跨越地域跨越國際的。但不管如何,宋濂與義烏淵源相連,有著深深地不解之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