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岫林居圖(宋夏圭煙岫林居圖)

煙岫林居圖

宋夏圭煙岫林居圖一般指本詞條

《煙岫林居圖》是南宋時畫家夏圭創作的一幅絹本水墨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煙岫林居圖
  • 作者:夏圭
  • 創作年代:南宋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級別:一級文物
  • 原屬:故宮舊藏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25厘米,橫26.1厘米
  • 材質:絹本
  • 幅式:紈扇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煙岫林居圖
煙岫林居圖
圖中繪一老者走過板橋,沿小徑而行,遠處山林後隱現房舍一角,意境幽深。近景樹石著重墨,中景以淡墨勾染,至遠景則以極淺淡的水墨渲染出一片霧色,拉開空間層次。用筆輕鬆簡潔,皴中帶染,染中有皴,整體風格不失精緻秀潤。構圖是夏圭慣用的半邊式。
本幅自識:“夏圭”。鈐鑑藏印“得密”(朱文)、“墨林秘玩”(朱文)、“醉兮姜心”(朱文)、“江村”(朱文)、“若水軒”(朱文)。曾經《書畫鑒影》著錄。

藝術鑑賞

此圖以近、遠景的安排構成整幅之大勢。遠景輕淡,一片空漾,在雲霧掩映間現出突兀的山峰;山峰偏左,讓出畫面右邊的空間,使人有雲天蒼茫、遼闊無際之感。中景平湖河道若隱若現,似有似無。近景則筆健墨濃,是畫家著意描繪的對象。臨河斜岸樹木茂盛,木橋接岸,一人弓背持杖漫步於林間小路,岸左又有長滿樹木山石的一角。畫中樹幹用雙鉤,濃墨攢筆隨意點染樹葉,用筆雖簡,卻意趣橫生。遠山及坡石很少用筆皴擦,主以濃淡墨暈染,把山石的立體質感和煙雲變幻莫測的動態表現得恰到好處。
在此扇面上,遠處一片空曠、開闊,煙霧飄渺,在雲霧籠罩下,左邊露出峭秀的山峰,突兀的山峰聳立在群山之巔。山峰偏左,讓出右邊的空間。使人有雲天蒼茫,遼闊無際之感,顯得輕淺。遠景小河流水隱約可見,這是虛;中景平湖河道若隱若現,似有似無,漸漸伸向遠處而消失在山谷樹叢之中。近景則實,以濃墨筆健畫出樹叢j組,錯落於山石、土坡上,是畫家著意描繪的對象,以“樹為君,山為輔”的方式構圖,主從分清,疏密有致,中問一組起著支撐作用,樹高幹粗葉茂,兩邊各一組為輔,只取陪襯作用。處理得自然合乎情理。近景石坡樹叢間,小橋曲徑隱現,林間幽居的房舍,可見人物行蹤。一人轉過山石,過小橋,沿著彎曲的小路向坡下的茅屋走去,可見這是一幅誘人的靜謐境界。
整個畫面虛實相映,以虛代實,虛實結合。善於利用空白來體現大自然的遼闊、深遠。整個畫面上疏下密,左實右虛,起到虛實相間,疏密有致,且顯示了黑白對比的強烈。全畫構圖簡賅而意蘊深遠,前後層次分明,筆墨蒼潤,水墨淋漓。它不是江南景色的寫生,而是以少勝多,以簡就繁,以精緻的筆墨表達無盡的詩意。而筆法簡勁、墨氣潮潤。作者善用水筆塗抹畫面,再用墨筆破之,以此拖泥帶水皴法,水墨淋漓之氣來表現江南煙雨迷漾之韻致。畫近景坡石以秀筆作斧劈皴,充滿質感及力度。此畫樹法以點線為主,樹枝幹用草率而勁健;山石土坡以線條勾勒輪廓,做到勾皴結合,線面互用,皴中有染,染中有皴,帶水斧劈,一氣呵成,呈現出水墨淋漓的效果,因此,夏圭山水藝術靈活多樣,縱橫奔放,精緻秀潤兼而有之。款署“夏圭”二字,此幅有項元汴、高士奇等藏印共五方。

名家點評

陳文璟:《煙岫林居圖》營造的正是一種煙雲境界,近處以重墨勾勒樹木、山石、人物,皴染卻以淡墨掃出,顯得濃重透出空間來,使節奏感明快而莊重,而遠山渺渺,煙霧繚繞,使背景和前景的對比更加突出,則人物所居,自然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尤為人不可及的當然是線條的凝練暢快,顯示出畫者的心態安定而悠閒忘機,既不媚世求歡,也不率意而狂狷,彬彬然,靄靄然,內斂而外平,越品味越覺意味深遠,不免有“珠玉在側,覺我形穢”的感慨。
陳振濂:《煙岫林居圖》為小團扇——這是宮廷內多見的特殊形式。筆墨皆一遍施足,不重複皴染——這是步驟的簡;樹木繁紛,但卻以粗筆為之,形成幾個團塊組合,外形並不過於曲折迴環——這是造型的簡。遠山一二而已,空白處儘量加多,以見曠達之趣、約略之景——這是構圖的簡。最後,並無峰迴路轉、溪橋重疊、丘壑幽深的氣韻:一切都是平淡的、直率的、簡約的。這三種簡複合起來,即構成一個簡潔的減筆夏掛。

作者簡介

夏圭(生卒年不詳),一作夏珪,字禹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畫家,與李唐、劉松年、馬遠並稱“南宋四大家”。寧宗時任畫院待詔,賜金帶。善畫山水,屬水墨蒼勁一派,喜用禿筆,下筆凝重,繼承發展了李唐的大斧劈皴。取景簡練,常以半邊景物表現空間,與馬遠有異曲同工之妙,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