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作艷

宋作艷,女,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作艷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語言學
  • 職務:碩士生導師
  • 任職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編著,論文,譯作,課題,出版圖書,主講課程,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21.6至今,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
2019.7-2021.5,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2013.7-2019.6,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2009.8—2013.6,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
2004.9—2009.7,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博士
2007.9—2008.7,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2001.9—2004.7,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碩士
1997.9—2001.7,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語言學專業學士

研究方向

辭彙語義、詞法、句法語義、中文信息處理、話語分析

研究成果

編著

1.宋作艷,2015,《生成詞庫理論與漢語事件強迫現象研究》(專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獲第十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呂叔湘語言學獎一等獎)
2.宋作艷、黃居仁主編,2018,《生成詞庫理論與漢語研究》(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3.宋作艷,2017,《語言學引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教材,編寫第二章、第六章)
4.宋作艷,2014,《大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第七單元)
5.宋作艷,2017-2019,新京版中學語文教材及讀本,北京出版社。(第八冊副主編)

論文

宋作艷,從辭彙構式化看A1A2A3的辭彙化與詞法化,《世界漢語教學》,2019,第2期。
宋作艷,現代漢語同義詞的競爭規律及其影響因素,《語言文字套用》,2019,第1期。
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9年第6期全文轉載。
宋作艷,名詞轉動詞的語義基礎——從動詞視角到名詞視角,《中國語文》,2018,第3期。
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8年第9期全文轉載。
宋作艷,壓制現象研究:關鍵問題與最新趨勢,《語言研究集刊》,2018,第3期。
宋作艷,詞語模的變化與社會變遷,《中國語言學報》,2018,第18期。
關越、宋作艷,“X中的X”及相關構式比較研究,《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九)》,商務印書館,2018。
宋作艷,從語言關聯看生成詞庫理論的認知取向,《北京大學學報》,2017,第2期。
趙青青、宋作艷,現代漢語隱喻式雙音節名名複合詞研究——基於生成詞庫理論,《中文信息學報》,2017,第2期。
宋作艷,功用義對名詞詞義與構詞的影響,《中國語文》,2016,第1期。
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6年第5期全文轉載。
宋作艷,從構式強迫看新“各種X”,《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第1期。
張念歆、宋作艷,漢語形名複合詞的語義建構:基於生成詞庫與概念整合理論,《中文信息學報》,2015,第6期。
宋作艷、趙青青、亢世勇,2015,漢語複合名詞語義信息標註詞庫:基於生成詞庫理論,《中文信息學報》,2015,第3期。
Hu, Jinsha & Song, Zuoyan.2015. On the Lexicographical Definitions of Tool No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a Stru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2015:6.3
宋作艷,定中複合名詞中的構式強迫,《世界漢語教學》,2014,第4期。
宋作艷,漢英事件強迫之比較研究,Language and linguistics(《語言暨語言學》),2014,第2期,199-229。
Song, Zuoyan. 2014. Dictionary of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 (book review),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5.2.
宋作艷,也談與“的”字結構有關的謂詞隱含,《漢語學習》,2014,第1期,20-28。
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4年第8期全文轉載。
宋作艷,邏輯轉喻、事件強迫與名詞動用,《語言科學》,2013,第2期,117-129。
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7期全文轉載。
Song, Zuoyan and Likun Qiu. 2013. Qulia relations in Chinese nominal compounds containing verbal element (NCCV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vol4, no.1.
Song, Zuoyan. 2012. Event Coerc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emporal Connective hou ‘after’, Proceedings of 26th Pacific AsiaConference on Language,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Published by Faculty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as Indonesia.
宋作艷,當“矮窮挫”遇上“高富帥”,《語文建設》,2012,第7期。
宋作艷,現代漢語詞法研究的新視角,《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第309期。
宋作艷,輕動詞、事件與漢語中的賓語強迫,《中國語文》,2011,第3期。
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1年第9期全文轉載。
宋作艷,邏輯轉喻的半能產性與多種解釋,《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第3期。
宋作艷,生成詞庫理論的最新發展,《語言學論叢》,2011,第44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宋作艷,類詞綴與事件強迫,《世界漢語教學》,2010,第4期。
Song, Zuoyan and Hongyin Tao.2009. A unified account of causal clause sequence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s.Studies in LanguageV.33.1.
宋作艷、陶紅印,漢英因果複句順序的話語分析與比較研究,《漢語學報》,2008,第4期。
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4期全文轉載。2018年獲首屆“英華學術/翻譯獎”三等獎
宋作艷,字本位理論研究綜述,載楊自儉主編《字本位理論與套用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
宋作艷,字族化與漢語未登錄詞的自動提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第2期。
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07年第7期全文轉載。
宋作艷等,語言學理論研究綜述,《中國語言學年鑑1999-2003》,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
宋作艷,字化與現代漢語辭彙的生成途徑,《語言學論叢》,2006,第32輯。
宋作艷,試論“了”的層次歸屬,《文史哲》(增刊),2005。
宋作艷,控制“一”變調的相關因素分析,《漢語學習》,2005,第1期。
宋作艷,字化和漢語限定關係字組的編碼機制,《世界漢語教學》,2003,第4期。
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6期全文轉載。
宋作艷,述賓式二字組的分類研究,載溫儒敏主編《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吳雲芳、穗志芳、邱立坤、宋作艷、胡俊鋒,《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部件描述》,《語言文字套用》,2003,第4期。
陳保亞、宋作艷等,網路文本中的辭彙自動識別,《科學中國人》,2003,第11期。
宋作艷等,中國語言學,《北京市社會科學年鑑》(2003-2016),北京出版社。

譯作

宋作艷,2011,漢語抽象動詞存現句的歷史發展及其主觀化過程,收入吳福祥主編《漢語主觀性與主觀化研究》,商務印書館。
宋作艷、胡斌,2004,《從神創到虛擬——觀念的歷史》,凱文·奧頓奈爾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作艷,2002,語言的使用,《語言學教程》(修訂版中譯本)第八章,胡壯麟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課題

※主持課題
2018,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於構式形態學的漢語詞法研究”(在研)
2010,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漢語句法語義接口研究”(結項:優秀)
2015,教育部項目人文社科一般項目“漢語名詞語義-語法雙向互動關係研究”(結項:免鑑定)
2015,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漢語新詞語的存現與隱退研究”(在研)
※參與課題
2012,國家社科重大課題“面向網路文本的多視角語義分析方法、語言知識庫及平台建設研究”。(北京大學計算語言所王厚鋒教授主持)
2004-2007,北京市重點項目“網路漢語研究”(陳保亞教授主持)。
2002.8-12,清華大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漢語樹庫工程。
2001-2003,北京大學計算語言所自動分詞、句法樹、術語庫、英漢機器翻譯等課題。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宋作艷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4年7月1日
《從神創到虛擬》是2004-7-1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凱文·奧頓奈爾著、宋作艷等譯。

主講課程

語言學概論(本科)
語言學名著導讀(本科)
熱點語言學現象專題研討:差異與變化(新生研討課)
歷史語言學(研究生)
語義學(研究生)
語言學研究方法論(研究生)

獲獎記錄

2016,第十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呂叔湘語言學獎一等獎
2018,首屆“英華學術/翻譯獎”三等獎
2016,北京師範大學勵耘獎學金優秀文科成果獎二等獎
2013,入選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畫
2013,京師英才一等獎
2014,京師英才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