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以哲學與科學的關係為視角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以哲學與科學的關係為視角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以哲學與科學的關係為視角》是2017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變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以哲學與科學的關係為視角
  • 作者:呂變庭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814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天人關係是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核心內容,從歷史發展和演變的脈絡看,天人關係本身包含著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統一的兩個要素,即分與合。無可否認,“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但本書在承認這個精髓的前提下,分上下兩編,計6章22節,詳細考察了“天人相分”(或稱“天人二分”)的發展和演變歷史,尤其是用大量史料論證了宋代哲學和科學的繁榮與時人“天人相分”思想的活躍和激盪存在著密切聯繫。無論是理學家,還是功利學家,宋代士大夫都自覺運用“天人相分”的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因此給宋代天人關係的學術生命增添了十分豐富的思想營養。

圖書目錄

上編
第一章 緒論
一、“天人關係”研究的簡要歷史回顧
二、北宋之前天人相分思想的發展歷程
三、天人相分思想被邊緣化的根源
四、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的主要特徵
第二章 功利派的天人相分思想
第一節 功利派天人相分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特點
一、功利派天人相分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功利派天人相分思想在宋代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功利派天人相分的思想特點和實踐效果
第二節 李覯“人非利不生”的天人相分思想
一、從“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看李覯的“天人相分”思想
二、從“形而下”的“物我關係”看李覯的“天人相分”思想
三、從社會變革的角度看李覯“天人相分”思想的價值和地位
第三節 王安石“所謂得天,得民而已”的天人相分思想
一、由悖與合的辯證關係看王安石的“天人之道”思想
二、“變化之所為在我”的主觀能動性思想
三、“天變不足畏”的無神論思想和王安石的社會變革實踐
第四節 陳亮“天人相遭”與“天人相因”之既分又合的“天人觀”.
一、“天與人每不相值”的“天人相分”思想
二、“天人相因”的“天人合一”觀及其“天乎人乎”思想
三、陳亮“天人相分”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五節 葉適“內外交相成”的認識論與“自我為之”的“人定勝天”思想
一、“一氣之所役”與“天道有常”的“天道”觀
二、“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的“人道”思想
三、陳亮和葉適“事功”思想的性質與特點
第三章 義理派的天人相分思想
第一節 張載“不以天能為能而以人謀為能”的天人相分觀
一、“天與人有交勝之理”的天人相分觀
二、“與天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三、“開物成務”思想與“別出分類”的科學意識
第二節 二程“天人所為,各自有分”思想與“感而遂通”觀的矛盾衝突
一、在天人關係中充滿矛盾的“合”、“分”觀
二、以“分”為主架的理學範疇體系及其內容
三、張載與二程“天人相分”思想的異同
第三節 邵雍以象數為特徵的天人相分思想
一、“先天易”與“後天易”的區分
二、加一倍分的宇宙分化體系與結構
三、以能動性為基礎的“手代天工”人道觀
四、“一舉眼便成四片”的“四分法”及其學術價值
第四節 朱熹的“極端”天人相分思想
一、朱熹“天人相分”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表現形式
二、“仁道”諸範疇與極端形態下的“天人相分”思想
三、如何認識朱熹“天人相分”思想的社會後果
第五節 義理派與“新儒學”的歷史基點
一、“天人合一”思想諸形式及其在宋代的演變
二、“天人合一”思想能否同“天人相分”思想融合
三、正確認識和科學解讀“義理派”的天人相分思想文本
下編
第四章 無神論與天人相分思想
第一節 歐陽修“天象變見不足懼”的無神論思想
一、“其精氣不奪於物”的天道觀
二、“利之為道”和“勵精政事”的人道思想
三、對:‘天地鬼神之道”的批判及其無神論思想
第二節 余靖“災異之來實由人事”的無神論思想
一、“天表之應各以其類”的天道觀
二、“應物成務”和“智者創物”的人道思想
三、北宋“無神論”思想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
第三節 鄭憔“國不可以災祥論興衰”的無神論思想
一、“不言休祥”的天道觀
二、“人之所以為人者,精神之用耳”的人道思想
三、“不學問,無由識”的認識論
第四節 儲泳“察而知其所以為邪”的無神論思想
一、“符印咒訣為事,徒法耳”的辟邪說
二、“驗諸事,折諸理”的“正法”思想
三、南宋“無神論”思想的特點及其對明清科技進步的影響
第五章 伎藝之學中的天人相分思想
第一節 《武經總要》與“制勝決於人事,參以天變”的天人相分思想
一、“伎能局力之所以異”的用人思想
二、“伐謀制變”的軍事辯證法與“大將察理而諭於心先”的能動意識
三、“占候”實踐中的科學與迷信
第二節 《聖濟總錄》以“運氣”為特色的“天人相分”思想
一、“無見於上則沿道不立”的“氣化運行”觀
二、“以意並氣”的“自我運氣”思想及其“氣血相依”的醫學實踐
三、“祝禁之術”與“天人”關係的異化
第三節 沈括“跡不預焉”的天人相分思想
一、“在天者不為難知”的主觀能動性思想
二、“為政謀人”的人道觀與“此以所養移其性”的科學價值確證
三、沈括天人相分思想的歷史局限性
第四節 蘇頌以“成效”為標格的天人相分思想
一、“類聚詮次”的分類思想及其“類比”方法
二、“超擢”官吏以“成效”的“事功”思想
三、從《新儀象法要》看蘇頌天人“分”與“合”的思想
第五節 秦九韶的“中間態”天人相分思想
一、用“大衍總數術”反對讖緯迷信的科學實踐
二、以“格”為特徵的數學分析法
三、如何看待《數書九章 》在“分”與“合”問題上的“中間態”現象
第六節 “天人相分”與宋代科技高峰
一、“天人相分”是成就宋代科技高峰的基本動力
二、“天人相分”與平民科技意識的提高
三、“天人相分”與經驗性的科技思維意識
第六章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局限
第一節 宋代“天人相分”的歷史地位
一、豐富了傳統“天人”關係的內容
二、突破了“天人”關係的“形而上”局域
三、開闢了儒學發展的新時代
第二節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的時代局限
一、缺乏系統性與理論性
二、宋代士人對伎藝之學的嚴重歧視
三、缺乏引導“近代工業革命”在中國產生的社會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