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6(安26)

安-26

安26一般指本詞條

安-26是蘇聯安東諾夫(Antonov)設計局研製的雙發渦輪螺槳中短程運輸機,北約組織給它的綽號是“捲毛”(Curl)。安-26是在安-24RT貨機基礎上研製的,但後機身是重新設計的,同時減少了貨艙的視窗,並使用功率更大的發動機。該機可以在混凝土和簡易跑道上起降。該機機組乘員5名,可載50名傘兵。

安-26的標準型是貨運機,但可以方便地改成客機、救護機或傘兵運輸機。安-26於1968年首次試飛,1969年開始服役,至今生產總數估計已超過1400架,除供蘇聯空軍和民航使用外,還出口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玻利維亞、伊拉克、索馬里和孟加拉等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26
  • 類型:雙發渦輪螺槳支線運輸機
  • 研製單位: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
  • 採用:新式裝貨平台
簡介,主要型號,性能數據,機型概述,

簡介

安-26綽號“捲髮”(Curl):
安-26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雙發渦輪螺槳支線運輸機。類似於安-24貨運型,只是後機身重新設計,發動機功率加大,採用新式裝貨平台,平台向上收起時成為機身下壁板,放下時可直接用於裝貨,飛行中平台可打開以空投貨物。安-26第一架原型機於1968年首次試飛,1969年開始交付使用,到1981年基本型共生產700多架,後又生產100餘架改進型。1986年停產時,安-26的產量已經達到1403架。除供蘇聯空軍和民航使用外,還出口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玻利維亞、伊拉克、越南、巴基斯坦、索馬里和孟加拉國等國家。主要有兩種型別:安-26基本型和安-26В改進型。
1975年12月2日,中方再次就採購安-26飛機項目與蘇方談判,這次談判訂購了10架飛機,並規定全部飛機在1976年5~7月交付。中方驗收小組1976年5月中旬赴蘇接收飛機,8月驗收完畢,9月全部轉場回國。
1974年13架,單價2385771元,總價31015034元;1975年15架,單價2385771元,總價35786565元。

主要型號

AN-26;An-26-100;An-26Nel'mo;An-26Pogoda;An-26Polyot;An-26Sfera;An-26Shtabnoy;An-26Vita;An-26A;An-26ASLK;An-26B;An-26B;An-26BTsiklon;An-26B-100;An-26BL;An-26BRL;An-26D;An-26KKaira;An-26KKaplya;An-26KPA;An-26L;An-26LL-PLO;An-26LP;An-26MSpasatel;An-26P;An-26PProzhektor;An-26REP;An-26RL;An-26RR;An-26RT;An-26RTR;An-26S;An-26Sh;An-26SM;An-26M;An-26ST;An-26T;An-26Z-1;

性能數據

動力裝置
為兩台伊夫欽科設計局的An-24BT渦槳發動機,功率2×2,820當量馬力。
尺寸數據
翼展29.20米,機長23.80米,機高8.58米,機翼總面積74.98米2,空勤人員艙門高×寬1.40米×0.60米、離地高度1.47米,貨艙地板長11.50米,貨艙寬度2.40米,貨艙最大高度1.91米。
重量數據
空重15,020公斤,正常載重4,500公斤,最大載重5,500公斤,乘員5名,可載50名傘兵,正常起落重量23,000公斤,最大起落重量24,000公斤。
性能教據
巡航速度(高度6,000米)425-435公里/小時,海平面最大爬升率8米/秒,實用升限7,500米,起飛距離(到15米高) 1,240米,著陸距離(從15米高)1,740米,最大載重航程(無餘油)1,100公里,最大油量航程(無餘油)2,550公里.

機型概述

安-26飛機是中國於20世紀7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雙發中型運輸機。
安-26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雙發渦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是在安-24貨機基礎上研製的,但後機身是重新設計的,並使用功率更大的АИ-24ВТ發動機。安-26的標準型是貨運機,但可以方便地改成客機、救護機或傘兵運輸機。安-26於1968年首次試飛, 1969年開始服役,至1982年生產總數已超過700 架,除供蘇聯空軍和民航使用外,還出口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玻利維亞、伊拉克、索馬里和孟加拉國等國家。主要有兩種型別:安-26基本型和安-26В改進型。
1973~1976年,中國從蘇聯進口安-26基本型飛機51架,其中分配給空軍45架,海軍6架。
為了加強空軍運輸力量,1973年中國首先簽訂了從蘇聯進口10架安-26運輸機的契約,這10架飛機中, 分配給空軍7架,海軍3架;後於1974年又簽訂了進口6架安-26飛機的補充契約,這6架飛機全部分配給空軍。根據契約以及補充議定書,這16架飛機應在1974 年第3、第4季度交付。1974年6月,空軍、海軍和民航等單位聯合派員前往蘇聯學習。1974年7月27日~12月24日,在蘇聯基輔航空工廠開始分批驗收這16架安-26 飛機。自1974年8月起,飛機分6批轉場北京,轉場飛行至12月結束。
空軍13師擔負著空軍戰略運輸和空降兵戰備訓練和空投、空運任務。該師的運輸機中,除了9架安-12是1965年、1968年進口的以外,其餘都已經相當陳舊。尤其是繳獲的美制C-46、C-47飛機和20世紀50年代從蘇聯進口的伊爾-12飛機(30架),使用年限過久,機體承力部件腐蝕嚴重,強度降低並出現裂紋,直接影響飛機性能和飛行安全,有26架已經或即將停飛。鑒於國產中型運輸機在近幾年內還不能成批生產裝備部隊,為提高空軍的空降、空投和空運能力,1974年,空軍向總參謀部、總後勤部報告,建議兩三年內再為空軍進口23架安-26飛機,總計30架,將13師的C-46飛機替換掉。
中央批准空軍第2批購買15架安-26,契約分兩次簽署。1975年8月,蘇聯交付了首批8架飛機;第2批7架飛機於1975年年底之前全部進口。
1975年11月,外貿部通知空軍,1975年中國對蘇貿易有1000萬盧布的順差,徵求空軍對此順差的使用意見。空軍認為,中國的空運力量不僅數量少,而且非常陳舊,國產的運輸機一時難以補充。因此,空軍建議用此款項購買安-26飛機13架補充空軍運輸力量。
經過外貿部與蘇方談判,蘇方只能供應10架。1975年5月,雙方簽署了10架安-26運輸機的採購契約。契約規定,飛機的驗收地點在蘇聯基輔航空工廠。1976年10月25日,全部飛機飛回國內。
1975年12月2日,中方再次就採購安-26飛機項目與蘇方談判,這次談判訂購了10架飛機,並規定全部飛機在
1976年5~7月交付。中方驗收小組1976年5月中旬赴蘇接收飛機,8月驗收完畢,9月全部轉場回國。
1974年13架,單價2385771元,總價31015034元;1975年15架,單價2385771元,總價35786565元。
按照1978年中蘇貿易換貨協定,中國向蘇聯訂購12架安-26運輸機。其中1978年12月~1979年1月交付5架,1979年第4季度交付7架。最後這7架飛機在基輔接受中國空軍驗收組檢驗之後,於1980年1月24日全部轉場北京,經組織國內復驗後即交付空軍航空兵13師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