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百姓及諸改革制》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安養百姓及諸改革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隆基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安養百姓及諸改革制
敕:愛人者天地之德,育物者陽和之氣。朕立極行政,體元順時,期於緝熙,致彼仁壽。今永惟春令,慶在發生,當萬有之遂心,虞一物之失所。救人恤隱,雖已著於成式,施惠布德,俾更宏於新令。其天下百姓,有灼然單貧不存濟者,緣租庸先立長行,每鄉量放十丁。猶恐編戶之中,懸磬者眾,限數既少,或未優洽。若有此色,尚軫於懷。特宜每鄉前放三十丁,仍準旨條處分,待資產稍成,任依恆式。其所放丁,委縣令對鄉村一一審定,務須得實,仍令太守子細案覆,本道使察訪。如有不當者,本里正村正先決一百,配入軍團,縣令解,太守本道使不舉者量貶降。七德為武,必先禁暴,五材並用,誰能去兵?自古蓋非獲已。關山遠戍,雖多戀本之情,祿位高懸,終有懋功之賞。若能感激,信可優矜。其諸征行人家有兼丁,如載限向滿,情願自相替者,宜聽。其家內應合更差防及諸雜差科,一切放免。
古者黜陟幽明,廉問風俗,匪惟察吏,亦以恤人。今考績之期,已過於三載,求瘼之意,欲觀於四方。宜即選擇使臣,分往諸道,訪察官吏善惡,巡問百姓疾苦,兼太守縣令老耄者。比聞諸郡,或有損處,尋令賑恤,猶慮艱辛須更優矜,務使周濟。其開元二十九載內外官所舉太守縣令等,朕以撫字之任,急於用賢,特令舉親,務欲求實。翹車既至,頓網無遺,不限登科,皆令效職。既推心而無負,期濟理而有成。一自守官,向已終秩,思聞為政之績,以觀推薦之義。先有處分,必行賞罰,尤須審察,將復前言,回日並具狀奏聞。且量地制邑,大小雖殊,置吏養人,遠近如一。比來中下縣令,或非精選,吏曹因循,徒務填闕天下。大率小縣稍多,至於蒼生,詎免其弊。若無優獎,豈致循良,既在得人,寧拘格限。宜令選人內取中外清資是明經進士應制明法並資蔭出身有乾局書判者,各於當色內量減一兩選注選擬。赴任之日,仍令引見,朕當察審去就,其老弱者,更不得輒注。考滿之後,準畿官等例三選聽集。在任有政績尤異者,三考外委本道採訪使與通狀,應是下下縣,仍並昇為中下縣。又令長字人,不可蹙闕。比來補授,直至選時。亦有縣在僻遠,多不情願,遂虛其位,累載闕人。既無本官,為政不一,戶口逃散,莫不由茲。自今已後,宜令選司先量才注擬,如非時有事故等闕者,所有當月牒中書門下,於內外官中簡擇進擬遣。今所在京員外人數稍眾,既無職事,頗亦滯才,其高品者,宜簡擇量授郡守。六品以下堪理人者,亦授縣令,俾其效用,冀有成績。天下郡縣先有欠公廨本處,今既分稅錢,並準式依本足例支給,使厚其祿,以竭其心。經國之制,省官為本,況分司揆務,既有常員,授職任人,須存定限。若逾程式,實紊紀綱,其內外六品以下員外官,至考滿後一切並停,合依選例,自今已後,更不得注擬。其皇親諸親幼小,及諸色承恩授官軍功技術內省左右龍武軍並諸番官等,不在此限,所司仍具作條件處分。且禮經垂訓,篇目攸殊,或未盡於通體,是有乖於大義。昔如堯命四子,所以授時,周分六官,曾不系月。先王行令,蓋取於斯。苟分至之可言,何弦望之足舉?其《禮記·月令》,宜改為《時令》。但五方定位,岳鎮總其靈,萬物阜成,雲雨施其潤,上帝攸宅,寰宇是仰。且岱宗西嶽,先已崇封,其中嶽等三方,典禮所尊,未齊名秩,永言光被,用葉靈心。其中嶽神宜封為中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應須祭告,仍令所司擇日聞奏。天下山水,名稱或同,義且不經,多因於里諺,事若仍舊,何成於禹別?宜令所司,各據圖籍改定訖奏聞。
作者簡介
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稱唐明皇。即位前,他曾與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後,擁其父睿宗即位,被立為太子。712年,他受禪即位,改元為“開元”。即位之初,他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為相,鼓勵生產,發展經濟,革除弊害,史稱“開元之治”。晚年因驕奢淫逸,又重用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祿山等人把持朝政,引發了“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