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詹·博斯(Anjan Bose),1946年1月生,美國國籍,電氣工程專家,工程教育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華盛頓州立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Regents教授。
安詹·博斯於1967年獲得印度理工學院學士學位;1968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學位;1968年—1970年任職於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1974年獲得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74年—1975年任職於IBM科學研究中心;1975年—1976年任教於克拉克森大學;1976年—1981年任職於美國控制數據公司;1981年—1993年任教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1981年—1985年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1985年—1993年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電力研究實驗室主任;1993年起任教於華盛頓州立大學;1993年—1998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1998年—2005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工程與建築學院院長;200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董事;2006年當選為印度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06年起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Regents教授;2016年—2017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科學院院長;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安詹·博斯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包括控制方法研究以及控制仿真軟體的開發套用等。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46年1月,安詹·博斯(Anjan Bose)出生。
1967年,獲得印度理工學院學士學位。
1968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學位。
1968年—1970年,任職於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
1974年,獲得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1974年—1975年,任職於IBM科學研究中心。
1975年—1976年,任教於克拉克森大學。
1976年—1981年,任職於美國控制數據公司。
1981年—1993年,任教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1981年—1985年,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
1985年—1993年,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電力研究實驗室主任。
1993年起,任教於華盛頓州立大學。
1993年—1998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
1998年—2005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工程與建築學院院長。
200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05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董事。
2006年,當選為印度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6年起,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Regents教授。
2016年—2017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科學院院長。
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安詹·博斯在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當前電力系統控制技術的突破性成果,包括預防大停電事故的發輸電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等。他所提出的多種控制方法開發的軟體系統已在世界範圍內電力系統控制中心套用。
- 學術論著
安詹·博斯編著的論著有《Mission Critical Cloud Computing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Terrorism and the Electric Power Delivery System》《America’s Energy Future: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Toward a Safer and More Secure Cyberspace》《Energy Management》《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trateg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a Changing Landscape》《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trategies: Evolution of Technologies and the Business Case》《Decentralized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Power System Operations》《On-Line Short Circuit-Curr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Control to Extend Equipment Life》《External Data Exchange Issues for State Estimation in Power Systems》《Bandwidth and Latency Requirements for Smart Transmission Grid Applications》《Smart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with Coherent, Real-Time Data》等。
- 學術交流
時間 | 學術活動名稱 | 舉辦地 |
---|---|---|
1988年 | IASTED電力工業高科技國際會議 | 美國鳳凰城 |
2021年10月 | 第四屆智慧型電網方法、工具和技術國際研討會 | 線上 |
人才培養
- 平台建設
1982年,安詹·博斯指導建立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電力研究實驗室。
- 培養成果
姓名 | 學位類別 | 畢業論文 | 學位獲得時間 |
---|---|---|---|
Scott MacKenzie | 碩士 | Power System Monitoring by Mini-computers in the Laboratory | 1976年5月 |
Jegath Giri | 博士 |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Equivalents for On-Line Transient Security Assessment | 1977年5月 |
Farajollah Soudi | 碩士 | Effects of Wrong Assumptions in the External System on On-Line Security Analysis | 1984年5月 |
Mehryar Andalib | “Modeling of External Networks for On-Line Security Analysis | 1985年5月 | |
Vani Kola | Prime Mover Models for Long Term Simulation of Power Systems | 1987年8月 | |
Cheryl Johnson | A 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Model and Power Flow for an Operator Training Simulator | 1989年5月 | |
Ronald E.Kidner | Inter-Utility Time Skewing Errors in State Estimation | 1989年8月 | |
Michael William Foley | Human Interface for a Real Time Power System Simulator | 1989年8月 | |
Yilang Chen | 博士 | Contingency Evaluation Considering the Voltage Problem | 1990年5月 |
Ning Zhu | Concurrent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Studies | 1991年5月 | |
Steve D.Kuo | Dynamic Security Analysis and Security Dispatch of Power Systems | 1993年12月 | |
Jun Qiang Wu | Parallel Algorithms for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Analysis | 1995年5月 | |
Wenping Li | A Coherency Based Generation Rescheduling Method for Dynamic Security | 1998年5月 | |
Chengjun Fu | Contingency Screening for Dynamic Security Analysis | 1998年12月 | |
Hang Liu | Adaptive Bounding Method for Voltage Security Analysis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 1999年12月 | |
Emilia Nobile | Bilateral Market for Load Following | 2002年12月 | |
Yang Zhang | Design of Wide-Area Control Systems for Power Systems Low Frequency Inter-Area Oscillations | 2007年12月 | |
Jyotimoy Roy | 碩士 | Effects of Ancillary Service Markets on Frequency and Voltag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Deregulated Power Systems | 2007年12月 |
Ji Tuo | Wide Area Control | 2010年5月 | |
Tao Yang | 博士 | Effects of th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on Wide-Area Control of Power Systems | 2011年5月 |
Prashant Kansal | 碩士 |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i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 2011年12月 |
Kai Yin (Kenny) Poon | 博士 | External Data Exchange Issues for State Estimation in Power Systems | 2012年5月 |
Bimal Shah | 碩士 | Load Modeling and Voltage Optimization using Smart Meter Infrastructure | 2012年12月 |
Haoen Li | 博士 | Wide Area Voltage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 | 2013年5月 |
David Kleinschmidt | 碩士 |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ansmission Level Voltage Variation on Distribution Feeder Power Quality and Regula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 2013年8月 |
Lin Zhang | 博士 | Validation, Test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ear State Estimator in a Real Power System | 2014年12月 |
(表格內容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官方網站,摘錄時間:2022年12月8日) |
- 講學講座
時間 | 講學講座 | 合作院校 |
---|---|---|
2014年6月 | “智慧型電網控制演化”學術報告 | |
2017年8月 | “電力系統韌性:技術、管理和組織解決方案”學術報告 | |
2019年9月 | “雲計算在電力系統規劃運行中的套用”學術報告 | |
2019年9月 | “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中的雲計算”學術報告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1993年 | 愛荷華州立大學工學院傑出校友 | 愛荷華州立大學工學院 |
1994年 | 電力工程傑出教育家獎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
2000年 | 第三千禧獎章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
2003年 | ||
2005年 | 印度理工學院傑出校友 | 印度理工學院 |
2006年 | 印度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印度國家工程院 |
2006年 | Herman Halperin輸配電獎章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
2008年 | 傑出教師獎 | |
2012年 | 國際大電網委員會傑出會員 | 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 |
2019年 |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80年—1996年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電力系統運營委員會委員 |
1990年—1996年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系統控制委員會主席 |
1996年—1998年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電力系統運營委員會副主席 |
1999年—2001年 |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電力系統運營委員會主席 |
2003年—2006年 | 美國國家工程院工程教育委員會委員 |
2005年—2013年 | 美國聯邦能源協調委員會高級顧問 |
2012年—2013年 | 美國能源部高級顧問 |
2017年 | 北京交通大學顧問教授 |
2018年 | 北京交通大學新能源國際學院榮譽院長 |
2020年 | 能源網際網路協調委員會指導委員會委員 |
印度政府電網諮詢顧問 | |
韓國政府電網諮詢顧問 | |
美國1999大停電事故調查委員會委員 | |
美國2003大停電事故調查委員會委員 | |
美國電力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
人物評價
“安詹·博斯是電力工業界享譽世界的技術領袖、電氣工程領域知名學者、工程教育家和高等教育管理者,是電力行業的技術領袖和傑出顧問。”(中國工程院評)
“安詹·博斯是電力系統控制領域享譽全球的知名學者。”(清華大學評)
“安詹·博斯為電力系統的教育和研究做出了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power systems)。”(美國國家工程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