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安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張、周姓。第一大姓為李姓,南宋時期從今福建福州遷移至今廣東五華縣;清同治年間從今五華縣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為張姓,民國時期遷移至此地。第三大姓為周姓,清末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13人,其中男性147人,女性166人;80歲以上15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9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1881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79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4人,主要分布在法屬塔希提。歸僑3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水稻。改革開放後,傳統種植業逐漸消失。1993年,村集體興建第一座廠房,總面積3000平方米,用於來料加工企業。現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及物業管理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務工為主,部分村民創業、經商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年糕,清明節的雞屎藤結、艾粄、粗葉粄,盂蘭節的喜粄,十月朝的糍粑,冬至的蘿蔔粄等。特色農產品有荔枝、芒果、大蕉等。竹編工藝品有籮、籬箕、菜籃、搖籃等。惠鹽中路、安良路、安昌路、安興路、安康路經過該村。1966年通電,1983年通自來水,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5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2年8月,村內建成融美學校,2015年有9個年級、50個班,在校學生2238人、教職工31人。另有幸福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186人、教職工33人。村內有梅花山公園、社區公園、老人活動中心以及足球場、籃球場等。
村中有《李氏族譜》,族譜中收錄有“李氏家規家訓十二條”。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5座。曾有黃豆窩客家古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成,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共有兩條圍龍。曾住有朱、鐘、賴、駱姓人家,鼎盛時期約有100人。圍內人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遷下山。現僅存遺址。該村現存周氏宗祠,始建於1980年,占地面積60平方米,已不作宗祠使用。
每年清明節,村民們自行到祖墓地祭祖。舞麒麟是該村的特色技藝,形成於1973年。多在祭祀、節日時開展活動。舞麒麟時,敲鑼打鼓,表演舞麒麟套路,有分有合,翻滾騰躍,靈活自如,錯落有致。
代表性人物:
李志明(1925一1946),又名李煌友,1944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6年在鹽田收稅時被圍捕犧牲。
宋惠林(1931-),1943年5月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惠陽大隊,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散山東,參加過淮海戰役、濟南戰役、山東戰役,立過三等功。1952年1月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後曾在廣州軍區司令部、廣州警備區任師級幹部。
李煌康(1947一),曾任橫崗鎮黨委書記、龍崗區建設局局長、龍崗區人民政府助理巡視員。
宋建春(1954一),曾任深圳市福田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常務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