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高原音樂

安第斯高原音樂,安第斯高原地區的音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第斯高原音樂
  • 類別:音樂
解釋,推薦書目,

解釋

安第斯高原的絕大多數居民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特別是印加人的文化存留比較多。安第斯高原音樂大都採用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旋律下行較多。印加時期有三種類型的音樂,一種稱為瓦安卡,是宗教祭祀、節日典禮所用的音樂;一種稱為哈拉維,是舉行葬禮時唱的哀歌或生活中的抒情歌曲;還有一種稱為瓦衣諾,指的是所有的舞蹈音樂。這些傳統音樂已隨著時代而有所變化。印加時期的哈拉維已演變為亞拉維,是一種情歌,常用來訴說男女青年在愛情上的挫折、不幸。亞拉維的速度徐緩,一般採用小調式,節奏以三拍子居多。
亞拉維也是一種詩歌體裁。19世紀初,秘魯浪漫主義詩人馬里亞諾·梅爾加寫的亞拉維以印第安人的生活為題材,形式簡練,富有節奏感。印加時期的瓦衣諾是對所有舞曲的總稱,現在則專指一種特定的舞曲。它流行在安第斯高原的丘陵地區,是一種中等速度活潑輕快的舞曲,節奏採用2/4拍。但常帶有切分音,有的瓦衣諾是可以唱的。安第斯高原唱法是一種民間女高音唱法,其特點是花腔用得比較多,音色嘹亮高亢,有時像鳥兒在歌唱,有時像人吹的口哨,有時像高山的狂風在呼嘯,表現力非常豐富。主要樂器為排簫、豎笛、恰朗戈和鼓。
古代印第安人曾用木、石、陶土及金屬製作排簫,現代多用竹子、蘆葦、甘蔗等植物製作。排簫的形制多樣,高音排簫發音纖細、柔美,低音排簫音色雄渾寬厚。有些玻利維亞的排簫只發音階中的部分音,因此演奏樂曲時,必須有一對樂器由兩人吹奏互相配合,才能吹奏出完整的樂曲。也有一個人吹的雙排管的排簫,相鄰兩管為三度音程,因此一人可以吹出三度平行的旋律。排簫除獨奏外,還參加合奏,為聲樂、舞蹈甚至清唱劇伴奏。豎笛也是安第斯高原的特色樂器,主要可分為有凹形吹口和有吹嘴豎笛。前者稱為蓋納,古代採用動物的腿骨製成。
現代多用竹、木製作。音色粗獷、嘹亮。為歌唱伴奏時,常與女高音進行互相模仿、呼應、烘托。曲調有時激烈得像山風在怒吼,有時又像悄悄的低語聲,演奏者還常常使豎笛的音色微微顫動,繪聲繪色,細微地表達人的感情起伏和變化。恰朗戈是一種高音彈撥樂器,外形像小吉他,音區接近曼多林。
採用10根琴弦、2根琴弦為一組。這是一種混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色彩的本地樂器。安第斯高原的印第安人很喜歡用不同尺寸、音高的同一樂器組成樂隊,如排簫樂隊、豎笛樂隊、恰朗戈樂隊等。但混合演奏的也不少。有時還加上吉他、大吉他、小提琴、豎琴等外來樂器。

推薦書目

斯洛尼姆斯基N.拉丁美洲的音樂.吳佩華,顧連理,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