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的魔鬼

安琪的魔鬼

微電影《安琪的魔鬼》是上海市七寶中學2013級學生王子愚的高中階段微電影收官作,拍攝於2015年7月,即他的高二暑假。微電影講述一位喜歡古典音樂的少女安琪參加音樂製作人葉文媛女士的音樂節目,因而發生了一系列奇事。微電影劇組有近五十個人,這是大家一起在上海七月的三伏天烈日下奮鬥的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琪的魔鬼
  • 外文名:Angel's Devil
  • 出品時間:2015年8月15日
  • 拍攝地點:上海
  • 拍攝日期:2015年7月13日
  • 導演:王子愚
  • 編劇:王子愚
  • 類型:懸疑 音樂 意識流
  • 主演:張雯逸,徐曼遲,徐憶雲,趙曉楠
  • 色彩:彩色
  • 線上播放平台:優酷
電影劇情,演職員表,影片段預告絮,影片內涵,導演創作經歷,

電影劇情

一位熱愛古典音樂的女孩安琪參加了音樂製作人葉文媛的音樂節目,因而發生了一系列奇事。這是一部夢境邏輯的意識流邪典電影,主題關於妥協的循環,劇情則可以有很多種解析。

演職員表

匯集了七寶中學、上海中學、西南位育等學校的學生近50人。多為子愚的高中同學、團學聯同事以及好友。
導演:王子愚
編劇:王子愚
領銜主演:
張雯逸 飾 安琪
徐曼遲 飾 昱萱
徐憶雲 飾 鬼
趙曉楠 飾 葉文媛
其他演員:
鄒昱飛 飾 接待員
王子愚 飾 接待員(聲音)
合唱團唱歌:
劉銘涵 陳瑞文 曾誠 鄒昱飛 談凌華 陳凱旋 李嫿清 劉詩雨 張雨琪 王藝佳 徐雯儀 陳麗安 李幽賢 蔡煒灝
合唱團朗誦:
王子愚
被打路人:
談凌華 穆昱帆 湯一順 劉銘涵
圍追安琪:
湯一順 穆昱帆 張一博 王子愚 鄒昱飛 沈曉寒 吳佳寧 董昕露 陳瑞文 曾誠 劉銘涵 蔡煒灝 談凌華 王刑舟 房軒宇
咖啡館顧客:
穆昱帆 王子愚 張一博
其他路人:
孫嘉琪 徐曼遲 高盈歡 莊辰之 付昊皓
合唱曲目:
作詞:付昊皓 王子愚
演唱:徐雯儀 王子愚 穆昱帆 盛新琳 劉詩雨 張雯逸 徐曼遲
心理節目廣播播音:
王子愚
攝影:
王子愚
攝影助理:
穆昱帆 張一博
燈光:
王子愚
燈光助理:
穆昱帆 張一博 陳凱旋
錄音:
王子愚 張一博 穆昱帆
視頻剪輯:
王子愚
音頻剪輯:
王子愚
場務:
穆昱帆 張一博 房軒宇 陳凱旋 曾誠
花絮攝影:
穆昱帆 張一博 蔡煒灝 陳瑞文 莊辰之
海報設計:
盛新琳 王子愚 何一帆
海報繪畫:
盛新琳 沈贇皞 何一帆陳文璘(特別鳴謝)
預告片策劃&剪輯:
王子愚
製作特輯:
王子愚
安琪“指揮”顧問:
吳麗萍(老師)
鳴謝:
上海市虹橋機場國小
milk+honey蜜食咖啡館
提供拍攝場地
鳴謝:
原始霸王丸
提供燈光

影片段預告絮

作為子愚導演高中微電影收官作,本片中有許多對高中生活的致敬。
角色“昱萱”這個名字來源於子愚上一部微電影《走吧》的主角“范昱”和“彭萱”。
《安琪的魔鬼》13日開機《安琪的魔鬼》13日開機
最初構想中並沒有古典音樂這一元素,後為使主角安琪的形象更具體化,加之導演子愚喜歡古典音樂,才加入。後來隨著劇本不斷修改,古典音樂元素占據了半壁江山。
主角安琪的房間中掛著“大智若愚”書法作品。
床頭柜上放著文來中學(導演、主角以及一部分劇組成員的國中)的畢業紀念玩偶,還有金寨助學考察紀念杯(導演、安琪飾演者、葉文媛飾演者以及部分劇組成員在開拍前剛去金寨助學考察)。
由於是意識流電影,為了防止穿幫,主演張雯逸從頭至尾都穿相同的一套衣服。這套衣服是七月初定妝,後來天氣熱得出奇,但她也只能一直保持長牛仔褲。
葉文媛的飾演者趙曉楠原先的角色是女鬼,但後來古典音樂這一元素的加入,使得葉文媛這一角色產生。導演子愚覺得趙曉楠更適合葉文媛,才給她更改了角色。
片中第一個晚上女鬼的外披隨風飄是電風扇吹出來的。當時在導演家中拍攝,空調壞了,所以才想到拿出電風扇,意外發現了電風扇吹女鬼外披的效果是這么的好。
片中合唱團唱的古典音樂由上海中學的付皓昊和導演子愚合作完成,付皓昊是由於子愚的短片《生來何故》與之相識。
片中ng紀錄是26遍。
葉文媛這一角色原定是個男的,由於沒有合適的演員,才換成了女的。
片中合唱團排練的地方是上海市虹橋機場國小,導演子愚的母校。
南京路拍攝南京路拍攝
隧道那場戲選在申賓南路地道,之前那段戲在泰晤士小鎮和某捷運站都拍過,但效果都不理想,導演無意間發現了申賓南路地道非常合適。
拍攝過程中最早的一次是早上4:10分集合,最晚的一次拍到晚上10:30解散。
影片中有一段安琪用耳機聽廣播,廣播中提到的手機尾號0185正是導演子愚的手機尾號,讀廣播的也是他。
電影上線前,除了導演,僅安琪的飾演者張雯逸和群演兼花絮攝影師蔡煒灝知道大致的劇情,其他人,包括其他主演,也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劇情,導演有時會編一個假的劇情來引導演員演戲。
電影的油畫海報由導演子愚的團學聯同事宣傳部長盛新琳同學跟她的老師陳文璘老師共同完成,盛新琳還參與了影片合唱曲目的配音。
安琪在片中說她感冒了,因為現實生活中張雯逸真的感冒了。
電影的部分場景源於導演做的夢。
導演子愚看了《構成第四號戰爭》這幅畫後就想,同為藝術品,電影應該也可以做到抽象藝術。所以本片中他致力於打造一部夢境邏輯的電影。

影片內涵

關於《安琪的魔鬼》。
電影上線後我看到了大家許許多多獨特的解析和理解。很多人看第一遍不理解,再看之後就基本意會。
那么作為導演&故事作者,我來解析一下。
在解析故事內涵之前先談談創作意圖。
《構成第四號戰爭》抽象畫《構成第四號戰爭》抽象畫
《構成第四號戰爭》這幅抽象畫給人的感覺,很有藝術感,隱約能看到戰馬,弓箭,所以我們知道它的主題是戰爭,但我們不知道它具體畫的是什麼,這就是抽象畫。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我就在想,同為藝術品,電影應該也能做到這種抽象。
所以作為導演,我希望《安琪的魔鬼》給人一種夢境邏輯的感覺。情節彼此聯繫,但並沒有通順的時間線,就像夢一樣飄渺玄幻。絕大多數人給我的反饋,也都理解到了妥協這層主題。就像抽象畫,能看出主題,但不知具體細節,然而覺得很有藝術感。
所以從這種抽象藝術效果來說,我覺得是成功了。
而抽象藝術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要理解的主題是對的,具體的細節可以是多樣的。就比如那幅畫,有人看到馬,有人看到戰士,但都是戰爭。
我看了很多大家的解析,有的對,有的則偏了。
下面以導演的創作角度,我來解析一下劇情。
主題是妥協的循環。
有古典音樂的妥協,也有安琪的妥協。鬼則是不妥協,可以理解為鬼是安琪的一種內心意識。最後收音機里封著第一次參加排練的錄音,也就是有既視現象的那段錄音,理解為妥協的循環(雖有反抗意識,但終究還是要妥協)。電影中種種即視現象也暗示這是一次循環。
不過這種理解很多人都想到了。創作的時候,我創作了兩種理解,今天我著重講講另一種理解。
剛剛是以安琪作為主體的一種理解,如果大家試試以葉文媛作為主體,會更有意思。
葉老師不就是妥協之後的安琪嗎?
大家應該記得昱萱提到葉老師做夢,那么究竟是安琪的夢境,還是葉老師的夢境?
可以把昱萱、安琪、鬼分辨理解為葉老師的三種意識。
手繪海報手繪海報
葉老師的形象,一個世俗化的人。她無疑是個自我認同感很強的人。自我認同感很強的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意識,那就是昱萱。昱萱沒有自己的個人特點,她不認識葉老師,卻似乎很了解葉老師。電影一上來就是昱萱向安琪介紹葉老師多么厲害。一般自戀的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這樣的意識,以一個陌生人的視角介紹著主體心中的自己,這種意識是主體對自己認知的投射。所以昱萱就是葉老師的自我認知。而安琪,也就是妥協前的葉老師,是每個妥協者心中都無法磨滅的一種不想妥協的意識,然而最終妥協,是因為這種意識(也就是安琪)膽怯拘謹。鬼則是不妥協與反抗,她的作用目標並不是葉老師,因為葉老師已經妥協了,所以她只能作用於那個糾結的安琪。最終不想妥協的安琪在鬼的催化下(或者說鬼通過安琪),把昱萱(也就是葉老師的自我認知)驚呆了。所以也就是說把葉老師的自我認知刷新了,最終作用到了葉老師身上。然而最終也只是個循環,一切都恢復平靜,葉老師依舊妥協著。
電影后半段開始夢境邏輯之後,現實和夢開始分不清,時間線開始跳躍,我是在暗示,這不是夢,也不是現實,這是潛意識。
所以結尾之後發生了什麼呢,什麼也發生不了,回到從前,繼續妥協,沒有任何改變,這是情感意識的循環。
全片可以理解為葉老師妥協後,內心的不妥協對她自我認知的一次刷新。但最終也只是她的內心活動而已。 她會時不時對自己的妥協產生愧疚,對自我認知產生懷疑,但過後又回歸從前。 其實電影是葉老師的內心情感意識的循環。
當然你未必要把葉老師作為主體。意會妥協的循環即可。
我在創作的時候即有這兩重理解,葉老師為主體和安琪為主體,我個人偏愛葉老師為主體的理解。
大家的解析有許多其他的,對於抽象藝術,言之有理,主題不偏都是正確的。
再解釋一下,《安琪的魔鬼》的夢境邏輯,不是指做夢,而是指全片給人一種夢一般的感覺。
我只是解析一下大體情節。至於劇情細節,那個水杯、走不完的隧道和走出剎那的亮如白晝、女鬼和安琪面對面跑步相撞、葉老師情緒的無緣波動、以及三線蒙太奇手法那段“安琪打人”“葉老師指揮電聲古典音樂”“女鬼開收音機”之間的關係 等等,你可以放開去想,只要主題不偏,都是對的。作為創作者,我自然是有一套解釋的,但是這些細節,就如那幅抽象畫,馬也好、弓箭也好、士兵也好,你可以隨便想,只要主題不偏。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

導演創作經歷

現在是2015年8月,我是子愚,七寶中學高二升高三的學生,擔任團學聯組織部部長。
新聞晨報校園傳播大使金獎新聞晨報校園傳播大使金獎
初二時,一部叫《守望者》的電影激發了我對電影的濃厚興趣。初三一年,電影成了我緊張學業之餘的放鬆。在我眼裡,電影是一種全面立體的藝術表現形式,集成了美術、音樂、故事、表演等等,且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可以自由地表達任何東西。在看了許多電影之後,漸漸有了感覺,加上我對音樂、攝影、剪輯等也比較擅長,終於在高一寒假,我創作了我的第一部微電影《幻物師》。
那是我的嘗試,一部非常萌芽的作品,很多地方都很生澀。但它帶起了我的腳步。高一下學期,我為我就讀的七寶中學拍攝的巡禮宣傳片獲得了上海市金獎,我也因此被授予新聞晨報校園傳播大使金獎。
在那一個學期中,我還拍了《凌晨1:30》等幾部短片,逐步積累經驗。高二寒假,我帶著我們班的幾位同學共12個人,拍攝了12分鐘片長的《走吧》,雖然仍有許多遺憾,但相較之前有著極大的進步。
微電影專場子愚給大家簽字微電影專場子愚給大家簽字
也托七中團學聯的幫助和支持,高二下學期在學校盛典狂歡節中,我在西階梯舉辦了個人微電影專場,大家的支持是我追夢最大的動力。專場之後有一位影視公司的經理來找我,他聽說《走吧》是一天拍完的之後為我的效率大為震驚,然而可能《走吧》里諸多的遺憾也正是因為趕工一天拍完所造成的吧。
當時我想著,高三一年自然是要忙學業,那么在高三前最後一個暑假,我拍高中階段最後一部微電影,儘量不留任何遺憾吧。微電影是我的特殊愛好,它已經與我的高中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我拍收官作,致敬夢想,也紀念高中生活,紀念高中有緣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兒。
那是四月份的事情,我先建立主創團隊,來自上海中學的付昊皓同學(由於我的短片《生來何故》與我相識), 以及我團學聯的同事社會實踐部長張雯逸同學。三個星期,想出十八個故事,經過討論篩選,最終選擇了我原創的一個故事,又經過一個星期的討論,最終定下片名《安琪的魔鬼》。托好友沈贇皞繪製了第一張概念海報。
微電影專場子愚解說自己的微電影微電影專場子愚解說自己的微電影
隨第一張海報發布,我們開始正式創作這個故事。最初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故事創想,我們需要設計角色,設計情節,把創想具體化,完整化。兩個多月的時間,最初的創想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加入了新的角色,加入了古典音樂這一元素(我很喜歡古典音樂)。7月9日,我從安徽金寨助學考察歸來之後,經過最後的整合,13日,我們正式開始了半個月的拍攝。
這是我至今投入最多的一部微電影,三個月的創作時間,近五十個人的劇組。大家都很拼。
7月20日劇組合影7月20日劇組合影
拍攝戶外戲的時候,三伏天的酷熱,在太陽下站一會就是一身汗,我得背著沉重的拍攝器材,場務們忙著裝卸調換我需要的設備,主演們在烈日下奔跑。這裡特別提一下張雯逸同學,定妝的時候天氣並不算熱,我給她定了長牛仔褲,挺厚的。後來天氣熱得出奇,烈日底下,背著三軸穩定器的我和穿著長褲奔跑的安琪,也似乎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電影有關古典音樂,作為主演的張雯逸同學需要學習指揮。20號那天,她比預定時間早到了半個小時,並利用大家休息的時間跟我以前的鋼琴老師吳麗萍老師(特別鳴謝)學習指揮。給安琪點個讚。
幾十位民眾演員們,也都是辛辛苦苦地趕過來,現場學習需要唱的歌曲(本片有音樂劇元素),在太陽下按照劇本一遍又一遍摔倒。給民眾演員點個讚。
除了安琪,其他主角的飾演者也都很敬業。徐曼遲同學住得非常遠,每次過來都得花近兩個小時。徐憶雲同學披著外披(也是由於定妝時天不熱)在悶熱的樓道中來回奔跑。趙曉楠同學創下了《安琪的魔鬼》一個鏡頭二十三遍的重拍紀錄,最終得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給主演們點個讚。
搬運沉重的器材、現場調試燈光、幫我裝卸三軸穩定器、更換鏡頭、錄音、拍攝花絮等等,都是場務們的工作。尤其我的老朋友穆昱帆和張一博,幾乎場場都到,大半個七月,他們在這裡持續奮鬥著。給場務們點個讚。
除了拍攝,幕後還有許多人在獻力。海報設計有我、盛新琳和何一帆,繪畫由盛新琳、何一帆、沈贇皞,以及特別鳴謝陳文璘老師。除此之外片中歌曲的作詞由我和付昊皓完成。歌曲的演唱主要由徐雯儀、我以及穆昱帆完成。給他們再點個讚。
也感謝我的母校虹橋機場國小和milk+honey蜜食咖啡館提供拍攝場地。
申賓南路地道拍攝申賓南路地道拍攝
三個月來,我一閒下來就是想劇本,找音樂。開機拍攝以來,多數情況拍完的時候已是晚上十點半,我把拍攝的素材導出並整理,發完公眾號,就凌晨了。然後還要對下次拍攝內容的劇本再一次複合。有好幾次起早貪黑的拍攝,我躺下不到四個小時又得爬起來進行第二天的拍攝。殺青之後,我還要進行緊張的後期製作。這半個月我壓力也一直很大,比如在國小拍的那天,戲非常多,但國小四點之後不能對我們開放,只能趕著進度拍,還生怕一心急漏了些片段沒有拍。有如此多人的辛苦付出,不談我個人,哪怕只為了不辜負大家,也要把電影做好。這裡,也給自己點個讚吧。
而現在,電影做完了,我的下一步就是高三一年的努力奮鬥了。我並不一定會從影,這只是我高中的特殊愛好。高中的幾年,結緣了一群人、喜歡上了一些東西、做了一些事情。感謝七寶中學,感謝團學聯,我在這裡大大鍛鍊了自己,也結識了許多厲害的人,所以,我邀請很多團學聯的同事加入《安琪的魔鬼》;感謝七寶中學,感謝十四班,以及其他班級的小夥伴們,小夥伴的支持,小夥伴的友誼,小夥伴的鼎力相助,所以,我邀請他們加入《安琪的魔鬼》;感謝我的朋友們,致我們的友誼,致我們相處的美好時光,所以,我邀請他們加入《安琪的魔鬼》;感謝巧合,我發布短片《生來何故》被付昊皓看見從而結識,國中班主任馮建華老師請我去她現在的班級演講從而結識了李幽賢,由於海風雜誌社湯一順問我要照片而結識了他,還有好多巧合中結識的人,我邀請他們加入《安琪的魔鬼》。這兩年,並不是由於微電影這項愛好,但微電影可以把這點點滴滴事事人人整合在一起,所以,我以一部微電影收官作,來紀念這一切,時光和青春,以及夢想。前路漫漫,為我自己加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