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臭蛙

安氏臭蛙

安氏臭蛙又名景東臭蛙,主要分布於我國雲南、貴州、廣西、海南等地。一般生活在海拔200~2100m森林鬱閉的大型山溪水塘中,或有小型瀑布下的水塘中及其附近的苔蘚豐富、雜草叢生的環境裡。臭蛙的皮膚能分泌難聞的分泌液,具有一定毒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氏臭蛙
  • 外文名:Rana andersonii Boulenger,1882
  • 俗名:景東臭蛙
  • 中文目名:無尾目
  • 中文科名:蛙科,蛙亞科
  • 中文屬名:臭蛙屬
形態特徵,鑑別特徵,地理分布,棲息環境,毒性,

形態特徵

安氏臭蛙為大型蛙,雄蛙體長74mm,雌蛙達100mm。頭部較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或幾乎相等;吻端鈍圓形,超出下頜;吻長於眼徑;吻棱較明顯;吻端略超出下頜;頰部略向外傾斜,頰面凹入;鼻間距大於眼間距;鼻孔位於吻眼間略近眼;鼓膜顯著;犁骨齒短,向中線傾斜,末端超過內鼻孔之後緣;舌後端缺刻深。前肢強壯,指略扁平,末端擴大成吸盤;吸盤縱徑大於橫徑,完整的馬蹄形橫溝將其分隔成背腹兩面,第1指橫溝不顯;各指背面有半月形凹痕;第1、2幾等長,而略短於第4指;關節下瘤明顯。雄蛙體型較小,第1指有發達的深色婚墊;前臂粗壯;有1對咽側內聲囊;胸部有2個三角形的小白刺團。

鑑別特徵

安氏臭蛙體色隨環境變化,背部多為暗綠色,其上有黑褐色斑塊,次成體色斑更清晰;體側有不規則大小不一的或彼此相間的深色斑塊;唇緣有深淺相間的褐色紋;四肢黑褐色橫紋明顯;腹面灰黃色;股腹面有大斑點;股後下方及肛側以及跗足背面為橙黃色;掌、跖腹面紫灰色;背麵皮膚較粗糙,滿布細顆粒,有少數疣粒雜於其間;有顳褶;體側分散有較大的疣粒;雄蛙背面後端和體側以及腹面有小白刺;兩性的頭側頜緣及鼓膜區有小白刺;股後平扁疣多。

地理分布

安氏臭蛙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海南。

棲息環境

安氏臭蛙生活在海拔200~2100m森林鬱閉的大型山溪水塘中,或有小型瀑布下的水塘中及其附近的苔蘚豐富、雜草叢生的環境裡。

毒性

臭蛙的皮膚能分泌難聞的分泌液,若進入人的眼睛能引起不適感。在其皮膚分泌物中,主要含有能殺死細菌的抗菌肽,但很多抗菌肽都能溶解人的紅細胞造成溶血,腹腔給小鼠注射其皮膚分泌物,能引起小鼠在半小時內溶血死亡。
中毒途徑:誤食或使用帶安氏臭蛙有分泌物的器皿進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