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秧歌

安樂秧歌

安樂秧歌是河北省的民間舞蹈。2009年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在河北省舉辦的第二屆文化藝術節上,衡水市桃城區的“安樂秧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授牌。這標誌著衡水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2012年,是河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七個年頭,過去的六年間,燕趙大地的新農村物質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仍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後繼無人甚至失傳的危險,關於"安樂秧歌"傳承與發展的思考,也許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合理的保護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樂秧歌
  • 地區:衡水市桃城區鄧莊鄉北蘇閘村
  • 性質:歌舞表演形式
  • 最初叫:太平車
簡介,特點,

簡介

安樂秧歌是流行於衡水市桃朵多婆烏城區鄧莊鄉北蘇閘村一帶的歌舞表演形式,最初叫太平車,它歷史悠久傳承有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輻射方圓百里。1931年該村在東北鞍山做工的安雲亭回鄉後將本地秧歌才備台加入東北大秧歌動作和內容,廣泛吸納各種生活元素和寓言故事,使得傳統秧歌的表演更加豐富多彩和富有觀賞性,經過幾代人的傳承提煉,使傳統秧歌融東北秧歌粗獷豪放的表演和店糊膠中原風趣詼諧幽默於一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1937年村民安夢山成立了安樂會,安樂秧歌也旋碑宙永因此而得名。

特點

安樂秧歌音樂節奏歡快,表演隊籃連乎伍在節奏中舞動並變換隊形。其步伐特點顛、顫、抖、扭,角色有老擓、醜、老頭、老婆兒、公子、媳婦、傻小子、乞丐等。人物服裝多是參照戲劇服裝,老擓手持兩根棒槌,公子手持摺扇,媳婦、老婆手持手娟等。男女角色的動律特點各有不同,坤角膝不顫舞步平穩,生角膝微顫,舞步活躍,特別笑榜是老擓的舞步,腳掌著地顛顫並舉,胯部左、右擰動,肩部上下聳動融為一體其韻味濃郁。安樂秧歌還廣泛加入了各種生活元素和寓言故事,使安樂秧歌豐富多彩更具觀賞性。安樂秧歌有打擊樂伴奏,用大鑼、小鑼、鼓、鐃鈸,起掌握節奏,烘托氣氛作用。
安樂秧歌是一種民間自娛自樂的舞蹈形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表演模式,與虹主腳其它秧歌相比,無一雷同,特別是它的顛、顫、抖、扭動作稜角分明,別具一格,觀後讓人有一種陶醉的快感。安樂秧歌是人們慶祝豐收祈盼風調雨順,抒發歡樂情懷的表達形式,自成一體獨成一派,這些民間舞蹈保存著真實的歷史原貌,它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還是記錄著歷史變遷的珍貴載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