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英文:USS Antietam Guided Missile Cruiser,編號:CG-54,又譯為:安蒂特姆號),是美國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Ⅱ型艦之一,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現役的大型飛彈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艦長173米,舷寬16.8米,吃水10.2米;該艦滿載排水量9600噸;裝備4台LM-2500燃氣輪機,總功率80000馬力,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6000海里/20節;艦上裝備宙斯盾作戰系統和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艦空飛彈、反艦飛彈和反潛飛彈,全艦艦員370名,是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作戰群的重要防空反潛護衛艦船。

安提坦號巡洋艦作為該級8號艦於1984年11月15日鋪設龍骨、開工建造,1986年2月14日下水,1987年6月6日,交付美國海軍,正式入役。

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技術特點,總體設計,武器系統,動力系統,艦電系統,作戰指控,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安提坦號巡洋艦(CG-54),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紀念內戰時期馬里蘭州夏普斯堡附近的安提坦溪戰鬥而用“安提坦”命名的軍艦。第一艘安提坦號是一艘建於1864年的風帆戰艦,用作補給船。第二艘安提坦號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CV-36),是配備斜置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

研製背景

20世紀50~60年代,美國海軍巡洋艦的首要任務是為航母編隊提供有效的空中防護。但是,在冷戰時期面對前蘇聯大量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威脅,原有艦艇的各種傳統防空裝備已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安提坦號巡洋艦
美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開始實施“先進水面飛彈系統”(ASAM)計畫(即“宙斯盾系統”的前身),旨在研發一種先進的艦載戰鬥系統裝備在航空母艦的護衛艦隻上,新的飛彈作戰系統擁有出色的防空管制能力,能同時處理大量目標並有效應付來自空中、水面與水下的威脅。美國海軍最初計畫將宙斯盾系統安裝於改進型佛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上,但是由於費用昂貴而作罷;隨後美國海軍又陸續規劃DG/Aegis、DG(N)、CSGN、CGN42等宙斯盾平台方案。
1977年,美國海軍曾計畫建造搭載宙斯盾系統的核動力巡洋艦(CSGN),由於噸位與成本上漲,風險過高,因此美國海軍提出一個高/低搭配方案,計畫利用已有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艦體剩下的1000噸的重量餘裕,修改成一種相對低端的採用傳統燃氣動力的宙斯盾艦艇,該計畫最初稱為DDG-47。

建造沿革

  • 規劃編列
1977年度,美國海軍提出首艦DDG-47的5.1億美元建造預算,並於1978年9月22日與英格爾斯船廠簽署首艦的詳細設計與建造契約。
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艦徽
美國海軍最初計畫訂購16艘新型巡洋艦,後增至18艘。20世紀80年代初,里根總統上台後提出了美國海軍維持600艘艦艇規模的政策後,美國海軍規劃維持15個航空母艦戰鬥群(CVBG),每個航母戰鬥群需要三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提供護航;所以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總需求量增至26艘,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又增為27艘。
安提坦號巡洋艦所屬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第一種配備宙斯盾(AEGIS)系統的作戰艦隻,其配備以AN/SPY-1艦用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戰系統(又稱為:宙斯盾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原被定義為飛彈驅逐艦(DDG),直到1980年1月1日該級艦被正式提升為飛彈巡洋艦(CG)。在美國海軍的作戰編制上,該級巡洋艦是作為航空母艦戰鬥群(CVBG)與兩棲攻擊戰鬥群的主要指揮中心,並為航空母艦提供作戰防護。
1983年6月20日,作為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8號艦,安提坦號巡洋艦由美國海軍正式簽署建造協定;
1984年11月15日,安提坦號巡洋艦在麻薩諸塞州帕斯卡古拉的英格爾斯造船公司鋪設龍骨、開工建造;
1986年2月14日,安提坦號巡洋艦下水;
1987年6月6日,安提坦號巡洋艦交付美國海軍,正式入役。
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安提坦號巡洋艦作為改進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全艦總體設計由原來研製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艦體的美國海軍船艦工程中心完成,研製方把新的宙斯盾系統布置在改進後的艦體上並做了相應變更,具體包括:重新設計上層結構以容納SPY-1A相控陣雷達,為了減輕上層結構重量,在上層結構中大量採用輕質的鋁合金。為了彌補上層結構重量,提高最大排水量與重心上升餘裕,以改善艦體受損時的可修復性。該艦的主橫向隔艙艙壁高度從原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一號甲板延伸到更高一層的01甲板,從而使艦體設計排水量上限從斯級的8800噸提高到9800噸。由於重量上升導致吃水增加,該艦的艦首增設高1.1米的防浪板,使得艦體長度比斯級增加1.2米。
安提坦號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首艦(CG-47)側視線圖

武器系統

安提坦號巡洋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共可混裝"標準"和"戰斧"飛彈128枚,視所執行的具體任務而定,一般情況下以"標準SM-2MR"為主。該彈為指令加慣性制導,半主動雷達尋的,2馬赫時射程73千米。後續用該裝置發射改進型"海麻雀"艦空飛彈,以提高該艦的近程防空能力。
該艦上有2座標準的MK-15型20毫米六管"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用於末端反導。從2001年起,採用更先進的"拉姆"飛彈取代"密集陣"系統。另外,該艦上還裝有2座25毫米炮和4挺12.7毫米機槍用於日常警戒。  
安提坦號巡洋艦的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戰斧"艦射巡航飛彈,具備了打擊陸上目標的作戰能力。"戰斧"飛彈射程分為1300千米(C型和D型)與1853千米(C型BLOCK3),速度0.7馬赫,戰鬥部質量為454千克,或347千克聚能裝藥。該艦艦首和艦尾各有127毫米火炮一座,射程27千米。其後改進型艦炮於2002年上艦,採用ERGM遠程GPS制導炮彈,射程140千米,命中精度10米。
安提坦號巡洋艦裝有2座四聯裝"捕鯨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時射程130千米,戰鬥部質量227千克,是西方海軍通用的反艦飛彈。
安提坦號巡洋艦的中遠程反潛作戰,主要依靠2架SH-60"海鷹"LAMPSⅢ型反潛直升機。該艦自身防禦則為2座3聯裝MK-32型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備有36枚MK46-5(射程11千米/40節,戰雷頭44千克)反潛魚雷;或新一代MK-50反潛魚雷(15千米/50節,戰鬥部45千克聚能裝藥)。

動力系統

安提坦號巡洋艦的採用全燃動力(COGAG)系統,裝備4台通用電氣公司80000軸馬力的LM-2500燃氣輪機,通過減速機構和聯軸器驅動2個大直徑5葉變距槳推進器。電站為4台501-K34燃氣輪機發電機組,每組2500千瓦,總發電量1萬千瓦。20世紀70年代是艦艇燃氣輪化的年代。美國海軍是堅定的壘燃氣輪化的倡導者,認為燃氣輪機啟動非常迅速,採用相同的4台燃氣輪機更便乾艦艇動力標準化和通用化,有利於降低全壽命周期的使用和維護費用。在經濟巡航時使用2台LM-2500,作戰或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將4台燃氣輪機壘部投人運行。由於燃氣輪機轉速高,而且配備的大直徑螺旋槳轉動,傳動裝置驅動軸2個,推進器是2個可控可逆螺距螺旋槳(CRP),裝有2個方向舵。

艦電系統

安提坦號巡洋艦的四面SPY-1A相控陣天線分為兩組,朝正前方以及正右方的天線安裝在艦首樓結構上,而朝正後方的以及正左方的天線則安裝在尾部機庫結構上方,而這兩組陣列天線各有一個並聯式雷達發射機提供射頻能量。由於當時計算機科技的限制,SPY-1A雷達後端無法處理雷達帶來的龐大信息量,所以系統只在85千米以內的半球實施密集搜尋,平時對於300千米以外的目標只偶爾分配一些波束(每分鐘只掃描數次),無法滿足持續性的長程對空監視要求。因此,安提坦號又加裝一具傳統的AN/SPS-49二維長程對空搜尋雷達,對450千米的遠程空域實施持續性的搜尋;一旦發現可疑目標,再以SPY-1A對該區域實施密集掃描追蹤。
SPY-1A相控陣雷達的功率消耗遠大於傳統雷達,如果不停地持續開機使用,會使安提坦號的續航行程減少2000海里。安提坦號艦雖然大量採用自動化現代設備使得人力精簡,但由於艦體小、裝備多,生活空間仍然擁擠。
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

作戰指控

安提坦號巡洋艦的宙斯盾系統階進行了版本提升,包括擴大戰情中心的顯示屏、電子作戰程式自動化、通信系統與國家指揮網路連結、加強作戰操作準則及可靠性、加裝戰術情報系統等,並加裝SQQ-28直升機數據鏈/聲納信號處理系統以配合SH-60B反潛直升機;加裝戰斧巡航飛彈的SWG-2戰斧武器火控系統(TWCS)、改進的SQQ-89反潛戰鬥系統與Link-11數據鏈等,並以MK-41 VLS取代MK-26。
宙斯盾戰鬥系統
安提坦號巡洋艦的宙斯盾系統為三基線型(Baseline 3),包括換裝新的SPY-1B相控陣雷達與自動鎖定系統,將艦上雷達串聯運作,並將部分顯示器換成UYQ-21。此外,還換裝新的SQS-53B艦首聲納,反潛作戰系統整合有SQS-53B(V)2艦首聲納、SQQ-89B(V)5拖曳聲納與MK-116 Mod7反潛火控系統。
安提坦號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宙斯盾系統框圖
安提坦號巡洋艦的作戰數據系統組成有:裝有數據鏈4A、11、14、16和JMCIS聯合海上作戰信息系統(裝數據鏈22)的海軍戰術數據系統;衛星通信系統;SQQ-28直升機數據鏈等。

性能數據

安提坦號巡洋艦參考數據
參考數據
艦長
173米
舷寬
16.8米
吃水
10.2米
滿載排水量
9600噸
全艦乘員
370人
動力系統
動力裝置
4台LM2500燃氣渦輪
最大功率
80000馬力
推進器
雙軸CRP 雙舵
續航力
6000海里(20節);3300海里(30節)
最大航速
大於30節
船電系統
雷達系統
1×AN/SPY-1 B 3D相控陣雷達系統(固定式陣列天線×4)
1×AN/SPS-49/(V)2D對空搜尋雷達
1×AN/SPS-64(V)9航海雷達
1×AN/SPS-55平面搜尋雷達
1×AN/SLQ-32(V)3電子戰系統
1×AN/SPG-62照明雷達
1×MK-86火炮火控系統
聲納裝置
AN/SQQ-89A(V)15多功能拖曳陣列聲納
作戰指揮
宙斯盾(Aegis)戰鬥指控系統
艦載武裝
艦載主炮
2×MK-45型127毫米62倍徑艦炮
飛彈系統
16×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前後各八,裝彈量:前後各64枚,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飛彈;後續增加ESSM短程防空飛彈、SM-3反彈道飛彈、戰術型戰斧巡航飛彈等)
2×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近防系統
MK-31 Block 1 HAS拉姆飛彈系統
2×MK-38 Mod1 25毫米機炮
1×726-4型8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反潛魚雷
2×三聯裝324毫米MK-32魚雷發射器
艦載直升機
2架LAMPS-3、SH-60B反潛直升機
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

服役動態

1988年9月,安提坦號巡洋艦首次部署前往阿拉伯灣。到達後,參與在那裡實行的“認真意願”行動,該艦護送了科威特油輪。在完成首個部署巡航周期後,該艦返回美國聖迭戈軍港。
1990年6月,安提坦號巡洋艦執行第二次部署出發。由於同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原計畫的“太平洋行動”縮短,安提坦號巡洋艦提前於8月6日進入阿拉伯灣,擔任美國艦隊中東部隊的反空戰指揮艦,在沙漠盾牌行動初期巡航阿拉伯灣海域。
1997年4月,安提坦號巡洋艦從阿拉伯灣返回,完成了其的第五次海上部署。在美國海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中,該艦參加了“南方觀察”和“守望哨兵”行動,並與英國、法國和韓國海軍共同舉行了演習。
1998年6月,安提坦號巡洋艦參加了第二次環太平洋演習。同年晚些時候,該艦第六次部署到西太平洋,在新加坡、泰國、巴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停靠港口,1999年5月返回美國聖迭戈。
2012年下半年,作為宙斯盾系統現代化計畫ACB-12的一部分,安提坦號巡洋艦進行了設備升級。
2013年1月,安提坦號巡洋艦在加利福尼亞海岸外航行了五天,對更新後的ACB-2設備和軟體進行了一系列測試 。
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系統升級示意圖
2018年5月27日,中國國防部表示,美國“安提坦”號、“希金斯”號軍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於5月25日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中國軍隊當即行動,派遣艦機依法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
2019年7月25日,路透社報導美軍印太司令部7月25日發布聲明稱,美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安提坦號(CG-54)24日航行通過台灣海峽。
2022年8月28日,安提坦號巡洋艦(CG-54)通過台灣海峽。

總體評價

安提坦號巡洋艦作為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之一,是航空母艦戰鬥群與兩棲攻擊戰鬥群的主要指揮中心,可以為航空母艦提供對抗空中、水面和水下威脅的保護。作為航空母艦戰鬥群頭號護衛兵力,配備“宙斯盾”系統的安提坦號巡洋艦可以提供的防空戰力,使得航空母艦戰鬥群有充足的力量抵抗前蘇聯來自水面、空中、水下兵力的飛彈攻擊。此外,“宙斯盾”系統也具有很強的反潛能力。(光明網 評
安提坦號巡洋艦為代表的提康德羅加級畢竟是一款設計於20世紀80年代末的大型作戰艦艇,雖然在後面的改造中不斷更新了雷達、作戰系統和武器系統,但是艦艇本身的設計結構限制該級艦通過改裝來裝備更先進的設備。該級巡洋艦雖是美海軍僅有的擁有編隊防空指揮能力的現役作戰艦艇,但其艦體設備老舊、武器系統落後,翻新改造工作需投入大量經費。美海軍稱,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繼續維持該級艦的戰備效費比已經不高。(光明網、《艦載武器》評
安提坦號巡洋艦
安提坦號巡洋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