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雙蓮寺國小創建於1911年,原名安徽省省立第十五國小,具有悠久辦學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雙蓮寺國小地處城市繁華地段,區位優越,校園占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496平方米,教學設施基本齊全,現有多媒體電教室、微機室、課件開發室、自然實驗室、圖書室及多功能活動室。現有24個教學班及一所幼稚園,在校學生和幼兒近1300人。在編教師77人,大專以上學歷教師占80%;國小高級教師67人,其中省特級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1人,省教壇新星3人,市教壇新星1人,市勞模1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5人,區教壇新秀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慶市雙蓮寺國小
- 外文名:AnQing ShuangLianSi Primary School
- 簡稱:雙小
- 校訓:勤奮 和諧 求真 進取
- 創辦時間:1911年
- 類別:國小
- 現任校長:潮金元 蘇春霞
- 所屬地區:安徽省安慶市
- 主要獎項:國家教育科學十五重點課題研究單位
安慶市文明單位標兵 - 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
- 功能室:微機室、課件開發室、自然實驗室
- 二級單位:安慶雙蓮寺國小附屬幼稚園
學校形象,校訓,老校徽,新校徽,學校師資,學校坐標,學校特色,學校榮譽,知名校友,校名來歷,雙蓮寺,重修雙蓮寺碑記,
學校形象
校訓
老校訓: 誠實 活潑 勤奮 進取
新校訓: 勤奮 和諧 求真 進取
新校訓: 勤奮 和諧 求真 進取
老校徽
老版校徽(19??-2014),形似一本翻開的書,書上為茁壯成長的小苗;校徽寓意教書育人,培養祖國的未來。校徽幼苗兩片苗葉,體現雙蓮寺“雙”字,一大一小則旁意代表傳
說中金蓮銀蓮兩姐妹。老校徽與少年先鋒隊隊徽同時懸掛於學校主教學樓上,也是雙小几十年的歷史記憶的保留存在。
新校徽
新校徽(2014- ),形似雙手托起展翅飛翔的雛鷹,似書似鳥,昭顯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意境,更符合綠色辦學理念。
學校師資
安慶市雙蓮寺國小現有24個教學班及一所幼稚園,在校小學生1400餘人。在職教師82人,大專以上學歷教師占80%;高級教師53人,其中全國先進個人1人,省優秀教師1人,省教壇新星3人,市教壇新星4人、市勞模1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5人,區教壇新秀10人。
如今,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的“勤奮、和諧、求真、進取”的校風已蔚然形成,贏得了社會的良好聲譽和家長的廣泛讚譽。
學校坐標
地址位於:安慶市迎江區孝肅路90號
大門正開朝南臨孝肅路,西側為狀元府路、中宜商廈,東側為雙蓮寺路、雙蓮寺國小附屬幼稚園,北臨古建築群民宅區,西北方向有安慶市第二中學南區(原安慶市第六中學)、宣家花園街。
安慶市雙蓮寺國小
學校特色
安慶市雙蓮寺國小擁有一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還有一支敬業愛生、教風嚴謹、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學校始終堅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確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學為重,特色為魂,科研為實”的辦學思想。以學生髮展為本,做到質量立校;以教師發展為本,做到科研興校;以學校發展為本,做到特色強校。
歷年來被“九一六”中學,安慶四中,安慶二中錄取的我學畢業生在摸底考試中總成績名列全市前茅。
學校榮譽
曾先後榮獲“全國紅旗大隊”、“全國體育衛生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中國中國小綠色教育行動項目試點學校”
“國家教育科學十五重點課題研究單位”
“清華一條龍英語實驗學校”
“全國小學生作文教改實驗學校”
“省綠色學校”
“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
“省家教名校”
“省綠色學校先進集體”
“安慶市文明單位標兵”
“市示範國小”
“安慶市花園式單位”
“市廉潔文化進校園示範國小”
……。
知名校友
2003年高考中,張偉摘取了理科狀元的桂冠;
2009年高考中,楊揚同學獲市文科狀元,鄭超同學獲市理科榜眼。
……。
校名來歷
雙蓮寺
雙蓮禪院(雙蓮寺),建於元朝初年,故址即今雙蓮寺國小。原系南宋安慶知府范文虎的住宅,環境幽美,花木掩映,相傳園中荷池內曾蓮開並蒂,一黃一白,范文虎故將二女取名為金蓮銀蓮。
據《新元史》記載: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正月,元軍直逼安慶時,范文虎變節獻城出降。范文虎降元,引起許多愛國將士和安慶人民無比憤怒。金蓮和銀蓮深明大義,痛恨其父變節行徑,憤而出家,在安慶西門外鴨兒塘旁清靜庵落髮為尼。
范文虎降元,初被封為兩浙都督兼安慶知府舍宅為寺,又旁建九層寶塔,名“雙蓮禪院”,作為家廟,勸二女回家修行。金蓮銀蓮保持民族氣節,拒不入城,永絕父女之情,後在清靜庵坐化。因此雙蓮寺有寺無僧。元亡後於明洪武六年和景泰元年荷池內兩次重放過並蒂花。雙蓮寺寺廟及寶塔現早已不存,後為作為特色地名保存至今,原址現為雙蓮寺國小以紀念寺廟、寶塔及這段歷史。
重修雙蓮寺碑記
皖郡志載,懷寧縣僧寺六十有六,雙蓮為第一寺。寺宇創建有宋末年,蓋宋之殿中帥范文虎者舍宅為寺。故規度宏敞,視今十倍。門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後有觀音閣,有地藏殿,左右廟舍周匝數十楹。因其地有沼,沼內曾產雙蓮,遂以名寺。
建後數紀,范氏二女名金與銀者,續父志,起塔於殿左,上下九級,高七八仞許,所費不貲。時則元之至元間矣。 夫皖為江表上游,屹為中流砥柱。是寺殿宇崔巍,浮屠聳矗,又為吾皖形勝之最。
近世父老相傳,猶有能道之者。第遭紅巾兵焚,不唯佛舍陵彝,兼九級浮屠,亦摧其巔之二矣。所幸洪基之未艾耳!
肆我聖明馭世,薄海皆春。私創僧寺、庵院者有刑,惟因其舊而修葺之者,大率聽民之便。故是寺復產雙蓮於景泰,而重修於天順年間,在皖城尤表表也。
正德丁丑,有以私意致府,廢塔取磚石以為別用。而寺日以荒敝不治。說者謂此寺在郡邑治東北隅,塔亦郡邑庠校左輔文筆也,其存與不存,不獨系此寺之興替,亦皖城盛衰之候。遽聽撤去,豈得計邪!此言鄙俚,君子所不信,然撤後,己卯,寧寇之變,城邑內外皆空。延至今科目亦鮮匯征之士,則市井之疑,未必不起於此。
嘉靖壬辰,郡伯姚公蒞任時,惠通人和百廢俱興。齋人余萬忠欲以修建。是時請命於公,間有神語屬修之夢,益爾踴躍,偕住持僧廣容,以修寺募金簿計為請。公果韙之,出俸五兩為施義倡。忠乃率募緣僧心朗遍控府衛公私及四方宦商於茲土者。逾年得白金千八百兩有奇。爰集金木土石工徒,選戒僧之優於能者,董其役,萬忠分毫不與焉。
於是大雄殿落成於甲午冬十月,而天王殿觀音殿相繼建成於戊戌、甲辰二歲。中值旱荒,財用靡贍,停工者數載,故門屏牆屋猶未暇及。且僧徒寥落,非今僧勝、僧明有志供奉,則亦其誰與守。
今年夏,萬忠深為此慮,恐或附墜重修之緒,方取堪輿家說,立石塞屏于山門外十步。以步前路之衡突與萬億之廒峰,覬可廣集生徒紹休古績,並記府衛官司及縉紳士夫與民庶商旅捐資之尤者,仍請於官,擇日以樹,永垂不朽!予嘉其義足為此寺之中興,且以俟修葺殿宇,創立浮屠者於後日。雖必復范氏鼎新之盛,亦足備皖城勝概於東偏雲。
註:“重修雙蓮寺碑記" 輯自清康熙六十年《安慶府志》,道光、民國《懷寧縣誌》均有記載。碑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