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涉及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紅楊鎮、灣沚鎮、花橋鎮、六郎鎮部分區域,總面積1781.91公頃,其中核心區(核心保護區)816.76公頃,實驗區(一般控制區)965.15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省級 
  • 地理位置: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 
  • 氣候: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區域面積:1781.91 公頃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水文,氣候,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

歷史沿革

2003 年,蕪湖縣人民政府以蕪政〔2003〕18 號檔案批准設立“蕪湖和平鷺鳥縣級自然保護區”,以蕪政〔2003〕19 號檔案批准設立“蕪湖陶辛水韻縣級自然保護區”;2009 年 11 月 17 日,蕪湖縣人民政府以蕪政秘〔2009〕192 號檔案批准設立“蕪湖縣長港揚子鱷地方級自然保護區”;2017 年11 月6 日,安徽省林業廳批准同意蕪湖縣開展“東草湖省級濕地公園”建設試點工作。整合最佳化前,灣沚區 4 處自然保護地面積分別為:蕪湖陶辛水韻縣級自然保護區(3476.62 公頃)、蕪湖和平鷺鳥縣級自然保護區(6906.31 公頃)、蕪湖縣長港揚子鱷地方級自然保護區(21.30 公頃)、安徽蕪湖東草湖省級濕地自然公園(210.64 公頃)。2020 年進行自然保護區範圍及功能分區最佳化調整,合併蕪湖和平鷺鳥縣級自然保護區、蕪湖縣長港揚子鱷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和蕪湖陶辛水韻縣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為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安徽省灣沚區,涉及陶辛鎮、紅楊鎮、花橋鎮、灣沚鎮、六郎鎮。

地質地貌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在大地構造上分屬淮陽山字型構造東翼下揚子準地台寧蕪凹陷南緣。自震旦紀至三疊紀早期處於淺海或海濱環境,接受大量海相沉積物。至三疊紀中期,因受印支大陸塊運動的影響,地殼抬升,海域上升成陸地,海浸結束。灣沚區地處長江及其支流青弋江、水陽江和漳河交匯處,境內水網密布,除與宣城接壤的珩琅山屬於低山外,余以沖積平原和台地構成地貌主體,丘陵和殘丘散落在平原和台地上。其中,平原分為 5 種類型:圩區、水網圩區、窪地、河谷和湖成;台地分為 2 種類型:衝擊和侵蝕。丘陵分為4 種類型:高丘、低丘、殘丘和低山。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地貌主要為水網圩區,由河流互動衝擊而成,地面海拔 5~6 m,最低處僅 2~3 m。近河岸處,近代尚接受堆積,而且沉積作用,由岸邊向內部減弱,形成各個圩口周高中低的特點,組成物由上而下逐漸變粗,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央漸次變細,故土壤質地也具同心圓狀結構。

水文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水系主要為青弋江。青弋江,青弋江位於流域中部,流域總面積 7100 km2,幹流長 233 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兩支,兩河匯合後稱嘗溪,至陳村為上游區,出陳村峽谷後稱青弋江,沿途經涇縣、西河鎮至灣址後稱為下游。其下河流分為二支,一支經清水河至蕪湖匯入長江,一支經趙義河、青山河由當塗入長江。青弋江在灣沚區境內有63 km,是灣沚區水資源儲量最大的河流。河道總體呈南北向,但曲折多變。河面平均寬110m,河水漫灘後平均寬 411m。

氣候

在中國氣候區劃中,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亞熱帶濕潤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保護區主要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夏熱冬溫,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較多。保護區年平均降水量 1304.7 mm,年降雨日 135.2 天,全年雨量主要集中在三個季度:春雨期、梅雨期、秋雨期。年均蒸發量為1637.6 mm,蒸發量以8月最大。灣沚區年平均氣溫 15.7℃,一年之中,冬季 1 月,平均氣溫2.7 ℃,夏季 7 月平均氣溫 27.9 ℃。平均年較差 25.2 ℃。無霜期245 天。歷年太陽輻射總量平均 113.4 Kcal/cm2。年平均日照時數 1982.2 h,各月日照時數以8 月最多,大 231.4 h;2 月最少,115.5 h。保護區歷年平均風速為3.3 m/s,歷年最大風速20 m/s。各月都有大風,風速大於 17 m/s 發生,以 3~8 月最多。

土壤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貌類型為水網圩區,土壤類型主要為潮土。潮土在保護區內主要分布在青弋江沿岸的漫灘和低階地上,呈狹條狀,母質多為較新的沖積物或湖積物。地下水埋深 1~2 米,自然成土過程屬草甸過程,人類耕種後經旱耕熟化發育為潮土。潮土發生層次分化不明顯,土層下部還多保留原來沖積層的層理。

區域範圍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 118°28′04"~118°35′20"、北緯 30°56′31"~31°18′43",面積為1755.64公頃。涉及 5 個鄉鎮、34 個行政村。其中,5個鄉鎮為六郎鎮、花橋鎮、灣沚鎮、陶辛鎮和紅楊鎮,34 個行政村為六郎鎮的易太村的殷港社區、中窯村、萬鍬村、保豐村、政和村、河東村、周圩村、永和村、周皋村、永丈村、新福村和鹹保村;花橋鎮的黃池村和永興村;灣沚鎮的新竹村、羅保社區、民主社區、愛民社區和老村;陶辛鎮的倪家村社區、三太村、芮村村和清涼渡村;紅楊鎮的東定村、三義村、紅楊樹社區、團壩村、月灣村、香河村、興塘村、西河社區、三勝村和珩琅山村。

保護目標

植物資源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高等植物總計106 科260 屬373 種。其中,被子植物 77 科 225 屬 329 種、裸子植物 1 科 5 屬6 種、蕨類植物有9 科9屬 11 種、苔蘚植物 17 科 21 屬 27 種。另有藻類植物7 門39 屬60 種。在高等植物中,引種栽培植物 13 科 30 屬 35 種;野生自然分布物種96科9232 屬 338 種,按屬劃分為 15 個分布區類型歸併為 4 大類:世界廣布、熱帶分布、溫帶分布以及中國特有。依據《安徽植被》和《中國濕地植被》的分類原則、分類依據和分類單位,區域內的植被類型可以分為 3 個植被型(落葉闊葉林、灌草叢和水生植被),進一步可劃分為 44 個群系。其中,落葉闊葉林有 3 個群系:加楊群系、構樹+桑群系、楓楊群系,主要物種以人工栽培的加楊以及天然的構樹、桑以及楓楊為主。這些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江灣、圩區,以及農田和河流堤壩等空地。灌草叢發達,有 22 個群系:狗尾草群系、小蓬草群系、葎草群系、野大豆群系、狗牙根群系、升馬唐+牽牛群系、藜群系、北美蒼耳群系、牛筋草群系、匍匐大戟群系、菟絲子群系、野艾蒿群系、假儉草群系、雙角草群系、決明群系、白茅群系、酸模葉蓼群系、蓼子草群系、紅蓼群系、半邊蓮群系、金色狗尾草群系、白鱗莎草群系,主要分布在近水濕地、護坡以及堤壩附近。水生植被分為挺水型、浮葉型、漂浮型、沉水型 4 類,其中挺水型植被有8 個群系,以禾本科為主:蘆葦群系、南荻群系、扁稈荊三棱群系、稗群系、阿齊薹草群系、雙穗雀稗群系、菰群系、蓮群系;沉水型植被有 2 個群系:苦草群系、大茨藻群系;漂浮型植被有 2 個群系:浮萍群系、鳳眼蓮群系;浮葉型植被有6 個群系:歐菱群系、細果野菱群系、水鱉+歐菱群系、茶菱群系、芡實+歐菱群系、荇菜群系。根據 2021 年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現有野生國家 II 級保護植物2 種:野大豆、細果野菱,且都在保護區內形成群系分布;保護區內還有安徽省重點保護植物2種:苦草、金銀蓮花。
陸生脊椎動物資源
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陸生脊椎動物26 目67 科171 種。其中,兩棲動物 1 目 4 科 7 種,爬行動物 3 目 9 科 15 種,鳥類17 目47 科136 種,哺乳動物 5 目 7 科 13 種。只涉及 1 個動物地理省,即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長江沿岸平原省—農田濕地動物群。依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保護區內分布的171 種脊椎動物中,有國家 I 級重點保護動物 1 種:揚子鱷,有國家II 級重點保護動物15 種,包括兩棲動物 1 種:虎紋蛙,爬行動物 2 種:烏龜、黃喉擬水龜,鳥類12 種:小天鵝、小鴉鵑、水雉、鶚、白尾鷂、赤腹鷹、雀鷹、黑鳶、普通、斑頭鵂鶹、紅腳隼及紅隼。依據《安徽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皖政秘〔2023〕4 號),保護區內分布的 171 種脊椎動物中,有安徽省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2 種:普通夜鷹、四聲杜鵑、大杜鵑、灰頭綠啄木鳥、大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黑枕黃鸝、灰喜鵲、家燕、金腰燕、藍翡翠、亞洲狗獾;有安徽省二級重點保護動物42 種,包括兩棲動物 1 種:中華蟾蜍,爬行動物 3 種:烏梢蛇、黑眉錦蛇、王錦蛇,鳥類3611種:鵪鶉、環頸雉、風頭鷿鷈、山斑鳩、珠頸斑鳩、火斑鳩、豆雁、翹鼻麻鴨、赤麻鴨、羅紋鴨、綠頭鴨、綠翅鴨、斑嘴鴨、白眉鴨、針尾鴨、普通秧雞、白胸苦惡鳥、黑水雞、白骨頂、黑翅長腳鷸、黃斑葦鳽、大麻鳽、栗葦鳽、綠鷺、蒼鷺、大白鷺、中白鷺、普通翠鳥、斑魚狗、普通鸕鶿、紅尾伯勞、棕背伯勞、暗綠繡眼鳥、喜鵲、小雲雀,鵪鶉、環頸雉、豆雁、翹鼻麻鴨、赤麻鴨、羅紋鴨、綠頭鴨、綠翅鴨、斑嘴鴨、白眉鴨、針尾鴨、普通鸕鶿、紅尾伯勞、棕背伯勞、暗綠繡眼鳥、八哥,哺乳動物 2 種:黃鼬、豬獾。依據《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蔣志剛等,2016),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分布的 171 種脊椎動物中,有極危種(CR)1 種:揚子鱷;瀕危種(EN)6 種:虎紋蛙、中華鱉、烏龜、黃喉擬水龜、黑眉錦蛇、王錦蛇;易危種(VU)2 種:烏梢蛇、赤鏈華游蛇,近危種(NT)11 種:黑斑側褶蛙、短尾蝮、小天鵝、長嘴劍鴴、水雉、鶚、白尾鷂、紅腳隼、白眉鵐、亞洲狗獾、豬獾。有中國特有動物 4 種:金線側褶蛙、揚子鱷、北草蜥及赤鏈華游蛇。
昆蟲資源
根據《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2022 年),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昆蟲 10 目 63 科160 種,其中,蜻蜓目3科 10 種,螳螂目 1 科 3 種,直翅目 3 科 8 種,同翅目10 科15 種,半翅目3科6 種,鞘翅目 12 科 38 種,廣翅目 2 科 2 種,脈翅目 2 科2 種,鱗翅目21 科66種,膜翅目 6 科 10 種。保護區內昆蟲資源可分為觀賞昆蟲、天敵昆蟲、傳粉昆蟲,藥用昆蟲及食用昆蟲。其中,觀賞昆蟲主要有玉帶鳳蝶、碧鳳蝶、中華瞿眼蝶、綠尾大蠶蛾及一些甲蟲等;天敵昆蟲主要分為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主要為蜻蜓目、螳螂目的物種,寄生性天敵主要是膜翅目的一些物種;傳粉昆蟲主要以蜜蜂科的中華蜜蜂和義大利蜂;保護區內的藥用昆蟲和食用昆蟲種類較少。
水生生物資源
根據《安徽蕪湖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2022 年),保護區有浮游植物 7 門 82 種(屬)。其中,綠藻門 34 種,硅藻門28 種,藍藻門 10 種,裸藻門 4 種,隱藻門、甲藻門和金藻門各 2 種。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為77.5×104 cells/L,變化範圍為 57.9~104.9×104 cells/L。硅藻為水體中的優勢藻類,其次是藍藻和綠藻。浮游植物主要優勢種為硅藻門的小環藻屬一種、顆粒直鏈藻、顆粒直鏈藻極狹變種;綠藻門的集星藻、雙對柵藻、絲藻屬一種;藍藻門的小顫藻、微囊藻屬一種。13保護區內有浮遊動物 43 種(屬)。其中,原生動物9 種,輪蟲24 種,枝角類和橈足類均為 5 種。浮遊動物密度變幅為 58.66~129.33 ind./L,平均密度為 104.80 ind./L。平均生物量為 0.452 mg/L。浮遊動物主要優勢種有:原生動物的筒殼蟲屬、鐘蟲屬;輪蟲類的長肢多肢輪蟲、萼花臂尾輪蟲、曲腿龜甲輪蟲;枝角類的矩形尖額溞,橈足類的廣布中劍水蚤;此外,還有無節幼體。保護區內有底棲動物 7 綱 20 科 32 種(屬)。其中,多毛綱1 種,蛭綱和雙殼綱各 2 種,寡毛綱和昆蟲綱各 8 種,甲殼綱 4 種,腹足綱7 種。底棲動物密度變幅為 58.33~256.11 ind./m2,平均密度為 135.45 ind./m2;生物量變幅為65.14~431.54 g/m2,平均生物量為 204.64 g/m2。主要優勢種為銅銹環棱螺、霍甫水絲蚓、蘇氏尾鰓蚓、林間環足搖蚊、擬踵突多足搖蚊、搖蚊屬、河蜆和日本沼蝦。保護區有魚類 5 目 11 科 36 屬 52 種。其中,鯉形目37 種,鱸形目7 種,鮎形目 5 種,鯡形目 2 種,合鰓目 1 種。青弋江魚類優勢種主要集中在鯉形目鯉科,其中以鯽、細鱗斜頜鯝、翹嘴鮊、貝氏䱗、麥穗魚最為常見,其相對重要值指數均大於 10%。非鯉形目魚類,除鮎形目鱨科光澤黃顙魚外,其他魚類相對重要值指數均小於 5%。從群落組成來看,魚類群落呈現明顯的小型化,經濟魚類所占比例低,且種間分布不均勻,四大家魚等優質經濟魚類數量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