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氣候變化監測公報》是安徽省氣候中心發布的的公報,顯示,近60年來安徽氣候持續變暖,2021年全省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均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安徽省入春和入夏時間明顯提前,夏季日數明顯增加,暴雨日數增多顯著,霧日數明顯增多。全省氣候生態環境變化總體向好,合肥市氣候宜居優勢較顯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氣候變化監測公報
- 發布單位:安徽省氣候中心
主要內容
《安徽省氣候變化監測公報》顯示,自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至2021年,全省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上升0.22℃,總共上升了1.34℃。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上升速率分別為0.21℃/10年和0.30℃/10年,總共上升了1.85℃和1.28℃。
2021年,全省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分別偏高1.0℃、1.3℃和0.8℃,均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去年的國慶期間(10月1-7日)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熱。《公報》顯示,2021年冬季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三高,全省有61個站達到強暖冬標準。怪不得很多合肥市民都感覺,剛剛過去不久的冬天不是很冷,寒風還沒“發力”就到春天了。
數據顯示,1961-2021年,全省平均入春和入夏時間分別平均每10年提前1.8天和1.2天,總共提前了11.0天和7.3天。而入秋和入冬時間則平均每10年推遲1.4天和0.9天,總共推遲了8.5天和5.5天。全省入春和入夏明顯提前,自然春夏時長有所增加,而秋冬日數變少。
2021年,春季日數偏多9.4天,夏季日數偏多20.8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秋季日數偏少12.6天,為1961年以來第二少;冬季日數偏少17.6天,為1961年以來第二少。
2021年全省平均暴雨日數偏多0.4天
據統計,1961-202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降水日數、降水強度和梅雨量均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但年代際變化特徵顯著,其中年降水量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和21世紀00年代至10年代初以偏少為主,而2014年以來總體偏多。202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為1240.0毫米,與常年基本持平,降水日數為120天,與常年基本持平。總的來說, 全省年降水量、降水日數、降水強度和梅雨量均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
降水方面,變化明顯的是暴雨日數。1961-2021年,全省平均年暴雨日數有明顯的增多趨勢,增多速率為0.2天/10年,總共增多了1.2天,其中江南南部增多最明顯,增多速率為(0.4~0.6)天/10年。2021年,全省平均暴雨日數偏多0.4天。年單站1小時、1日和5日最大降水量均無顯著的變化趨勢。
2021年,全省平均乾旱日數為30天,較常年偏少48天。全省單站最長持續乾期為54天,與常年基本持平。全省乾旱日數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縱觀歷年,全省平均年乾旱日數無顯著的線性變化趨勢,以年際變化為主,乾旱日數最多的是1978年,其次是1968年,全省年單站最長持續乾期也無顯著的線性變化趨勢。
合肥氣候宜居優勢較顯著
隨著環境改善,植被覆蓋率提高,全省氣候生態環境變化總體向好。根據安徽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監測,2000-2021年,全省植被覆蓋度和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顯著升高。2021年,全省植被覆蓋度偏高4.1%,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偏大4.6,兩者均為2000年以來最大。
2021年,全省年氣候舒適日數與常年基本持平,黃山氣候舒適日數偏多8天。1961-2021年,安徽省和黃山氣候舒適日數明顯增多,分別平均每10年增加2.3天和4.7天,總共增加了14.7天和28.7天,這十分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一個城市是否宜居,離不開氣候的影響。合肥市多年平均(1961-2020年)年適宜溫度日數為121天,年適宜濕度日數占全年總天數近6成。雨日四季分配較為均衡,年適宜降水日數占降水總日數的73%,年適宜風日數占全年總天數近8成。低溫、乾旱、強風、沙塵及強對流等不利天氣氣候事件較少發生,氣候風險總體較輕。
合肥市年優良以上空氣品質達標率為77%,濕地保護率達74.8%,位居全省第一。森林和濕地資源豐富,是首批三個國家園林城市之一。總體來看,合肥市具有較明顯的氣候宜居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