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為安徽大學所屬二級教學科研單位。現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專業;另有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2013年1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侯惠勤教授受聘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 外文名:Marxism Institute of Anhui University
  • 簡稱:馬研院、思政部
  • 所屬地區:中國合肥
  • 研究院院長:侯惠勤
  • 研究院副院長:吳學琴、張崇旺、潘金剛
  • 思政部主任:吳學琴
  • 思政部副主任:張崇旺、潘金剛
  • 院部總支書記:吳家華
  • 碩士點數:5
  • 博士點:1
歷史沿革,現任領導,學科建設,院系概況,教授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導師,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思政部教師,

歷史沿革

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始建於1958年安徽大學建校時的的政治系,1964年併入安徽勞動大學,改革開放後原安徽勞動大學政治系中的部分老師組建成了安徽大學馬列部,1988年創辦公共關係專業(專科),1994年創辦商學系(本科),至1998年順應國家專業調整,停辦;2005年創辦政治學系(本科),2011年院系調整至政治社會學院,現為安徽大學所屬二級教學科研單位。

現任領導

思政部(研究院)負責人
研究院院長:侯惠勤
思政部(馬研院)黨總支書記:吳家華
思政部主任、研究院副院長: 吳學琴
思政部副主任、研究院副院長:張崇旺、潘金剛

學科建設

現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專業;另有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學科帶頭人:吳學琴教授
學術骨幹:吳學琴教授、張崇旺教授、王孝哲教授、潘金剛副教授、張愛勤副教授、李明副教授、周明海副教授、單小芬講師等。
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現代化等。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博士點負責人:朱士群教授
碩士點負責人:吳家華教授
學術骨幹:朱士群教授、任暟教授、吳家華教授、吳學琴教授、方愛東教授、陳義平教授、黃志高副教授、王進芬副教授、李明副教授等。
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社會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等。
思想政治教育
學科帶頭人:方愛東教授
學術骨幹:方愛東教授、陳義平教授、凌有江教授、王建文副教授、凌宏彬副教授、沈素珍副教授、許華副教授、丁成際副教授等。
主要研究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研究、當代中國道德建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區思想政治教育與城市文化建設等。

院系概況

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於2005年由馬列主義教學部改建而成。建部以來,一直承擔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1979-1985年開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1985-1998開設“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原理、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係”;1998-2004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當代世界經濟和政治(文科);2005年以來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
除此而外,還對研究生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1987-2010開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文科)、自然辯證法(理科)”;對博士生開設“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文科)、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理科)”。2011年以來對研究生開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與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文科)、自然辯證法(理科)”;對博士生開設“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選修)”。
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現有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博士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授權點。現招收和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專業有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近兩年授予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70餘人。有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一個省級重點學科、科學發展觀研究中心一個省級重點基地、1個專業資料室,現有在校碩士研究生70餘人、博士研究生19人。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五個教研室和“形勢與政策”課程組。
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作為教學科研單位,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曾聚集了一批有影響專家學者,如瞿介章、周新生、袁之勤、朱士群、任暟、吳學琴、吳家華等。現有教職員工4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23人。博士12人、博士在讀8人。,省科學與學術帶頭人2人,省科學與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人、碩導20人,博導8人。現在學科隊伍齊整,職稱、年齡、學歷結構合理,一批年輕學者迅速成長。
多年來,共出版《理解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解釋學視域》、《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學術專著50餘部,在《哲學研究》、《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將》等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幾百篇,主持和參加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項目百餘項;獲省部級等各類獎項幾十項。出版《毛澤東思想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學生時政讀本》等各類教材20餘部。在教學研究方面發表論文幾十篇,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自招收博碩士生以來,人才培養質量受到廣泛好評和肯定,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已在科學研究、政府機關、學校教育、社會工作等部門成為重要的骨幹力量。我系還充分發揮地方文化研究的優勢,服務社會,為省內高校培訓師資,為地方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作一些諮詢和智力服務工作。

教授委員會

主任:張崇旺
副主任:潘金剛
委員:張崇旺、吳學琴、吳家華、方愛東、潘金剛、黃志高、李明

學位委員會

主 任:吳家華
副主任:張崇旺
成 員:吳學琴 潘金剛 方愛東 黃志高 李明

導師

博士生導師

朱士群
朱士群,男,漢族,1956年2月生於安徽淮南,二級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97),安徽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9)。先後就讀安徽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獲哲學學士、哲學碩士、社會學博士學位。兼任教育部思政理論課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世紀之交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1996)、《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2006),主持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當代中國社會思潮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2006),省社科規劃重點委託項目《社會矛盾態勢與社會建設任務》(2010)。著有《近現代西方政治哲學引論》(合作,安大出版社1997年,2004年修訂再版)、《階級意識、交往行動與社會合理性》(合作,中國科大出版社2005年)、《馬克思主義發展史》(200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10多種著譯。發表過70多篇學術文章,其中《認真對待傳統:從詮釋學觀點看》(《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回應與引領》(《安徽師大學報》2007年第4期),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並分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二等獎。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名著選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國外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等博士碩士課程,指導本科生獲全國挑戰杯競賽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指導碩士生獲省優秀碩士論文1篇。研究興趣主要為當代中國社會變遷與社會思潮;亦關注新時期鄉村建設。
博士生導師朱士群博士生導師朱士群
任暟
任暟 ,1965年9月生,安徽當塗人。1986年獲安徽大學哲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武漢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5年和1998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現為安徽大學哲學系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點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博士生導師、 國務院特殊津貼享有者、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理事、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哲學學會理事等。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
博士生導師任暟博士生導師任暟
主要研究論文:(獨撰)
1、評新馬克思主義對<巴黎手稿>的幾種理解 / 光明日報1992-1-13
2、《精神現象學》與馬克思的唯物史觀 / 馬克思主義來源研究論叢(第17輯),商務印書館1995-5
3、馬爾庫塞的社會主義觀辨析 / 馬克思主義研究1997-4
4、析法蘭克福學派對科技異化的批判 /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7-6
5、評法蘭克福學派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新解 / 武漢大學學報1997-5
《新華文摘》1998-1、《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8-1轉載
6、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與馬克思批判理論之比較 / 馬克思主義研究1998-3
《中國哲學年鑑》摘轉1999
7、析哈貝馬斯的“交往異化論”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8-6
8、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及其哲學基礎 / 馬克思主義研究1999-4
9、哈貝馬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命題的評析 / 哲學動態1999-2
《新華文摘》摘轉1999-8
10、“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辨義 /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4
11、“人類中心主義”辨正 / 哲學動態2001-1
12、對科學技術價值的哲學思考 / 求是學刊2001-3
13、技術文明社會的生態危機意識 / 現代哲學2002-4
14、哈貝馬斯“生活世界”學說管窺 /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2-4
15、馬克思的跨越發展思想與當代中國現代化實踐 /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3-1
16、與時俱進的“生產力動力觀” /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6
17、恩格斯系統觀的當代解讀 /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5
18、“三個代表”的科學人文精神 / 光明日報2005-7-5
19、馬克思實踐觀的人文意蘊 / 哲學動態2005-8
20、馬克思“自然人化論”的生態學闡釋 /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6
21、生態思維與科學發展觀/光明日報 / 2006-6-5
22、“新唯物主義”的實踐精神及其當代意義 /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6
《中國哲學年鑑》摘轉2008
23、科技視閾下的綠色之維——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技術觀 / 江漢論壇2007-7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7-6
24、科學發展觀的價值思維特徵/光明日報2008-5-27 《中國哲學年鑑》摘轉2009
25、科學發展觀:中國環境倫理學的理論基點/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7
《新華文摘》摘轉/2009-24
主要著作:
1、民主社會主義哲學源流 /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合著)
2、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合著)
3、批判與反思——法蘭克福學派“當代資本主義理論”辨析 / 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獨著)
《中國哲學年鑑》作詳細介紹1999
4、階級意識、交往行動與社會合理性——西方馬克思主義社會政治理論的現代性話語 / 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合著) 《中國哲學年鑑》作詳細介紹2006
5、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論 / 學習出版社2006(合著)
入選首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成果文庫;《中國哲學年鑑》作詳細介紹2007
項目:(主持)
1、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價值”/AHSK01-02D1008
2、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三個代表’的哲學精神與時代內涵研究”/AHSK03-04D01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研究”/08BKS030
科研獎勵:
1、合著《民主社會主義哲學源流》 / 皖版優秀圖書二等獎1995;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
2、獨著《評法蘭克福學派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新解》 / 安徽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
3、獨著《批判與反思——法蘭克福學派“當代資本主義理論”辨析》 / 皖版優秀圖書三等獎1998
4、合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 /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999
5、獨著《與時俱進的“生產力動力觀”》 / 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三等獎2006
6、合著《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論》 / 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一等獎2009
7、獨著《科技視閾下的綠色之維——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技術觀》 / 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獎2011

吳學琴
吳學琴,1965年生,安徽人。1987年安徽大學哲學專業本科畢業,1990年武漢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畢業。2005年至2008年在南京大學哲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1990年起在(原政治學系)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工作。現任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意識形態、西方解釋學。
博士生導師吳學琴博士生導師吳學琴
職務與兼職: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外馬克思主義學會理事、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副會長、安徽省教育學會中學政治課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等。
所獲榮譽: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教學與改革 / 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2001;2005。
2、《西方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 /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 2005。
3、《正確評價費爾巴哈對馬克思思想發展的影響》 / 安徽省高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 2007。
4、2007年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稱號 / 2007。
5、“馬克思主義著作選讀”的教學與改革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2008。
6、榮獲安徽大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支持 /2009。
7、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9- 2010。
8、《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解釋學視域》 / 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一等獎 / 2010。
9、《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解釋學視域》 / 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 / 2012
項目:(主持)
1、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解釋學視域”,已結題。
2、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 “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的方法論研究”,已結題。
3、國家社科基金“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緯度的意識形態研究” / 項目編號:09BAS041;已結題並獲優秀等次。
4、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當代中國社會思潮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建設”的子課題“當代中國的後現代主義思潮” / 項目編號:06JZD0001。
5、安徽省研究生精品課程項目:“馬克思主義著作選讀” / 09-12 。
6、2011年安徽省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省級建設項目:精品課程體系建設項目/ 項目編號:2011SZKJSGC2-2。
7、2011年安徽省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省級建設項目:思政理論課重點基礎學科建設項目 / 項目編號:2011SZKJSGC5-2。
8、2011年安徽省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省級建設項目:思政理論課帶頭人建設項目 / 項目編號:2011SZKJSGC9-2。
9、2012—2013年度安徽省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省級立項建設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培育支持建設項目 / 項目編號:20122013SZKJSGC4-2
主要著作:
1《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解釋學視域》,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2《馬克思主義著作選讀》(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百喻經》(註譯),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主要研究論文:
1、《日常生活化的意識形態與新中國流行語的變遷》,《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第3期。
2、《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分析及其認同》,《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3期,《紅旗文稿》2009.12文摘。
3、《隱性的意識形態——當代中國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反思)》,《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10期。
4、《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與高校網路平台建設》,《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5、《解構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6.8。
6、《析“意識形態直接就是社會存在”——齊澤克的“後意識形態”理論分析)》,《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8期。
7、《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的新發展》,《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第10期。
8、《批判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分析》,《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6.,11。
9、《結構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阿爾都塞的閱讀法分析》,《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6.11。
10、《試析“單向度意識形態”的替代方案》,《安徽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1、《齊澤克的“後意識形態”概念辨析》,《江淮論壇)》2007年第4期。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理論研討會”綜述》,《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哲學原理》2008.2。
13、《挑戰單向度的“意識形態”——《單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讀》,《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10期。
14、《深入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若干問題》,《哲學研究》2008年第5期。
15、《正確評價費爾巴哈對馬克思思想發展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3 .5。
16、《真理的追尋和意義的考古——馬克思主義與解釋學的歷史觀比較》,《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5.10。
17、《元批評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理論評析》,《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年第3期。
18、《新青年需要新道德》,《道德與文明》2003年第2期。
19、《阿爾都塞和湯普森的歷史主體觀的分歧》,《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20、《開創新世紀理論創新的新局面》,《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0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哲學原理》2003.4。
21、《唯物史觀的歷史進程與當代創新》,《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哲學原理》2006.3。
22、《試析史達林在黨政關係上的畸變及其教訓》,《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3.12。
23、《挑戰單向度全球化》,《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4.3。
24、《詹姆遜元批評解釋學的理論視角評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25、《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價值研究綜述》,《哲學動態》2000年第1期。
26、《“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學術研討會綜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5年第1期。
27、《論消除可持續發展倫理價值的障礙》,《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28、《超越本能:初期人類社會的成因》,《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哲學原理》1997.7。
29、《試論馬克思關於“生產力”的理論》,《學術界》199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理論經濟學》1998.5。
30、《原始人性論探析——考茨基人類學思想評述》,《山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
31、《社會主義新時期道德建設略論》,《江漢論壇》1998年第9期。
32、《鄧小平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倫理意蘊》,《毛澤東思想研究》1998年第5期。
33、《論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新析)》,《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34、《試析實現可持續發展倫理價值的可能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35、《實用主義真理觀與“人權高於主權”論》,《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36、《歷史深處的反思——唯物史觀之科學性闡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37、《試析史達林的民主集中制理論》,《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3.3。
38、《可持續發展觀的經濟哲學思考》,《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2期。
39、《社會發展動力經典理論新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第5期。
40、《原典和創新相結合的力作》, 《皖西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41、《評馬爾庫塞的愛欲解放論》,《徽州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42、《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與視覺文化》,《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7期。
43、《試析流行歌曲中青年價值觀的變遷》,《高校理論戰線》2012年第5期,《紅旗文摘》2012.4。
44、《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矩陣分析》,《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1期。
45、《關於批判性媒體或文化研究》,道格拉斯·凱爾納著;《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文化研究》2012.7。
方愛東
基本信息:方愛東女, 1963年7月生,教授;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科學發展觀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博士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點負責人及導師。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省級重點學科方向帶頭人,安徽人文講壇講席教授。
博士生導師方愛東博士生導師方愛東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個人簡歷:1980-1984年華東師範大學獲哲學學士學位;1992-1995年南京大學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課程結業;2002-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高級訪問學者結業;2007-2010安徽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3年晉升教授。2002.5-2005.5任安徽大學商學系(馬列部)副主任;2005.6-2011.8任安徽大學政治學系(思政部)主任兼黨總支書記。
學術成就: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高校理論戰線》等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研究與實踐”獲2008年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社會主義的價值學視域:原則與啟示”獲 2007-2008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三等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綱”獲 2009-2010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二等獎。
學科貢獻:在2006年第十批碩士點、博士點申報工作中,作為系主任和重要組織者成功申報安徽省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思想政治教育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08年作為系主任、重要組織者和方向帶頭人成功申報“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安徽省B類重點學科。2009年作為系主任和帶頭人成功組織申報“安徽大學科學發展觀研究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基地。2010年作為系主任牽頭成功組織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一級學科。
社會兼職:兼任安徽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理事、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成果通訊評審專家等。
主要榮譽:安徽省優秀“兩課”教師(首屆),安徽省優秀理論工作者(首屆),安徽省優秀德育工作者(2003)等。
吳家華
吳家華,男,1963年6月生,安徽樅陽人。1986年獲安徽大學哲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武漢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學位點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碩士點負責人,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入選安徽省第二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第三屆安徽省級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分別於2006年和2010年兩次獲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
博士生導師吳家華博士生導師吳家華
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比較研究》,出版有專著《理解恩格斯》、合著《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四十多篇,論文《“馬克思—恩格斯問題”論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獲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專著《理解恩格斯》(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獲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合著《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論》(學習出版社,2006)獲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教研成果曾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
講授《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思想研究》等博士碩士課程和《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經典著作選讀》等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研究方向是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前沿問題研究。目前承擔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若干重要問題研究”、安徽大學211工程三期學術創新團隊項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前沿問題研究”。
陳義平
學院:社會與政治學院
博士生導師陳義平博士生導師陳義平
姓名:陳義平
出生年月:1967.10
性別:男
職稱:教授
職務:副院長
導師類別:博導、碩導
社會兼職:中國政治學會理事,安徽省政治學會副會長,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社會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理事,安徽省哲學學會理事。
主要榮譽: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安徽大學教學名師
各類項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學發展觀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建設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當代中國自由主義思潮研究”,主持省級精品課程《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持校級研究生重點建設課程《當代社會思潮評析》等
科研成果:出版專著《政治人:模鑄與發展——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公民政治分析》,主編出版省級規劃教材《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2部。在《政治學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現代哲學》、《教學與研究》、《現代法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被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倫理學》、《中國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等刊物以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7篇。
科研獲獎:獲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安徽圖書獎三等獎、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專著二等獎等。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政治發展理論、政治社會學。
李明
一、基本信息
李明,1978年10月生,安徽巢湖人,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
二、導師類型
博士生導師李明博士生導師李明
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博士招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碩士招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
三、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當代文化建設、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文化與意識形態思潮、大眾文化與文化產業等方面的研究。
四、教學基本情況
主講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文化建設專題》、《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公共管理碩士(MPA)的《政府公共關係》,本科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企業文化》、《公共關係學》等課程。
五、主要科研、教研項目與成果
(一)科研、教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
2、主持國家民政部項目2項
3、主持安徽省領導圈定課題1項
4、主持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招標課題1項
5、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項
6、主持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項目2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
7、主持安徽省社科聯資助項目1項
8、主持合肥市軟科學項目1項
9、主持安徽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
10、主持安徽省級教研項目1項
11、主持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項目1項
12、主持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項目1項
13、主持安徽大學校級質量工程精品課程2門
14、主持安徽大學校級人文素質精品課程1門
15、主持安徽大學校級教研項目1項
16、主持安徽大學校級大學生科研訓練計畫項目2項
(二)科研、教研成果
近年來,在人民出版社獨立出版《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研究》學術專著1部,合作出版專著、教材8部,在CSSCI核心等刊物上發表教研與學術論文40餘篇,向國家民政部、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安徽省社科院、合肥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提交研究報告5篇,部分成果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安徽社科界》等轉摘、轉載、輯錄。
六、獲得獎勵與榮譽
1、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2、安徽省高校首批省級教壇新秀
3、安徽省高校思政課首批省級教學能手
4、國家民政部“農村社區建設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5、安徽省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6、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述語”優秀論文三等獎
7、全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優秀理論成果青年著作獎
9、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黨90周年優秀學術論文獎
10、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中青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11、教育部全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百題徵文優秀論文獎
12、安徽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七、社會學術兼職
1、安徽省政治學會常務理事
2、安徽省公共關係學會常務理事
3、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理事
4、合肥市委宣傳部(講師團)理論宣講專家

碩士生導師

張崇旺
張崇旺,男,1964年生,安徽歙縣人,現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長),教授,中國歷史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專業方向碩士生導師,兼任安徽省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理事、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及常務理事。1995年入選安徽省中青年骨幹教師,2009年入選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13年入選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系省思政工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省級教學團隊帶頭人、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皖北文化研究及文化產業創新團隊”帶頭人助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作為骨幹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獨著學術著作1部,合著4部,參編工具書3部、省編教材2部,曾分別於2006年、2012年兩次獲得安徽省優秀社科成果著作一等獎(合作),2013年獲得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三等獎(合作)。主持撰寫的《進一步推進皖北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和參與撰寫的《加強皖北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2個決策諮詢報告皆獲得安徽省領導的重要批示。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潘金剛
潘金剛,男,1975年生,現為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省第九屆青聯委員,安徽大學科學發展觀研究中心成員,兼任安徽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等。任教以來,先後主講《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鄧小平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區域自主創新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和參編著作和教材4部,主持和參與廳局級以上科研、教研項目10餘項。
碩士生導師潘金剛碩士生導師潘金剛

思政部教師

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 黃志高(教研室主任),王琦,任彬,陳鼎生,鄧娟。
研究生思政課教研室: 李明(教研室主任),吳家華吳學琴,夏瓊,陳以定,吳猛,程妍。
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 單小芬(教研室主任),張愛勤,程平,畢傳平,李曉兵,錢進,潘金剛,楊增菊,葛曉梅。
思想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衛青(教研室主任),萬立安,周文洋,周明海,張海琳,丁成際,劉曉慧。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 彭祥睿(教研室主任),王茂水,張崇旺,周滁生,顧友仁,李奕,汪萬森,於川,秦培濤,方愛東許華,田九霞,孫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