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土青銅器銘文研究》是2012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治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出土青銅器銘文研究
- 作者:陳治軍
- 出版時間:2012年3月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ISBN:9787546127385
《安徽出土青銅器銘文研究》是2012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治軍。
《安徽出土青銅器銘文研究》是2012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治軍。...
《楚系典型銅器群銘文整理研究》是楚系典型銅器群(包括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安徽壽縣蔡侯申墓、淅川和尚領與徐家嶺楚墓、澳門崇源楚王青銅器)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的整理研究,主要是收集整理楚系典型銅器群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的研究成果,對其中的誤釋、未釋文字做了重新的考釋,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安徽...
以本地出土器物為主,出土地點不明的擇要收錄。器物圖版按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順序排列。器物說明內容依次為:1.順序號。2.器名。3.時代。4.器物尺度(厘米)。5.出土地。6.收藏單位。銘文釋文採用現代通用文字,釋文中以“口”代表缺字。目錄信息 凡例 安徽江淮地區商周青銅器發現與研究 圖版 鈴 ...
研究會 中國毛公鼎銘文研究會於2011年八月在安徽合肥成立。隸屬中國神州書畫藝術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研究以毛公鼎為代表的商周時期青銅銘文的藝術機構。中國毛公鼎銘文研究會由全國乃至港、澳、台地區毛公鼎研究專家、有識之士、锺鼎銘文愛好者、書法家自發組成的非盈利性的民間藝術團體。以中國神州書畫院為依託,全面、...
商龍虎紋青銅尊是於1957年在安徽阜南縣出土的一個商代的青銅器。商龍虎紋青銅尊現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商龍虎紋青銅尊,高50.5厘米,口徑44.9厘米,足徑24厘米, 重26.2千克。器口侈大,直徑過肩,頸部較高,下部收縮,呈大喇叭狀。肩部微鼓,下折為腹,呈弧形收斂作圜底,圈足,上飾十字鏤空。器肩部飾...
ISBN 9788081137471 [1] 安徽省博物館編,1985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該書中所收的青銅器,除1件外,都為安徽地區出土,集中反映了安徽歷年來收藏的精華,系統地展示了安徽古代青銅器的發展概貌。全書有前言,彩色圖版100幅和圖版說明。每幅圖版的器物都有概括的介紹和考證,同時附有紋飾、銘文拓片和銘文釋文。
春秋青銅大建鼓座,也稱“龍虎四環銅鼓座”、“四環形器”。一級甲等國寶。一九八○年九月,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出土一件青銅鼓座,器壁的上口外沿和下口外沿鑄有銘文,約一百五十餘字。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個有銘建鼓座。在安徽出土的青銅器中,從銘文字數來說,僅次於一九五九年壽縣出土的鄂君啟節。1980年9月...
研究成果獲獎:2001年獲安徽省第五屆(五年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該獎項是社會科學界省(部)級最高獎,筆者系獨立獲獎人)發表論文:1、《商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研究及其風格問題初探》《學術界》1997年第3期,並收入《中國跨世紀改革發展文獻》。2、《山東鄒平丁公出土“上古陶片文字”考釋...
1987年-1991年,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1年-1994年,河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5年-1999年,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以青銅器銘文為主的古文字學、以漢字套用和漢字規範為主的現代漢字學、以出土樂器及其銘文研究為主的先秦禮樂文化。工作經歷 1994年-2002年,...
鄂君啟銅節,戰國時期青銅器物,1957年安徽省壽縣城東丘家花園出土。銅節分舟節和車節兩種,用時雙方各持一半,合節驗證無訛才發生效力,舟節長30.9厘米,寬7.1厘米,厚0.6厘米,有錯金銘文9行165字;車節長29.6厘米,寬7.3厘米,厚0.7厘米,有錯金銘文150字。銘文記載了公元前323年,楚懷王發給鄂...
1955年5、6月間,在安徽省壽縣縣城西門內偏北處發現一座古墓,經過安徽博物院的細緻清理,共出土了584件隨葬品。這些物品中,青銅器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總共有486件,其中包括各種禮器、生活用品和兵器等。其中就有兩件吳王光鑒,這些光鑒內部配套有圓形尊缶和匜形勺等生活用品。這些出土的青銅器不僅展示了當時的...
蔡侯鼎 蔡侯鼎,春秋晚期蔡國青銅器,1955年5月出土於安徽省壽縣蔡侯墓。現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安徽省博物館。共有17件,在蓋內或腹內均有2行6字銘文。這批蔡昭侯申銅器的發現,不僅為研究我國春秋時期周禮制度提供了實物資料,更重要的是成為考古學領域研究這一時期器物類型學的標準器。
小盂鼎是西周周康王時青銅器(近年研究多指向周昭王時青銅器),與大盂鼎同時。清道光初年於陝西岐山縣禮村出土,原器已佚失。小盂鼎是最著名的青銅器之一,銘文長達四百字左右,為西周早期字數最多的一篇金文。其內容對探討當時歷史和典章制度有很大意義。出土地點 陝西省岐山縣、安徽省宣城李文翰令岐山時得之...
戰國鄂君啟節是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六年)頒發給鄂君啟的經商免稅通行證,共出土5件,車節3件,舟節2件,其中4件系1957年4月在安徽壽縣邱家花園出土,另一件則為安徽蒙城王氏家族出土。各節均為青銅鑄造,合在一起呈圓竹筒狀,節面鏤刻八條陰刻直線,作為銘文的直格界欄,其上滿飾錯金篆書。車節、舟節均...
1933年,安徽壽縣李三孤堆戰國楚王墓中出土了一對“曾姬方壺”,作器者為“聖桓之夫人曾姬”,即楚桓王的夫人,她來自姬姓曾國,這說明戰國時期存在一個姬姓曾國。1979年,湖北隨州季氏梁發現的春秋曾國墓葬出土了2件銅戈,其上分別有銘文“穆侯之子西宮之孫,曾大工尹季怡之用”和“周王孫季怡,孔臧元武,元用...
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棗莊山亭區東江遺址發掘一處春秋時期墓地,共發掘墓葬六座,根據出土銅器銘文,可確定該墓地為春秋前期小邾(喋墓地。六座墓中,兩座保存較好,其餘四座慘遭盜掘。2003年,山東和安徽兩地警方聯合偵破墓地盜竊案,收繳部分被盜銅器,現藏安徽省博物館;另北京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又從澳門購...
楚王的禮器——酓前銅匜鼎,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簡介 匜鼎是盛水器,有的匜鼎底部有煙炱痕跡,推測也可作煮食物用的器具。此匜鼎口沿外壁有銘文12字:“楚王酓前作鑄釶(yí)鼎以共歲嘗”。 青銅器中的匜往往自銘“也”或“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