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鎮

安和鎮

安和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下轄鎮,位於全州縣西南部,東鄰石塘鎮,南與蕉江瑤族鄉毗鄰,西與興安縣界首鎮交界,北與鳳凰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57.77平方千米。2020年底,安和鎮戶籍人口4.18萬人。

清代和民國初年,屬建鄉。2014年1月,安和鄉撤鄉改鎮。2020年末,安和鎮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安和村委安和村。

2020年,安和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9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4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56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和鎮
  • 行政區劃代碼:450324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
  • 地理位置:全州縣西南部
  • 面積:157.77 km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安和村委安和村
  • 電話區號:0773
  • 郵政區碼:541515
  • 人口數量:4.18 萬(2020年底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桂C
  • 地區生產總值:3.4 億元(2020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地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風景名勝,綜述,龍井村,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清代和民國初年,屬建鄉。
安和鎮
2017 年,安和鎮街道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後面貌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稱內建特別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稱內建鄉。
解放初,屬石塘區。
1950年11月,從石塘區劃出成立鰲魚洲區。
1952年,改為第四區。
1958年,為安和公社。
1961年,屬麻市大區。
1962年,稱安和區。
1968年,撤區為安和公社。
1984年,改為安和鄉。
2014年1月,安和鄉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安和鎮下轄安和村、六合村、平崗村、四所村、水架村、廣塘村、青龍山村、大廣塘村、文塘村、江明村、大塘村、太平村、聚賢村、白岩村14個行政村,共157個自然村。
2020年末,安和鎮轄文塘、四所、白岩、安和、水架橋、廣塘、聚賢洞、江明、大塘、大廣塘、太平、六合、青龍山、平崗14個行政村,12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安和村委安和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和鎮位於全州縣西南部,介於東經110°53'15"—110°58'22"、北緯25°35'47"—25°44'36"之間,南北長11.8千米,東西寬14.5千米,東鄰石塘鎮,南與蕉江瑤族鄉毗鄰,西與興安縣界首鎮交界,北與鳳凰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57.77平方千米。
安和鎮

地形地貌

安和鎮地處都龐嶺峽谷地段,地形西南尖長,東北寬闊,東西兩邊為中低山嶺,中部為丘陵平原,海拔為600—900米。境內最高山峰為大烏嶺,海拔1324米。

氣候

安和鎮雨量充沛,氣候溫和。

水文

安和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建江,自四所村南入境,自南而北穿行安和全境,匯入湘江,境內河道長15千米。

土地資源

安和鎮耕地面積1925.8公頃(水田1397.8公頃,旱地528公頃),林地面積1.22萬公頃。
安和鎮
安和鎮下轄村域風貌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安和鎮新生兒499人,出生率12.3‰,出生男女性別比120:100,人口自然增長率6.2‰,戶籍常住人口4.12萬人,主要民族有漢族瑤族
2020年底,安和鎮戶籍人口4.18萬人。全年新生兒336人,出生率9‰,出生男女性別比110∶100(女性=100),人口自然增長率7.5‰。

經濟

綜述

1991年,安和鎮財政收入1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68元。
2005年,安和鎮財政收入17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669元,共有企業10家。
2017年,安和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5.62億元。
2017年,安和鎮有企業個數共170個,企業從業人數2516人,其中工業企業65個,規模以上2個。
2020年,安和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9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4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56元。
安和鎮
2017 年,安和鎮檳榔芋種植基地

第一產業

1991年,安和鎮糧食總產量1.77萬噸,農業總產值2357萬元。
2005年,安和鎮實現糧食總產量1.82萬噸,農業總產值2357萬元。
2017年,安和鎮糧食產量1.88萬噸,水果產量1.51萬噸,蔬菜產量2.68萬噸,生豬出欄3.88萬頭,家禽出欄21.22萬羽,水產品產量952噸。農業機械總動力2.5萬千瓦。
2020年,安和鎮糧食播種面積3279公頃,產量1.86萬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155公頃。水果種植面積1824公頃,產量2.55萬噸,以柑橘類水果為主。完成蔬菜生產3.57萬噸,香芋產量2.3萬噸。家禽出欄35.35萬羽。生豬出欄2.53萬頭。農業機械總動力3.4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05年,安和鎮工業主要以造紙、礦產開採、竹木加工、小水電站等為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產值4337萬元。

第三產業

1991年,安和鎮郵政業務總量8萬元。
2005年,安和鎮固定電話用戶2586戶,網際網路用戶136戶,行動電話用戶2897戶,郵政業務總量17萬元。
2017年,安和鎮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4億元,貸款餘額1.53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安和鎮有普通中學1所,教師75人,在校學生1320人;國小14所,教師144人,在校學生280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2020年末,安和鎮有普通中學1所,教師100人,在校學生1541人;國小13所,教師107人,在校學生238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安和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5個,圖書藏量5.98萬冊。
2020年末,安和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6個,圖書藏量4.8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安和鎮有醫療床位26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92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註冊護士5人。
2020年末,安和鎮有醫療床位26張,衛生技術人員41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註冊護士11人)。

社會保障

2017年,安和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3.77萬人,參合率96%,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9萬人,參保率90%,發放農村低保款284.45萬元、五保供養生活費160.71萬元。
2017年,安和鎮新增“應納盡納”貧困人口36戶119人,認定返貧退出戶14戶59人,剔除錯評貧困戶24戶90人;教育幫扶(雨露計畫)30人;辦理低保985戶171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96戶805人;異地搬遷申報36戶146人,完成搬遷11戶40餘人;辦理新農保2.39萬人,新農合3.77萬人。
2020年末,安和鎮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68萬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6萬人。發放農村低保金516.63萬元、五保供養生活費259.44萬元。

基礎設施

2017年,安和鎮投資3000餘萬元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完工,完成立面改造531戶,行人道改造2千米,埋設網管7.8千米,亮化綠化2千米;總投資1000餘萬元的污水處理廠完成建設90%;總投資250餘萬元的新型垃圾焚燒場建成;總投資3000餘萬元的磨盤水庫東乾渠三面光工程完成工程總量的55%;修建有橋樑、沿江沿水休閒步道、休閒涼亭、觀景台、濱水平台、太陽能路燈、文化廣場、停車場、旅遊廁所、景觀親水平台、林間休閒步道等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安和鎮有三級柏油路可通石塘鎮、全州縣、興安縣、桂林市,1991年,全鎮公路總長33.5千米,2005年,全鎮公路總長45千米,14個行政村全部通四級路,有103個自然村通四級路,2017年末,完成扶貧道路、通村公路,村內道路硬化項目14個,里程共17.4千米。

風景名勝

綜述

安和鎮境內旅遊資源有始建於明代的觀音堂,後改為冠英國中,校園內仍存有古柏古松。紅色旅遊資源有,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紅軍長征路過境內。紅五軍團三十四師3000餘名將士犧牲在文塘村;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949年,為桂北游擊隊主要活動地區之一,境內還有大塘魚井、亮井等風景區。
安和鎮
廣西省桂林市全州縣安和鎮大塘村

龍井村

龍井村(屯)位於安和鎮大塘村,有農戶197戶704人,南距鎮政府4千米。村內外生態環境優美,有龍井溪、龍井潭、飛龍樹及古樹古墓等景觀。2013年,開始進行鄉村旅遊開發,修建仿生態步道、生態停車場、旅遊廁所、龍井橋、文化廣場、親水台,硬化、美化村內小巷,建成千畝油菜花基地。2015年,龍井村(屯)被評為廣西區級綠色村屯;2016年,被列為全州縣生態鄉村示範村重點項目;2018年,成功創建為自治區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地方特產

安和鎮特產有白果香芋淮山、品改黃牛產量居多,被譽為安和“四寶”;其中安和鎮(香芋)於2019年9月24日,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安和鎮
“芋頭王”稱號獲得者楊祖田手捧大芋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