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鬥爭

安保鬥爭

“安保鬥爭”的序曲應該說是全學聯開始的“砂川鬥爭”,指的是日本社會在戰後的大規模反戰民眾運動。

1960年1月19日,日美兩國簽署新《日美安保條約》。與舊《日美安保條約》相比,它增強了日美關係的對等性,很大程度上糾正了舊條約不平等的條款和內容。但是日本國民最關注和敏感的幾個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1.駐日美軍、美軍基地和刑事裁判權問題;2.駐日美軍基地核武器化問題;3.琉球小笠原群島歸還問題。最重要的是新條約的適用區域擴大了,大大增加日本捲入美蘇戰爭的危險性。自日美開始修約談判起,日本國民就掀起了戰後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即安保鬥爭,也被視為日本革新(左派)與保守(右派)兩派的大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保鬥爭
  • 性質:戰後的大規模反戰民眾運動
  • 國家:日本
  • 時間:1959年
經過,結果,

經過

1959年3月,日本134個社會團體召開大會,自發組成“阻止修改《日美安保條約國民會議”。到1960年3月,參加國民會議的組織已達到1633個。4月26日,國民會議展開第十五次統一行動,舉行請願、集會和示威。國會收到請願書17萬封,參加請願的人數達到330萬人,成為日本歷史上“空前的大請願”。民眾呼喊“我們再也不要戰爭了!”。5月9日,國民會議又進行了第十六次統一行動,提出解散國會和對岸信介內閣得不信任案。鬥爭逐漸進入高潮。由於美國總統艾森豪預定6月19日訪日,而條約要在國會通過30天后才能自動生效,所以日本國會最遲要在5月20日前通過該條約。岸信介政府和自民黨5月19日深夜決定強行通過該條約,使安保鬥爭急劇高漲。5月26日,“空前的國會示威”。6月5日,650萬人的抗議活動。6月10日,包圍羽田機場美總統秘書。6月15日,580萬民眾參加抗議條約簽字和美國總統訪日活動。當晚,7000名學生衝進國會,與3000名防暴警察發生衝突,一名東京大學女大學生被打死。矛盾進一步激化。6月16日,岸信介政府請求艾森豪延期訪日,直至取消。條約自動生效當晚,33萬示威民眾包圍國會,阻止條約生效。岸信介內閣在安保鬥爭中完全喪失了人心,日美兩國交換條約的政府批文後,岸信介宣布辭職。

結果

聲勢浩大的日本安保鬥爭雖然沒能阻止條約的生效,但卻促使岸信介內閣下台,艾森豪總統終止訪日。更重要的是,岸信介進一步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的計畫因此徹底流產。之後新上台的池田首相表示,不再考慮修改和平憲法的問題。它極大地震動了美國政府,促使其認真研究日本國內形勢,重新探討美日關係,減輕了要求日本再軍備的壓力,以緩和緊張局勢。
薛曉光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 第4期相關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