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戰艦(高速航艦)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自“東西合戰”之初,人類世界分為東西兩大陣營,因而用於太空戰的戰艦開發也大體分為兩個體系。“東西合戰”之後,人類世界再度劃分為四大勢力,太空戰頻繁爆發,因而太空戰所用的各型戰艦性能開始逐漸接近(多為俘獲對方戰艦後加以研究仿造)。

所以,戰艦性能只因空間地理環境而有所差異,但大體上是一致的。但各國戰艦發展體系均由最原始的基架艦體發展而來,從外觀和功能上,仍可以分東西兩大體系。以薩爾帝國和庫恩帝國為代表的西部帝國軍戰艦體系,以塔米拉共和國和東部沃林聯邦為代表的自由資本民主國家的戰艦體系(簡稱聯邦戰艦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宇宙戰艦
  • 外文名:Space Battleship
  • 拼音:yǔ zhòuzhàn jiàn
  • 注音:ㄧㄩˇ ㄓㄡˋ ㄓㄢˋ ㄐㄧㄢˋ
戰艦介紹,標準巡洋艦,標準戰列艦,標準驅逐艦,標準工作艦,運輸補給艦,突擊登入艦,作戰航空母艦,標準戰鬥機,

戰艦介紹

重視巡航速度的艦種,巡航速度與高速戰艦、驅逐艦同是各艦種中最高的。帝國軍巡航艦較重視破壞力,強化了航速及火力,但是在裝甲方面略顯不足,防禦力只屬一般。重視巡航速度,在防禦能力方面略遜戰艦一籌(但仍歸為戰鬥艦一類)。主炮6門,推進器與高速戰艦一樣,不過推進的力量要弱一個等級。由於艦體比高速戰艦輕,所以機動性很高,適宜於繞回、追擊等需要高速航行的作戰。 由於要承擔治安和討伐地方叛亂等任務需要,故巡航艦也與戰艦同具有自由進出行星大氣圈的能力。
武器配備為中子炮和質飛彈發射艙,火力較聯邦的高速巡航艦略強。
這種兼備長距離航行與高機動力的戰艦,在進行宇宙艦隊戰時廣受重用。一般而言,艦隊決戰時戰艦主炮齊射,擊潰敵方防禦陣型,這時巡航艦就進行戰陣兩翼延伸,突襲。雖然防禦力不高,但是機動力良好,當以最高速迴避機動能力啟動時,很難成功瞄準擊落它。這類戰艦基本上以三至四艘為一小集團行動,而大集團大約有十艘。分艦隊旗艦以戰艦級艦艇為多,但是也有些是以同型的巡航艦為旗艦(這種情況越來越少,高級指揮官現今已不在戰鬥時用之為旗艦,因其抗火力性能實在是......-_-b,但高級指揮官喜歡拿它當遠行專機,因其具備一定作戰火力而航速又令人滿意^-^)。裝備方面,這類艦艇艦首裝備有中口徑中子光束炮,而艦體各都裝備了質子彈發射艙口,同時也配備了對付小艦時用的雷射機槍座(隨著戰鬥機性能的穩步提升,此項武器越來越像雞肋)。

標準巡洋艦

各艦隊裝配比例很高的艦種,歸為主力艦一類,可以作為艦隊的旗艦,一般都會另行設計製造加強,但本質仍是戰艦這一點並沒有改變。標準型的戰艦,長度約677m。跟聯邦戰艦不同的,帝國軍戰艦的推進器有3門。帝國制戰艦的推進器是使用複數的中型引擎,而聯邦戰艦則使用單一的大型推進器。原理上推進效率不及聯邦戰艦,但卻可在遇上最差情況時(如引擎中彈)仍能有動力啟動,這是複式引擎的有利點。比標準巡洋艦等重視破壞力與防禦力。艦體後方的防禦能力是各帝國艦種中最高的(似乎是為指揮官逃命準備的^^%),前方防禦則略低於高速戰艦。炮門比聯邦戰艦少,艦首方向主炮6門、大口徑磁力炮2門,艦側方向每邊副炮 4門,
推進器前方尚有磁力炮左右各3門,而破壞力和巡航速度也較聯邦戰艦低,但在飛彈配備、小型艦載艇搭載數和物資裝載量方面則比聯邦巡洋艦多。而由於薩爾帝國艦隊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宇宙航線治安和討伐地方叛亂,因任務需要,所以帝國巡洋艦具有自由進出行星大氣圈的能力。
主要武器配備為光線炮和核子飛彈,火力較聯邦的高速巡航艦略弱。
帝國巡洋艦的特徵之一是艦艇有很多探測器,探測周圍環境。所以就算進入星圖不完善的空間地帶,也可以探測危險宙域。除了以上裝備外,考慮到地面行星可能發生判變,所以就算艦隊戰時,每一艦戰艦也會配備小型登入艦隊的行動指揮官,有助登入艦艇靈活運用以上配備。
聯邦體系因無這方面需要,因而並沒有這些裝備設施,艦體剩餘空間均加強了戰艦的火力配備。

標準戰列艦

同是艦隊的主力艦種,重視巡航速度,火力打擊能力。艦體細長,較標準巡洋艦強化了引擎部份,加速力有所提升。很少作為艦隊旗艦(指揮官很少衝到陣列最前沿,但戰列艦指揮官的晉升速度卻是最快的)。較巡航艦和巡洋艦更重視破壞力與防禦力。由於比標準巡洋艦重視巡航速度,故前方的防禦雖高於標準戰艦,但後方和側面的防禦能力比標準巡洋艦略遜一籌,但這仍然是各艦種中第三高的。炮門遠多於標準戰艦,有6門主炮及5個推進器噴口,炮口呈口字型,主炮位於口字型正中。破壞力也極高。速度快、火力強,但防戰機稍嫌薄弱,是戰艦戰鬥用於高速突擊的主力艦種。與聯邦高速戰艦比較,前放的防禦也較高,側面則弱。無飛彈配備、無艦載艇搭載,和物資裝載量方面也較同類主力艦少,但破壞力卻是各型戰艦中最高的。因攜帶燃料數量過少問題,故戰列艦升空後穿越大氣層後得再度補給,因而雖然具有自由進出行星大氣圈的能力但卻很少出入大氣圈。一般都會停留在行星軌道或太空港內。
主要武器配備為,重型中子炮,中型離子炮,所以也有人直接將這種戰列艦稱為中子陣列突襲艦。
速度雖高,突擊效果強,但是陣列迴轉卻是它的缺點。由於這類型艦隊經常以第一三角突襲隊型出戰,所以迴轉時需要一些時間,容易暴露艦體側部和後部,容易叫對方戰機抓住致命的弱點。因此讓人有剛者易折的感覺。

標準驅逐艦

也是比較重視巡航速度的艦種,巡航速度在各級戰艦中處中上級別。由於要打游擊機動戰,因此較重視迴旋扭轉機動性,破壞力只屬一般,防禦力卻極高。物資消耗量是各戰鬥艦種中也是最高的。帝國軍的驅逐艦外型非常容易辯認,首先是高聳於艦首的斜楔狀指揮塔,方型的正面上有四個主炮射孔,以及艦體後方上下兩個疊放的推進器。該艦型主炮數量很少,且都是近程炮,但飛彈發射裝置卻是各型戰艦中最多的,極適宜於近距離格鬥戰,防空戰。與聯邦驅逐艦比較,破壞力、巡航速度都較低,在飛彈配備和物資裝載量方面也比聯邦為少,但帝國軍驅逐艦卻可搭載對艦小型載人戰鬥艇,稍為補足了各方面的不足。而驅逐艦是帝國艦隊各戰鬥艦種中,與戰列艦同是很少自由進出行星大氣圈的艦種。
主要武器配備為,三百門多頭質子飛彈發射架,一百二十門小型核彈發射口,四門近程中子炮。
驅逐艦作為反防空突擊艦種,具有穩定艦隊陣列的能力,因而喜歡被高級艦隊指揮官作為旗艦。驅逐艦上如蜂窩一樣的飛彈艙口和飛彈發射系統令各種太空戰鬥機望而生畏。驅逐艦陣列一般處於陣型側後位置,從未有用驅逐艦突擊成功的典型戰例,但卻有用驅逐艦排成牆型陣列阻擋敵人戰列艦突擊成功的戰列。
沒有戰列艦的指揮官喜歡讓驅逐艦夾雜在戰列艦集群中作戰的,因為那樣會造成內部混亂,^^,驅逐艦每次開火就會向馬蜂炸窩一樣發射出無數飛彈,被自己人炸到可不是鬧著玩的。

標準工作艦

艦隊各型戰艦的任務主要有巡邏和鎮壓等工作,需要在邊境地區長期工作。由於不能經常回駐紮港維修,因此修護艦是不可欠缺的補助後援兵種。修護艦除負責日常的維修作業,還包括損傷艦的補修、改修,所以其工場設備達到修復船塢的水平,對細微的調校維修技術也相當令人滿意。由於工作艦也負責掃除機雷的工作,因此艦艇的操縱必須非常謹慎。 修護艦是負責在戰場後方修理損壞的艦艇。如果艦艇失去動力的話,甚至要衝入戰場拖帶損壞的艦艇到戰線後方。它艦體大體呈正方型,體積巨大,沒有武裝,速度亦非常緩慢,航速和機動力都極弱。所以如果被敵軍突襲後方,這種艦根本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由於亞空間跳躍能力低,所以往往跟補給艦一起編配為後援補給部隊。
PS:為什麼帝國軍這方面的工作艦數量要比聯邦體系的國家要少很多呢?難道他們的戰艦不容易壞么?

運輸補給艦

是運送補給物資的艦艇。沒有武裝,航速和機動力都極弱。所以如果被敵軍圍住,這種艦根本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艦體規模龐大,實際上就是一座太空里的活動倉庫,進行亞空間跳躍時,動力系統核心模組充能時間高達兩天,因而除非是超長距離輸送,否則沒有運輸艦隊指揮官願意停下來充電而寧願緩慢航行。通常只跟在艦隊後方,在長期戰鬥中為前方部隊進行補給。由於亞空間跳躍能力低,所以往往跟工作艦一起編配為後援補給部隊。

突擊登入艦

若說帝國軍戰艦體系的研究開發方面有領先聯邦一面的話,那就是說帝國軍戰艦開發體系的突擊登入艦了。突擊登入艦是搭載地面戰鬥兵員和作戰機甲的的艦艇。雖然笨重而行動緩慢,但可以直接進出大氣層,是輸送地面部隊直接到敵方行星上進行戰鬥強行占領的必須艦種。因其具有直接進出大氣層的能力,加上在登入過程中得遭遇行星地面的飛彈防禦體系,因而防禦裝甲在各種戰艦中首屈一指。聯邦方面因無這方面需要,所以從早期登入艇原型衍生出了一個機型,既取消防護裝甲,加大其遠程航行能力和空間跳躍能力,但功用卻只剩下了搭載人員。也就是把強行突擊登入艦變成了大型人員運載艦。

作戰航空母艦

是帝國艦隊各戰鬥艦種中,巡航速度處於中下級別的艦隻,也是最遲被開發的艦種。破壞力幾近與無(僅有少許防空能力),防禦力頗佳,加上能夠搭載戰鬥機,是艦隊不可缺少的艦種。物資消耗量極高。航空母艦當進入戰場的時候就放出搭載的艦載機進行格鬥。艦體背部一直伸延到推進器的部位有兩個巨大的背峰,那是兩個巨大的離子陣列推進器。艦載機起飛時,會藉助彈射架的張力從母艦拋出宇宙,然後艦載機再發動起飛。帝國軍的空母是最遲被開發的艦種,因為帝國軍一向重視戰列艦開發,聯邦軍體系在東西合戰時投入大量的航空母艦後,其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多次對帝國軍進行奇襲,戰績彪炳。而薩爾帝國在這時開始才警覺到空母的重要性。因而積極追趕開發。爾後航空母艦擔任艦隊戰力之一已成為所有人的正確認識,而載艦艇能力上升亦成為了戰場上重要且急切需要的重點。但隨著驅逐艦的武器火力不斷提升,戰鬥機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質疑,於是母艦的正確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忽視。艦載機搭載數和物資裝載量是按照母艦噸位計算的,最大戰機搭載量為三千架戰鬥機。大型空母均配備有戰機備用機庫和艦載機維修工廠。因其體積龐大而不具有進出行星大氣圈能力(母艦一般在太空港口建造,是各級戰艦中唯一要在太空建造的艦隻)。

標準戰鬥機

通常停在母艦停機庫,當艦隊進行近距離戰時才出動。宇宙戰的戰鬥機無疑是地面戰鬥機衍生而來的,當第一架非民用戰機進入太空時,就奠定了現今的宇宙戰鬥機的發展基礎。因戰機飛行員培養不易,所以標準的太空戰鬥機均為單人駕駛。因太空戰的需要,戰機因其航程短而無法承擔遠航護送任務。主要設計攻擊只是進行
對艦火力突擊。因戰機構架基本相同,人們喜歡把太空戰機統稱為宇宙戰鬥機而不像地面飛機那樣的細細分類。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宇宙戰鬥機開始擁有各種破壞能力,這都是一系列的戰機搭載武器被不斷開發出來的原因。
人們開始視戰鬥機搭載的武器系統而把戰鬥機稱為宇宙轟炸機,格鬥機,偵察機等等。也就是說如果戰鬥機在這次行動中配備了重型對艦轟炸高爆中子彈的話,那它就成了戰鬥轟炸機。如果把武器系統卸載個精光的話,你就該稱呼它為高速偵察機了。根據推進氣體的噴射速度來分析,太空戰鬥機的推進系統多為小型核動力推進器。戰鬥機上卸載不了的是出廠時的四門雷射炮,分別裝在機身下部和兩側機翼上,戰鬥機可以在太空作上下三百六十度,左右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旋轉,自由懸停,以便追蹤格鬥。可以說,太空戰機的駕駛員能比地面戰機的駕駛員體會到更多的飛行樂趣。當然,宇宙里似乎更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