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租族,指現代的父母因為要照顧子女的學業而遷移到離學校比較近的地方,對於這么一群人統稱為學租族。他們自稱為現代版的“孟母三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租族
- 產生原因:孩子將要就讀的學校周圍
- 心態:隱憂
- 生活方式:租房
產生原因,生活方式,心態,家庭情況,發展,
產生原因
生活方式
對很多京城“學租族”來說,千辛萬苦租到房子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的開始,尤其是住在亦莊、望京、天通苑這些大型社區的家長,從此開始了自己年復一年的“遷徙生活”,有家長無奈地稱自己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他們是追逐著優質教育資源而跋涉。
京郊一些大型居住區有不少所謂的名校辦的分校,但是家長們打聽後發現,學校當時的教師隊伍並不都是名校師資,學生生源的水平也不好保障,即使硬體條件都很不錯,但是很多家長不敢做此“賭注”,於是這些家長最終選擇紛紛加入“學租族”行列。他們周末和寒暑假要回到自己家裡,租的房子寧肯空置幾個月也不能退掉,因為再租就不容易了,租房成了很多家庭一個沉重的經濟負擔。
隨著北京大型社區,特別是天通苑、回龍觀、通州、亦莊、大興等地新城的建成,因孩子上學引發的種種問題日益凸顯,可能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教育而長年遷徙,追溯其根源,還是由於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引起的。
網上興起家長“換租大行動”
對於這群自己有房卻要執著地成為房客的人們,要租到價錢合適又稱心的房子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於是,有同病相憐的家長積極展開“自助”活動。
然而“換租大行動”畢竟只能惠及小部分的家長,由於是自發行動,房源有限,租到滿意的房子仍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心態
對於上學租房的問題在家長當中也存在著相當大的意見分歧,歸根結底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問題。有教育專家稱之為奇怪的現象——很多家長雖然自己可以忍受換幾趟車、一至兩個小時才能擠到單位的痛苦,但卻接受不了孩子上學也遭受同樣的折磨,寧肯自己吃苦,也不想讓孩子遭一點罪,這大概是中國家長的一種普遍心理。於是租房大軍越來越浩浩蕩蕩。
一些國小也鼓勵高年級孩子自己上學,實驗二小提出,希望五六年級的學生如果住得不太遠最好自己坐車上學,這樣免除了家長打車開車每天接送孩子的辛苦,也解決了學校門口每天交通擁堵亂停車的麻煩,最重要的是鍛鍊了孩子自我生活的能力。
但是,仍然有相當多的家長表示對孩子“很難放手”,社會治安和交通問題是他們永遠不能釋懷的隱憂,最終還是選擇護送或者搬家。
家庭情況
為了孩子就近上學免受奔波之苦,這樣舉家大搬遷是否值得呢?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們眾說紛紜已經討論了好幾年,但情況卻是愈演愈烈。對於這種現象,市教科院研究員吳增強表示,這樣做不僅成本巨大,而且,頻繁的“搬遷”對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定影響,家庭“幸福指數”會隨之下降。
租房生活除了讓孩子每天早上多睡半小時的優勢,也有很多不利之處。孩子基本上每天就是上學、放學、回家寫作業、睡覺,沒有什麼戶外活動,也沒有玩伴,這個房子的作用就是睡覺。
發展
作為教育產業區的海淀順理成章地成為北京市重點中學最集中的區域,擁有占總量23%左右的北京市重點中學;其次是西城、東城,兩者共占到30%;崇文、宣武占到27%;朝陽、豐臺、石景山雖然區域面積都很大,但由於區域定位的不同,不是以教育作為重點,因此三者一起在總體中的比例為20%。正是這種分布不平衡的狀況導致了京城眾多家長追逐著優質教育資源而不停遷移。至於一些城市周邊新開發的大型社區,甚至都無法滿足基本的教育需求,也難怪家長要不辭辛苦長途跋涉。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並非短時間內可以改變,對於學租族的興起,不少專家也支招,諸如買房時要有長遠規劃,把孩子上學的問題考慮在內;不要迷信名校,就近上學其實對孩子更加有利等等,但是這些並不足以說服眾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很多人明知“學租族”是以犧牲生活質量為代價的,孩子能不能學出來也是未知數,但仍然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