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

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

《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是2018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麥哲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
  • 作者:麥哲維
  • 原作品: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
  • 譯者:沈正邦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1日
  • 頁數:700 頁
  • 定價:190.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18123646
  • 叢書名:嶺南文庫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學海堂是由有名漢學家阮元於道光五年在廣州城北粵秀山創辦的書院,以專重經史訓詁為宗旨,是清代很有影響力的書院之一。《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描述學海堂改變了廣州的精英文化,與地方社會文化背景相映;儘管學海堂占有壟斷地位,但在廣州城內或在三角洲腹地,仍存有其他諸多廣府文人認同的文化生產基地。《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通過考察文化學術各派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社會與地理上的認同現象,來展示十九世紀早期與中葉廣州的社會文化景觀和地方文化政治狀況。

作者簡介

麥哲維(Steven B. Miles),美國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
著有:
1、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Upriver Journeys: Diaspora and Empire in Southern China, 1570-1850.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圖書目錄

超越地方史的華南研究(中譯本序)
譯者說明
致 謝
引 言
跨地區的、本土的與都市的背景
文字生產:調和論與地方性
敘事框架
第一章 都會氣象與自成一隅:省城奧珠江三角洲
多元化的廣州的新來者
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島嶼型鄉鎮和開闊沙田
結 論
第二章 謝蘭生的城市:嘉慶十五年至道光十年間(1810—1830)廣州文化精英的日常社會活動
謝蘭生和廣州的流動世界
文人和贊助他們的商家
廣州的書院和教師
文學會社與競賽
結 論
第三章 廣州城的新地標:學海堂創建,嘉慶二十五年至
道光十年(1820—1830)
學海堂的古學考試
學海堂應試者的多元化網路
山堂:書院的建造
差異的話語:讚美學海堂
結 論
第四章 重塑文化景觀:歷史,詩詞,選集
本地歷史
本地題材的詩歌
選集一:羅學鵬與《廣東文獻》
選集二:譚瑩與《嶺南遣書》
結 論
第五章 危機與重建中的學海堂、省城和珠江三角洲
新一代的延續性
與腹地相遇
重新確立城市文人文化
城市與腹地的重建策略
存重建中發展學海堂
進化中的書院系統與學海堂
結 論
第六章 一位“江南客”:陳澧與廣州的“漢宋調和論”
等證學實驗
平衡江南與廣州的身份認同
轉型:陳漕對考證學的批評
“朱子好考證之學”
廢州重建與考證學工程
結 論
第七章 朱“九江”:另類身份認同與珠江三角洲
對省城的批判
九江鄉
九江的宗族
儒林書院的士紳斗治
朱次琦的廣州教育與九江能動性
朱“九江”及其對廣州城的批判
書寫本土:族譜,選集,歷史
結 論
第八章 學海的思考:一個多元化式家庭的流動性
與身份認同
流動惟與城市精英
文本生產與本地身份認同
新時代的流動性與身份認同
學海堂學長,道光六年至同治二年(1826—1863)
參考書目
中 文
英 文
日 文
索 引
譯後記
附錄一 學海堂志
附錄二 學海堂考(附《菊坡精舍考略》)
附錄三 《學海堂集》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