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探勝: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新探》是2017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永林、徐金龍、肖遠平、黃永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林探勝: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新探
- 作者:黃永林、徐金龍、肖遠平、黃永林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27867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一大群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青年學人,帶著桂子山的印記,懷著華師人的夢想,揣著老師的厚望,不忘初心,一脈相承,薪火相傳,在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領域堅持不懈,躬耕不輟,奮鬥不息。
《學林探勝: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新探/中華文化與產業系列/文化資源與產業文庫》記錄著他們在桂子山頭摸爬滾打的青蔥歲月,見證著他們在求學路上砥礪前行的成長足跡,凝聚著他們在學術園地嘔心瀝血的辛勤耕耘,寄寓著他們在人生征途勇攀高峰的熱切祈盼。
《學林探勝: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新探/中華文化與產業系列/文化資源與產業文庫》觀點新銳,視野開闊,眼光獨到,顯示出深厚的學識涵養,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厚度、精度,對當前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具有建設性和指導性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編:民間文學的價值魅力
1.1 唐代狐精故事論析
1.2 特定地域的歷史記憶——以《八月桂花遍地開》為例
1.3 論《聊齋志異》的民俗文化書寫特性——兼論蒲松齡的其他民間文化書寫
1.4 論明清小說對唐代胡人故事的重寫——以“三言”“二拍”為例
1.5 海派新故事家黃宣林的創作實踐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對話
1.6 彝族“支嘎阿魯”史詩母題探析
1.7 被語言疾病與太陽學說遮蔽的繆勒神話研究
1.8 “五四”前後“童話”概念的爭鳴與確立
1.9 《亞魯王》射日射月母題——基於歷史記憶的研究
1.10 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及其成因探析
第二編:民間文化的發掘利用
2.1 南嶽朝香與當代女性宗教信仰調查與思考
2.2 近十年來中國民俗學轉型的思考
2.3 從文學文本到文化產業——狄更斯小說的民間敘事及其資源價值
2.4 論仫佬族社會中的傳統美德
2.5 火塘文化與民間故事的傳承
2.6 “變身”的尷尬——過渡禮儀視域下的《鐵木前傳》
第三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3.1 從學術上拯救“原生態”和“本真性”概念
3.2 我國地方性傳統節慶文化品牌的建設過程及問題研究——以“恩施土家女兒會”為例
3.3 朱仙鎮木版年畫裝飾藝術傳承的當代價值
3.4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域下的城市社區博物館研究
3.5 論日本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以長崎宮日節(ぉくんち)為例
3.6 文化產業視角下我國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研究
第四編: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
4.1 歷史文化交流在建構國家形象中地位與作用的
實證研究——基於蒙特婁“秦兵馬俑展”觀眾問卷的分析
4.2 基於耦合協調度理論的文化消費環境測評研究——以武漢市為例
4.3 動漫期刊IP產業鏈發展及跨界增值探析
4.4 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城市特色與轉型路徑
4.5 多元共治視域下中國電影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
4.6 論《大聖歸來》對《西遊記》的移植性改編
4.7 論黃帝神話傳說在新鄭旅遊業中的作用
4.8 從文化資源視角探索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
第五編:文化科技的融合創新
5.1 “六化”:民俗文化資源到動漫產業資本的發展路徑
5.2 孰重孰輕:教育環境下新媒體技術的本質及現實價值
5.3 網際網路+時代中國微電影的價值重估與未來之路
5.4 倫敦捷運視覺設計色彩運用及色彩環境構建研究
5.5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大學科技園的發展研究
5.6 新媒體背景下廣西文化產業面向東協的發展機遇與策略
5.7 網際網路眾籌對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影響作用
第六編:文化研究的視角維度
6.1 論國家教育的民族性與全球性
6.2 大數據時代網路輿情風險應對機制研究
6.3 國際能源格局變化及中國的應對
6.4 從語詞的角度看詞媒體的特點、功能和發展
6.5 自組織視角下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研究
6.6 巴黎博物館運營模式對中國博物館的啟示
6.7 關係行銷在我圍企業的套用問題研究
6.8 生態文明建設語境下少數民族生態文化的稟賦及其資源價值
6.9 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實效性研究
6.10 長路漫漫,初心相伴
第七編:桂子山上的緣分情愫
7.1 春風化雨,致敬吾師
7.2 三春桃紅,三秋桂香,總是美好時光
7.3 永無止境勤學問,林中探勝樂鑽研——黃永林先生治學趣聞
7.4 黃老師印象
7.5 華師求學瑣記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