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1989~1995年)考古發掘報告》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1989~1995年)考古發掘報告
- 作者: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2270018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位於中國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原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一組學堂梁子。該遺址發現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獲得199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本報告為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1989~1995年調查、發掘石製品的專門報告。本報告有以下幾點特點:第一,嘗試參考和借鑑法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石製品的類型學方法,融入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類型學傳統研究方法,尤其是對於石核和石片以及相關的石器的定位設制了參考方法,以便於觀察測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礫石石器和石片石器的隨意定位和人為因素干擾。第二,針對所有的石錘、石核、石片、有疤孤立片疤的礫石、單向加工的砍砸器、手鎬、單面器、雙向加工的砍砸器、手斧、斧狀器、刮削器、凹缺刮器、尖狀器、尖突、雕刻器和“可拼合標本”均製備了觀察卡片,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尤其是對石核剝片、石器加工的每一塊片疤的天然和人工屬性進行描述,這在國內考古報告中尚屬首次。第三,對石核標本的觀察增加了以前不多見的剝片的立方體示意圖,讓讀者可以非常容易理解石核的剝片方式,進而可以推測古人類的行為方式,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第四,對單向加工的砍砸器(chopper)和雙向加工的砍砸器(choppinatool)進行了區分,這是與國際考古學研究接軌的一種方式。第五,將石製品分上、中、下三個文化層進行分層研究,明晰了不同地層中石製品打制技術和類型差異。鄖縣人遺址以礫石石器為主,以石片石器為輔,且出現了一定比例的手斧、手鎬、斧狀器等。第六,對採用同樣方法研究的廣西百色盆地正式發掘的那賴遺址的石製品與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的石製品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石器的比例也大致相近。第七,除了在石製品的觀察分析方面有了許多新的嘗試外,在石製品的繪圖、攝像等方面給予了相當的重視,基本上達到了每件人工石製品的“三大記錄”完備。本書可供從事古人類學、考古學、第四紀哺乳動物學、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高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馮小波,北京聯合大學考古學二級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博士畢業於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人類古生物研究所(Institut de Paléontologie Humaine),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後。主持、參加鄖縣人遺址等數十處遺址調查、發掘和整理工作。現任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理事、LAnthropologie(SSCI)編委、《江漢考古》(CSSCI)審稿專家。2014年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長城學者”,2015年獲得2013年度“摩納哥蘭尼耶三世親王獎”,2016年獲得法國人類古生物研究所(IPH)“通訊院士”稱號。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打制石製品田野及物理信息
一 田野發掘信息
二 打制石製品物理信息
第二節 打制石製品人工特徵信息
一 石核觀察信息
二 石片觀察信息
三 礫石類石製品類型
四 石片類石製品主要類型
五 打制石製品的觀察與測量
第二章 石製品概述
第一節 下文化層石製品
一 概述
二 石製品類型
第二節 中文化層石製品
一 概述
二 中文化層石製品類型
三 小結
第三節 上文化層石製品
一 概述
二 石製品類型
三 小結
第四節 拼合研究
一 拼合標本的岩性
二 拼合標本的出土層位
三 拼合石製品的類型
四 小結
第三章 學堂梁子—鄖縣人文化面貌
第一節 中、上文化層面貌
一 中文化層石器特徵
二 上文化層石器特徵
三 中、上文化層石器對比
四 小結
第二節 總體文化面貌
一 岩性
二 類型
第四章 對比研究
第一節 與那賴遺址對比
一 遺址概況
二 石製品概況
三 玻璃隕石
四 石製品對比研究
第二節 與中國南方其他舊石器時代遺址對比研究
一 百色盆地
二 漢中盆地
三 丹江口庫區
四 國外含手斧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第三節 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特徵
一 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與地理環境
二 礫石石器(工業)遺存與“手斧文化圈”
三 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面貌
附 表
附 錄
參考文獻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