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孫陶集鎮
- 別名:邯鄲孫陶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
- 下轄地區:孫陶集、古辛屯、陳小莊、南趙莊等
- 政府駐地:孫陶集村、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4574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部
- 面積:70.4平方千米
- 方言:河北邯鄲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安陽豫東北機場
- 火車站:安陽站、邯鄲站
- 車牌代碼:冀D,豫E
- 所屬省:河北省
概況,行政區劃,
概況
邯鄲孫陶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叫邯鄲孫陶,明代仍之。後發展為集市,清乾隆年至今為河北邯鄲孫陶集。據查,最初孫、陶兩姓遷此建村,取名孫陶。
邯鄲市孫陶鎮2012年底統計邯鄲市孫陶鎮轄51個自然村,50個行政村,基本情況為 :
邯鄲孫陶集邯鄲孫陶在北宋已形成村落,最初孫、陶兩姓遷此建村,取名孫陶。明代仍之。後發展為集市,清乾隆年以後為河北孫陶集。
河北省孫陶集北側為河北孟村。最初孟姓遷此建村,取名孟家村。鹹豐年至光緒年為河北東孟家村,後簡化為孟村。1958年成立河北臨漳孫陶人民公社時,孫陶集和孟村合併為一個生產大隊,即一個行政村,稱河北集孟村。1982年3月2日改為河北邯鄲孫陶集。孫陶集耕地面積1990畝,農民662戶,農業人口2689人。
行政區劃
集孟村、商村村、段汪村、古辛屯村、豆付營村、梁家店村、香坊村、小郭村村、李莊村、苗莊村、西馬莊村、羊羔屯村、三宗廟村、西蘆村村、東蘆村村、鎮河村、陳村村、馬許村村、杜家堂村、西郝村村、耿小莊村、三王村村、水牛李村、常小莊村、興王村村、西孫村村、張家店村村、胡郭村村、郝家廟村、陳家堂村、馮村村、尚村村、陳小莊村、南趙莊村、潘村村、大樓王村、沙河岸村、大韓村村、教書屯村、何屯村、孟村鋪村、司莊村、姚莊村、蔡村村、孟村村、楊村村、李村村、劉家莊村、王家莊村、郭村村
集孟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孫陶集和孟村合併為一個生產大隊,即一個行政村,稱集孟村。1982年3月2日改為孫陶集。孫陶集耕地面積1990畝,農業人口2213人。
三宗廟
據查,明人,陳姓、呂姓、何姓在村東頭分別修建了三個宗廟,因此稱三宗廟。後該村發展成為集市,明正德年為三宗廟集。清乾隆年至今為三宗廟。三宗廟耕地面積1528畝,農業人口1515人。
西馬莊
據查,明初馬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馬家莊。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馬家莊。後改名為西馬莊。西馬莊耕地面積804畝,農業人口966人。
西羊羔屯
東魏、北齊時這一帶為牧羊場地,後形成村落。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羊毛屯,鹹豐年以來皆為羊羔屯,1982年3月2日改為西羊羔屯。西羊羔屯耕地面積922畝,農業人口769人。
李莊
據查,明初,李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李家莊。簡稱李莊。李莊耕地面積1046畝,農業人口918人。
苗莊
據查,明初,苗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苗家莊。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苗家莊,後簡化為苗莊。苗莊耕地面積996畝,農業人口987人。
小郭村(高家莊)
此地原有兩個村:郭家村、高家莊。據查,明初,郭姓、高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郭姓在東部,取名郭家村。高姓在西部,取名高家莊。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有郭家村、高家莊。後高家莊被漳水沖毀,村民搬到郭家村,兩村合併。因村不大,稱小郭村。小郭村耕地面積630畝,農業人口528人。
鎮河村(郭家莊、東薛村、西薛村)
據查,明代此地有三個村:郭家莊、東薛村、西薛村。清乾隆年間,漳河改道,迫使東薛村、西薛村搬遷,與郭家莊合併。村民意願從此再不受漳河危害,故取名鎮河村。鎮河村耕地面積1477畝,農業人口1815人。
陳村
據查,明初,陳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陳家村。清鹹豐年以來皆為陳家村。簡稱陳村。陳村耕地面積1725畝,農業人口1428人。
馬許村(馬莊、許村)
此地原有兩個村:馬家莊、許家村。據查,明初馬姓、許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馬姓在西部,稱馬家莊,簡稱馬莊。許姓在東部,稱許家村,簡稱許村。後兩村合併,取名馬許村。馬許村耕地面積1246畝,農業人口1226人。
杜家堂
據《杜氏族譜》及杜氏先祖碑文記載,明初,杜永資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建村,取村名為杜家堂。清宣統二年漳水暴漲,原村沖毀,部分杜姓搬遷於此,仍名杜家堂。杜家堂耕地面積694畝,農業人口925人。
清末著名文人杜愉為杜家堂人。
香房
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有香房村。據查,清代從韓村搬來八戶人家定居於此,設房制香,取村名香房。香房耕地面積887畝,農業人口646人。
段汪
明嘉靖年間,漳河發大水,此地一片汪洋。村民在村西邊打迎水壩,分段截流,制止了水災,故定名段汪村。清鹹豐年以來皆為段汪村。段汪耕地437畝,農業人口451人。
商村
據查,明初,商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商家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有商家村,簡稱商村。村名沿用至今。商村耕地面積884畝,農業人口1199人。
豆腐營
據查,明初,北京密州(今密雲縣)十里理論莊一位姓賈的在彰德府(今安陽)趙王府任武職。他在此安營紮寨,故名豆腐營。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豆腐營。村名沿用至今。豆腐營耕地面積2004畝,農業人口1633人。
梁家店
據查,明代此地為漳河渡口。後來,幾戶梁姓在此開店,故名梁家店。清光緒年至今為梁家店。梁家店耕地面積655畝,農業人口623人。
東蘆村、西蘆村
北宋有盧村,明代仍之。清乾隆年為盧家村,鹹豐年為東盧村和西盧村,光緒年至今為東蘆村、西蘆村。據《王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四年,王還、王遷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洞遷居盧村。因村邊池塘盛長蘆葦,故得名蘆村。後村分為二:東蘆村、西蘆村。
東蘆村耕地面積2665畝,農業人口2136人。
西蘆村耕地面積1284畝,農業人口1464人。
古辛屯
古辛屯原名小屯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小屯村。鹹豐年至光緒年皆為小屯村。因遷來之民到此建新村,取名古新屯。後演變為古辛屯。古辛屯耕地面積1414畝,農業人口1143人。
三王村
據查,明初,王姓兄弟三人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三冢王村。清乾隆年、鹹豐年、光緒年皆為三冢王村。後簡化為三王村。三王村耕地面積1309畝,農業人口1110人。
西郝村
據《郝氏家譜》記載,明初郝姓從山西屯留縣遷此建村,取名郝家村。清鹹豐年至光緒年為郝家村,簡稱郝村。1982年3月2日改為西郝村。西郝村耕地面積770畝,農業人口588人。
耿小莊
據查,明初,耿姓遷此建村,因村小,取名耿小莊。清鹹豐年以來皆為耿小莊。耿小莊耕地面積700畝,農業人口650人。
水牛李
據碑文記載,明初,李好德從山西洪洞縣趕二水牛遷此,克昌厥後,綿延子孫,成為村落,故名水牛李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有水牛李村。村名沿用至今。簡稱水牛李。水牛李耕地面積2514畝,農業人口1706人。
馮村
據查,明初,馮姓遷此定居,故定村名為痛快家村。清鹹豐年以來皆為馮家村,簡稱馮村。馮村耕地面積358畝,農業人口371人。
尚村
尚村歷史悠久。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叫淳于。明正德年為唇於。清末,該村劉姓居官,認為高尚,改村名為尚家村。清乾隆年以來皆為尚家村,簡稱尚村。尚村耕地面積656畝,農業人口587人。
陳小莊
據查,明初,陳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村不大,取名陳家小莊。後演變為陳小莊。陳小莊耕地面積592畝,農業人口537人。
大樓王
據查,明代此村有一位名叫王虎臣的人,家有土地千頃,有權有勢。他蓋了座樓房又高又大,在方圓村莊獨一無二,故起村名大樓王村。清鹹豐年至今皆為大樓王村,簡稱大樓王。大樓王耕地面積883畝,農業人口866人。
潘村
據查,明初山西洪洞潘姓遷此定居,取村名潘家村。簡稱潘村。潘村耕地面積771畝,農業人口832人。
南趙莊
據查,明初,趙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中趙家莊。1982年3月2日改為南趙莊。南趙莊耕地面積666畝,農業人口641人。
沙河岸
據查,明初,山西洪洞遷來之民在沙河岸上定居,取村名沙河岸。因該村位於東岸,故名東沙河岸,後復名沙河岸。清鹹豐年以來皆為沙河岸。沙河岸耕地面積1880畝,農業人口1572人。
西孫村
據《孫氏家譜》記載,清初,臨漳北關孫姓遷此定居,取名孫家村。因重名,1982年3月2日改為西孫村。西孫村耕地面積885畝,農業人口830人。
興王村
據《王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王舉明從山西屯留縣西體村遷此定居,逐漸興旺起來,故取名為興王村。清鹹豐年以來皆為興王村。興王村耕地面積2175畝,農業人口1782人。
張家店
據查,明代此地為一河口,一位姓張的在此開店,故稱張家店。清光緒年以來皆為張家店。張家店耕地面積340畝,農業人口196人。
胡郭村
據查,明初,郭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郭家村。後來胡姓遷入,改名為胡郭村。胡郭村耕地面積1481畝,農業人口1085人。
常小莊
據查,明初,常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因村不大,故取名常小莊。清光緒年以來皆為常小莊。常小莊耕地面積352畝,農業人口198人。
郝家廟
據查,明末此地有一位姓郝的在京城擔任提牌官,修了座家廟,故取村名郝家廟。清乾隆年至今皆為郝家廟。郝家廟耕地面積1649畝,農業人口1001人。
陳家堂
據查,此地有一位姓陳的在京城做了官,他在該地修了個廟堂,故叫陳家堂。清光緒年以來皆為陳家堂。陳家堂耕地面積979畝,農業人口771人。
大韓村
明初,韓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韓家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韓家村。鹹豐年至光緒年皆為韓家村。1949年該村與大碾村合併後取名大韓村。大韓村耕地面積1186畝,農業人口749人。
大碾村
明初,張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有一盤大碾,故取名大碾村。清光緒年以來皆為大碾村。現該村歸大韓村轄。
郭村
明初,郭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得名郭家村。清鹹豐年以來皆為郭家村。簡稱郭村。郭村耕地面積1256畝,農業人口888人。
司莊
明初,司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司家莊。清鹹豐年以來皆為司家莊。簡稱司莊。司莊耕地面積2656畝,農業人口1622人。
王家莊
據查,明初,王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王家莊。清鹹豐年至今皆為王家莊。王家莊耕地面積924畝,農業人口827人。
劉家村
據查,明初,劉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劉家村。清鹹豐年至今皆為劉家村。劉家村耕地面積1667畝,農業人口1178人。
姚莊
據查,明初,姚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姚家莊。清光緒年以來皆為姚家莊。簡稱姚莊。姚莊耕地面積1168畝,農業人口807人。
蔡村
據查,清代蔡姓從東邊的漳河邊遷此定居,得名蔡家村。清光緒年以來皆為蔡家村。簡稱蔡村。蔡村耕地面積1531畝,農業人口835人。
孟村
北宋叫孟村,屬安陽縣,後劃歸臨漳縣。據查,明初孟向、孟會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村名孟家村。清乾隆年、鹹豐年、光緒年均為孟家村。今簡化為孟村。孟村耕地面積732畝,農業人口552人。
李村
明初,李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李家村,清光緒年以來皆為李家村。簡稱李村。李村耕地面積949畝,農業人口743人。
楊村
明初,楊士洪、楊士能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楊家村。清光緒年以來皆為楊家村。簡稱楊村。楊村耕地面積1116畝,農業人口915人。
何屯
據查,元末,三宗廟村何森搬遷此地定居,取名何家屯。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何家屯。鹹豐年至今皆為何家屯。簡稱何屯。何屯耕地面積1635畝,農業人口912人。
孟家鋪
據查,宋代該村與穆村之間有一大坡,得名“穆家坡”,村民稱“鋪上”,後演變為孟村鋪。民國時期屬安陽縣第三區,1949年10月從鄴縣劃歸臨漳縣。陣村耕地面積2951畝,農業人口1726人。
教書屯
北宋此村叫校書(宋代官名),明代仍之。清乾隆年以來皆為教書屯。相傳,北宋有一校書在此定居,得名校書屯,後演變為教書屯。教書屯耕地面積3887畝,農業人口22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