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見坤事件

今年高考前,孫見坤參加了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而舉辦的“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全國各地3000多名考生參賽,通過論文從中選拔出58人,孫見坤遞交的論文題為《〈山海經〉性質及成書年代考》獲得了一等獎。之後的兩次面試也很順利,前後共8位專家一致認為:學校要通過自主招生錄取孫見坤,即:只要孫見坤的高考分數能上一本,復旦大學就會錄取。於是,在填報志願時,孫見坤選擇了復旦大學。然而,讓孫見坤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為低於陝西一本分數線6分,他最終還是與復旦大學無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見坤事件
  • 對象:孫見坤
  • 結果:最終還是與復旦大學無緣
  • 詞條類型:生活辭彙
簡介,事件,相關新聞,孫見坤介紹,

簡介

孫見坤事件
孫見坤是西安高新唐南中學一名應屆高三畢業生。在2009年11月復旦大學為自主招生而設的“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中,他的論文《性質及成書年代考》以紮實的國學功底從全國30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隨後經過兩輪面試,孫見坤得到了八位復旦大學文史類專業教授的一致認可,被列入復旦大學的2010年自主招生選拔錄取實驗名單。但是因發揮失常,孫見坤的高考成績比陝西省一本錄取線低了6分。雖然復旦大學多次與陝西省招辦溝通交涉,然而陝西省招辦拒絕將孫見坤的檔案投到復旦大學。隨後孫見坤收到了山西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17時30分,在外“忙”了一天的孫見坤終於回到了家。剛一坐下,陪伴他已經四年、名叫豆豆的吉娃娃狗就很親熱地湊過來,孫見坤用手撓著它的小腦瓜,從堆滿零食的茶几上抽出一根香腸餵給豆豆。

事件

今年高考前,孫見坤參加了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而舉辦的“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全國各地3000多名考生參賽,通過論文從中選拔出58人,孫見坤遞交的論文題為《〈山海經〉性質及成書年代考》獲得了一等獎。之後的兩次面試也很順利,前後共8位專家一致認為:學校要通過自主招生錄取孫見坤,即:只要孫見坤的高考分數能上一本,復旦大學就會錄取。於是,在填報志願時,孫見坤選擇了復旦大學。然而,讓孫見坤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為低於陝西一本分數線6分,他最終還是與復旦大學無緣。
中廣網北京8月27日訊息 “國學奇才”孫見坤今年高考考了553分,比陝西省一本線低了6分。就是因為這6分,即使他有復旦大學8名教授的聯合請願書,也還是無緣復旦。對此,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曹景行作如下點評:
曹景行:孫見坤因高考差6分進不了復旦大學。近日,關於這件事的議論很多。不少人批評陝西省招辦墨守成規,不能靈活變通,以致埋沒人才。但實際上,陝西省招辦的做法有他們的理由,孫見坤的考分確實比陝西省一本錄取線低6分。如果一旦破例,陝西省招辦2011年就可能遇到一大堆要求同樣破例的,將無法抵擋。
問題是復旦大學既然認為孫見坤是罕見人才,能不能打破現有招生規範的束縛?也就是說,不按照招收本科生的方式來吸收孫見坤進復旦大學,用某種特殊的形式讓孫見坤跟隨教授研究國學。如果孫見坤確實是人才,經過幾年的專門教育,他應該會有所成就。而以這樣的成就,他可以跳過本科,以同等學歷讀研究生讀博士生,甚至連博士學位都可以不要,破格當教授。
現在的關鍵不是指責陝西省招辦,而是復旦大學能否拿出勇氣把人才吸納過來。

相關新聞

最近,復旦大學8名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天才學生”,但因為高考成績6分之差,陝西省招辦拒絕投檔。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

維護高考公平和發現特殊人才,並不一定是天然對立的。卡住孫見坤的,並不是對高考公平的追求,而是僵化的招生制度、高校招生自主權的缺失和社會公信環境的惡化。既然玩航模、練武術都可以加分,為什麼一個高中生能寫出讓教授擊節叫好的考證論文,就不能多加幾分?

孫見坤介紹

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天才”。但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省招辦拒絕投檔。陝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
孫見坤的家裡有一隻狗和很多隻貓——就像其他孩子一樣,孫見坤也喜歡那隻憨態可掬、圓滾滾的機器貓,並把多啦A夢稱作“心中一個永遠的卻也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在他那滿滿當當的書櫃裡,孫見坤專門為他的多啦A夢開闢了專區,藍的、綠的、紫的毛絨玩具、公仔,還有多啦A夢乳液瓶。甚至連書桌、電腦桌前的椅子也都是多啦A夢造型。“沒有原因啊,從小就喜歡的。”孫見坤說,另外一個延續至今的愛好便是國學。
從8歲開始,他迷上了國學。那時他開始似懂非懂地翻看曾祖父傳下來的幾百本線裝書,還有用小篆謄錄得整整齊齊的文集。清末民初,孫見坤的曾祖父是當地有名的鄉紳。“如今只有孫見坤繼承了家族傳統。”孫見坤的父親孫偉言語中頗有幾分得意。
幾年下來,孫見坤閱讀了近2000本經史典籍。書架上,各種書籍擺放得里三層外三層,書桌上、床頭柜上到處都是書,地上堆放的八九個紙箱子裡也全是書,臥室幾乎無處落腳。。
2007年底,孫見坤與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女兒、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美延開始用文言文通信,並對三聯出版社出版的《陳寅恪文集》中的一些觀點提出不同意見。書信往來中,陳美延一直以為孫見坤是位年長的學者。
“同學們都叫我‘院長’。”孫見坤笑著說。在同學眼中,只要關於國學的問題,孫見坤什麼都懂,什麼都能說。在他18歲生日的合影中,“院長”身著中山裝笑容可掬地坐在前排,其他同學則整齊地在他身後站成一排。
在班主任何潔看來,雖然孫見坤的國學水平超過了一般的高中老師,但他偏科比較厲害,數學、英語不行,模考成績在全班排名“中等偏上一點點”。
雖然希望孩子在學習上能夠有個好成績,但孫見坤的父母對他的愛好卻保持著寬鬆的態度。“我從來沒有刻意去引導他的興趣,不願意看到孩子因為愛好被剝奪那種痛苦的樣子。”父親孫偉說,只要孩子想看什麼書,他都儘量幫他去買。
而孫見坤卻不認為自己對國學的喜愛會影響學習成績,反而讓自己能從語文和歷史上騰出精力來學習其他的課程。“偏科也好,全能也好,我覺得都是社會需要的人才。”他對偏科的說法不以為然。
就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孫見坤也喜歡流行音樂。他愛聽羅大佑和薛之謙的歌,“我至今無法忘記第一次聽《未來的主人翁》時的震撼和第一次聽《黃色楓葉》時的感動。”但不同的是,孫見坤把對羅大佑和薛之謙的喜愛也上升到了國學的高度,“謙謙和羅大師分別代表的是兩種同類而不同樣的人,詩人與詞人。”他稱羅大佑是“詩人”,用音樂表達《詩大序》中那種“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的境界;薛之謙是“詞人”,擁有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中那種詞人應有的“赤子之心”。
孫見坤從不認為自己是“國學天才”,更談不上引經據典、倒背如流。“我只是對國學有興趣有愛好,愛了它就能做好。”孫見坤也常用國學大師黃侃說過的話鼓勵自己:“做學問只在於用不用功,有沒有毅力,是不是用心思考,不在於外語有多好,師傅是誰,什麼出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