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見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
- 職業:大學生
- 畢業院校:陝西省高新一中
- 主要成就:國學
- 重要事件:博雅杯徵文一等獎、涉嫌抄襲
- 就讀學校:山西大學初民學院
人物簡介,重要經歷,鑽研《山海經》,“博雅杯”獲獎者面試,大量博文涉嫌抄襲,出版學術專著《山海經新釋·山經略解》,人生志向,6分之差,破格錄取,可否破例,能否錄取?,復旦8名教授聯名為其請求錄取遭拒,復旦大學否認8教授聯名請願,被山西大學錄取,相關評論,方舟子評價,公平至上說,不拘一格降人才,涉嫌抄襲,牽出“案中案”,孫見坤:“非原創,向原作者致歉”,涉嫌抄襲書籍竟由在校大學生拼湊,
人物簡介
興趣愛好:讀書,淘書,作文,上網,聽音樂,發議論
最喜歡的國學著作:要選一本“最”很難。或許是《陳寅恪集》吧!百年學苑,予獨推先生為第一通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至於先生畢生所倡“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坤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最喜歡的一首詩:《離騷》
最喜歡的一句詞:“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王國維《浣溪沙》)
國學對自身的影響:給予了我一個五彩繽紛,廣袤無垠的精神世界。讓我獲得了心靈的歸屬 ,也找到了自己今後奮鬥努力的目標與精神動力。
國學在生活中的地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用一句詩詞形容自己:養生未羨嵇中散,疾惡真推彌正平。
重要經歷
鑽研《山海經》
“孫見坤是我見過的對國學最有鑽研精神和天賦的學生之一,他對《山海經》的注釋水平和見解,甚至高於在讀的研究生。他對國學的執著,在我們近幾年招收的學生中並不多見。我們幾個對他面試後意見一致,覺得是個可造之才。”這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章清對孫見坤的說法。2009年11月,孫見坤參加了復旦大學為自主招生而設的“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投寄的文章題為《<山海經>性質及成書年代考》。他在學業之餘精讀《山海經》後寫了《山海經新釋》,參賽文章是他自作的序。評審看後覺得此文非常出色,特地上網讀他的《山海經新釋》,結論是“優秀”。
“博雅杯”獲獎者面試
在隨後進行的“博雅杯”獲獎者面試中,4位面試專家意見一致:希望學校一定將孫見坤通過自主招生錄取進來。校方很慎重,特地另外請了4位文史類專業的名教授對孫見坤再次面試。結果,前後8位學者的評價一致。於是,復旦將他列入了5%的自主招生選拔錄取試驗名單。
“重振中國文史之學”一直是孫見坤的人生志向。上網搜尋“孫見坤”,排在前面的條目,是他去年參加全國“開心學國學”大賽進入四強的訊息。據孫見坤自己介紹,他參加了四川大學“雙特生”考試,“得到的評價是出類拔萃”;在中山大學自主招生選拔中,他也獲得了線下10分錄取的資格。
大量博文涉嫌抄襲
孫見坤的諸多“得意之作”抄襲嫌疑一直不斷:《祭——紀念國父逝世八十五周年》剽竊自秦孝儀《蔣公紀念歌》;《昨天是他的生日》抄襲胡志偉的《蔣介石七大貢獻》;《紀念雙十》為台灣高中生‘即墨雲’所作;《國慶談國花》抄襲《中國的十大名花》;《島田庄司!我永遠的大神!》 抄襲完顏蔚然的《一個男人的完美主義》;《看不懂的清史》抄襲余英時的《重修清史——沒必要且荒謬》……近日其一篇部落格又被指全盤照抄,引出了抄襲的“案中案”, 孫見坤把這篇部落格歸檔入《口乂集》,並在文末註明:“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我高考前的最後一篇博文。不過還是會偶爾織織圍脖。”不知情者,的確容易誤以為這是他的原創作品。後來回應“那是轉帖,不是原創”,可是這個能夠解釋清楚嗎?部落格上的東西,一定是自己寫的,如不是應該註明轉載,這是誠信的表現,絕對馬虎不得。
出版學術專著《山海經新釋·山經略解》
2012年1月1日孫見坤的學術專著《山海經新釋·山經略解》由新世界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對《山海經》中的《五藏山經》部分進行了全面箋注,對書中的地理方位、山川河流、動植物種、礦產資源乃至地鬼山神都作了詳盡而合理的考釋,是一部嚴謹而紮實的學術著作,特別是對《五藏山經》中形形色色“山神”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該書的出版對《山海經》,特別是《五藏山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頗有價值。
人生志向
“近來,我和復旦大學的老師都努力過,但仍沒有結果。對我來說,遺憾肯定是有的,雖然我的研究志向絕對不會因為各種打擊而改變,但我短期的人生規劃肯定要改變,原先我計畫到復旦後就潛心學習研究,現在看來,只能選擇今後考研,爭取那時考進復旦。”孫見坤無奈地說,“權且把這段經歷,當作是人生不得不走的一段彎路吧。” 孫見坤表示,當時得知自己的檔案不能被投送到復旦時,就常常用國學大師黃侃說過的話安慰自己:“做學問只在於用不用功,有沒有毅力,是不是用心思考,不在於外語有多好,師傅是誰,什麼出身。”孫見坤說:“當年梁漱溟先生考北大也沒考上,結果沒幾年,北大還不是請他去當了教授?以後的機會還很多,不必太計較一次的得失。再說,挫折早來總比晚來好。”
6分之差
國學研究夢,因6分之差被滅了,他在部落格上寫道:“今年高考,我的發揮有些失常,最拿手的‘文綜’居然只考了206分,以至於總分只有553,距離陝西省文科一本線559差了6分。在得知成績的第一時間,我們就與復旦大學取得聯繫,說明了情況。幾天后復旦告知,經過研究仍然決定招收我。於是我填報了復旦大學。”而復旦大學在依照規定向教育部備案後,將相關檔案發給了陝西省招辦,復旦將孫見坤列入了今年錄取的特殊考生之列。
不料,“在開始投檔的12日晚10點多,復旦大學突然來電,說是陝西招辦認為我不符合投檔條件……之後我們又與復旦聯繫,他們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自主招生不占陝西的招生名額,多一個重點大學錄取生何樂而不為呢?怎會不放人?這在復旦自主招生以來還是頭一遭遇到。但是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這對於孫見坤是晴天霹靂,對復旦大學也是始料未及。學校面試過孫見坤的8位教授聽說情況後,向學校說明情況,並表示希望破格錄取。隨後,復旦大學黨委書記和副校長聯繫到陝西省招辦,仍然無效,回答是:“今年一個破格的都不能有。”
雖然復旦大學決定,只要在開學前能接到孫見坤的檔案,就一直保留他的錄取資格;但他的檔案已在7月23日二本開始錄取後,被送到了山西大學法學系。
破格錄取
可否破例,能否錄取?
有特殊才能但高考考分低於一本錄取線,這樣的考生能否破格錄取?這是復旦大學和當地招辦意見分歧的焦點。
陝西省招辦之所以不放人,是因為復旦大學在關於“博雅杯”徵文的檔案中寫明:獲獎考生進入復旦大學自主招生選拔錄取試驗的名單序列後,必須參加高考,並且高考分數達一本分數線。
而復旦大學認為,雖然“博雅杯”對破格錄取沒有作出明文規定,但教育部在關於5%自主招生選拔錄取試驗的規定中已經寫明,有特殊才能的學生,經過審批不達一本線可以破格錄取。
是否在相關規定中明確寫上破格錄取的條文,是讓復旦大學校方頗為“糾結”的一個問題。一位多年參加招生的老師稱,學校每年都會收到一些申請破格錄取的報告和信,這些考生大多獲得了自主招生選拔錄取試驗資格,但高考沒上一本線。學校為了杜絕“條子生”,“不敢”在政策條文上開這個口子,“每年都有人打招呼,希望破格錄取——規定中沒有寫明尚且如此,如果規定中加上這么一條,招呼會讓我們更加難以招架”。
都說高校招生的自主權在擴大,但當真正遇到優秀而特殊的學生,要用這個自主權看來並不容易。難題待解。
復旦8名教授聯名為其請求錄取遭拒
2010年,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天才”。但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省招辦拒絕投檔。陝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
對於這個“卡死”的分數線,一直和孫家保持聯繫的復旦大學教授馬建敏感到遺憾。他是復旦在陝西省高考招生組的成員之一。6月底,復旦大學招生辦的老師開始積極“做工作”,他們為孫見坤“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8位面試過孫見坤的教授聯合簽署了一封請願書,他們分別來自歷史、哲學、中文、考古4個文科院系。在信里,教授們強調,孫見坤對《山海經》有較深的鑽研,具有“培養的潛力”,復旦作為百年名校,理應將這樣的孩子破格錄取。這封請願書,通過招生委員會呈遞,由復旦大學的領導小組開會討論通過。
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親自將這個意思轉達給陝西省招辦的相關工作人員。在之後的一個月里,復旦大學和陝西省招辦的文書、電話溝通,“來來回回進行了很多次”。復旦方面還曾專門派出老師前往陝西,溝通錄取孫見坤的事情。
然而陝西省招辦一直立場強硬,拒絕將孫見坤的檔案投到復旦大學。他們表示,“博雅杯”的章程上並未寫明可以“破格錄取”,所以“今年一個破格的都不能有”。數次交涉之後,陝西省招辦的工作人員可能是感到“煩了”,當復旦再次將電話打過去,那邊直接“啪”地把電話掛了。
最新訊息,復旦8名教授聯名為其請求錄取,教授均稱無此事。
復旦大學否認8教授聯名請願
8月27日,復旦大學招生辦向新華社記者解釋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並表示, 雖然復旦希望破格錄取孫見坤確有其事,但復旦八位教授從未聯名寫請願書,也從未稱讚孫見坤是“國學天才”或“奇才”。復旦大學招生辦認為,個別媒體對復旦大學錄取孫見坤事件的報導有諸多不實之處。
“在這一過程中,個別媒體對孫見坤錄取事件的報導不實,向社會傳播了不準確的信息。”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對新華社記者說,媒體的不實報導將一樁符合程式的正常自主招生事件扭曲成了“國學天才遭到制度扼殺的悲劇”。
他舉例說,復旦專家對孫見坤的評價是“他在中國古典文化素養方面具有極佳的學術潛力”,但媒體的報導把他說成“國學人才”甚至“天才”,顯然不符合事實。復旦專家也只是向學校建議破格錄取孫見坤,而從未如媒體報導所說聯合簽署了一封請願書。復旦大學招生辦表示,陝西省招辦在不錄取孫見坤的事件上嚴格把關,有利於高考招生的公平與公正。
復旦方面還表示,希望孫見坤在山西大學好好學習,將來報考復旦歷史系的研究生,不放棄他的國學夢。與此同時,復旦大學將一如既往繼續做好自主招生政策和方案,爭取在不拘一格選人才和公平公正方面達到更完美的結合。
被山西大學錄取
19歲的孫見坤,痴迷國學已久,經史子集,多有涉獵。他曾參加復旦大學為自主招生舉辦的“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其在國學方面的深厚修養和獨到見解打動了8位評審。2009年通過激烈的全國比賽,孫見坤進入央視大型國學知識競賽《開心學國學》決賽。作為選手中唯一的中學生,他對於《楚辭》、《論語》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令許多選手表示“汗顏”。遺憾的是,孫見坤偏科嚴重,英語、數學成績一般。今年高考發榜,其總分比陝西省一本錄取線低了6分。按照“博雅杯”的章程,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對他的要求是“達到一本線”。 雖然復旦大學為破格錄取孫見坤“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但陝西省招辦一直堅持原則,拒絕投檔。最終,孫見坤被山西大學法學院錄取。
此事一出,輿論的焦點大多指向陝西省招辦,指責他們墨守成規,不能靈活變通。有人還指出,錢鐘書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僅得15分,卻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被清華外文系錄取。而數學考了零分的吳晗在1931年被清華大學史學系破格錄取。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在尖端學術領域有時的確需要偏才。
陝西師大成教學院副教授邢紀彥告訴記者,在一考定終身、唯分是舉的教育體制下,不少像孫見坤一樣的偏才被埋沒。歸根結底,還是傳統考試制度與靈活選拔機制之間的博弈較量。要真正作到“唯才是舉”,在中國還需要與時俱進的改革和完善。陝西省教育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則認為,從制度上講,陝西省招辦無可厚非,孫見坤事件也非“冤假錯案”。現有的教育考試制度的確存在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畢竟在現階段利大於弊,不可能完全摒棄。他指出,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應該是建立一種特殊機制,突破普遍的選才標準,對某些方面有特長的人才,進行破格錄取。自主招生、保送制度都是對僵化、固定的高考錄取制度的有益補充,但還遠遠不夠。
作為當事人,孫見坤說,中國傳統文化正在逐漸得到弘揚。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這就是“軟實力”的一種具體體現。希望國內也能多開辦一些孔子學院,以推廣國學。
他表示,季羨林先生說過,做學問要“守先待後”,我們所做的努力就是把前輩學者的東西“守下來等待後人”,這已經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了。他說不出意外的話,他會按時去山西大學報到,但會要求轉到歷史專業,繼續鑽研國學。
相關評論
方舟子評價
指其無才無學無德
方舟子在博文中,評價孫“不僅無才無學,還無德”。方舟子稱讀《全集》,兼懷靜安先生為打油詩,並指出《祭----紀念國父逝世八十五周年》是剽竊自秦孝儀《蔣公紀念歌》,《《山海經》性質及成書年代考》則為東拼西湊大路貨所得。《祭----紀念國父逝世八十五周年》一文與《蔣公紀念歌》格式完全雷同,文字重複率很高,甚至整句完全重複。
報導稱孫10年閱讀2000本古籍,速度超人,但其效果令人生疑。目前媒體及大眾認同他的國學能力的主要依據是兩次國學杯賽和教授力捧。娛樂媒體的杯賽自然可以不當一回事。復旦大學的組織的杯賽和教授的極力推薦按理應當有一定公信力,但事實卻又一次讓人們對大學失去了信心。
孫見坤在其部落格中寫道“因為就我在國學上的水平而言,絕非是尋常泛泛之輩兩三年可以達到的,沒有天縱之才,不下十年之功是得不來的。”以及“千載之後,我會是配享文廟的國學大師,而你們,卻難逃那如椽的春秋史筆:共和六十一年,夏七月,佞子禍學於豐鎬。”也使人對其品德修養和心智成熟程度是否適合研究國學有了疑慮。
公平至上說
在國學方面有突出才能,卻無法進入心儀的大學專修國學,這事說起來的確讓人惋惜。所以,陝西省招辦的“頑固”招來網民近乎一邊倒的質疑,是可以預見的。從個人主觀願望來說,我也希望孫見坤進入復旦,將自己修成“國學大師”。
關於孫見坤該不該被破格錄取的問題,實質就是“素質”與“公平”誰更重要的問題。
幾乎每一次的“破格錄取”,都會引得社會輿論喋喋不休。奇怪的是,以往一些被破格錄取的成功事例,人們也是不斷質疑,譬如蔣方舟被清華降分錄取、北大推出“中學校長推薦制”等,被擔心其中出現“貓膩”。而這次孫見坤沒被破格錄取,又被質疑為“思想僵化”。我琢磨,假如孫見坤真的被破格錄取了,沒準兒人們也會質疑呢,質疑的理由可能是:孫見坤的父母是不是官員?8名復旦教授有沒有拿到好處?
社會大眾對於所謂的“素質教育”與“破格錄取”,存在著極為複雜的心理,歸結起來,主要還是對“公平”不放心。人們一方面對“不拘一格降人才”抱有美好憧憬,成天嘮叨著錢偉長、錢鐘書等偏科生的成功佳話;另一方面,又害怕被程式不公所“暗算”。前不久北京有媒體披露,高校招收特長生正成為高校不法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牟取金錢的重點區域。報導稱,在北京一些高校,音樂特長生居然不識五線譜,美術特長生連基本的素描都不會。您瞧,在公平與公正被極度不信任的社會環境中,陝西省招辦“頑固”堅持原則,反而顯得可貴,哪怕這種恪守公平的行為只是一種姿態,或者有人所懷疑的“沒有送禮的公平”。
在當下的現實語境中公平已然成為稀缺資源
因此,比較於犧牲一個“國學天才”,堅持公平立場無疑要重要N倍。因為,公平如果連掩飾的程式都省略掉,那就意味著未來有N個“國學天才”、“文學天才”、“數學天才”被不公平所無聲地“黑”掉。當然,一個正常的人才選拔規則不能只滿足於公平。當考生中不斷湧現偏才與怪才之時,規則也不能視而不見。因此,本著“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的樸素思想,國家應充分汲取孫見坤事件的價值,為偏才們制定更公平合理的選拔規則,這樣,一個“國學天才”就不會白白地被犧牲掉。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以公眾的眼光來看這件事,陝西省招生辦的做法雖然符合規章制度,但卻有點不近人情:孫見坤沒有關係,沒有背景,他確實是以自身的才華征服了眾多教授。這樣的苗子,如果不能到心儀的高校去進行深造,對個人,對社會,都是個損失。讓一個國學天才去讀他毫無興趣的法學院,這不是埋沒人才,這是糟蹋人才!
現有的自主招生制度也一併受到抨擊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招生嗎?當年,錢鐘書數學考了15分,一樣能進清華,現在,孫見坤的成績僅僅比一本線低了6分,復旦就是死活要不到他。在僵化的高考制度下,還會有多少孫見坤被強行送到一個陌生的軌道?
這就是不開明的結果。但不管是惋惜、遺憾還是痛恨,人們首先都要承認,當今社會大環境下,嚴格才是維護高考公平的基礎。具體到孫見坤身上,公眾看到的是制度的僵化與缺陷,這是因為,孫見坤確實是個人才,是個不可多得的國學天才。但如果今天陝西省招生辦為孫見坤開了綠燈,明天會不會又有教授推薦王見坤、李見坤,也請求招生辦照此辦理?
在招生問題上,嚴格與開明是對矛盾。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環境下,公眾對於二者的傾向性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教授們既擁有學術權威又享有清譽,如果高校校長們只認學識不理權錢,公眾自然希望招生辦開明一些。但在眼下,天平顯然是傾向於嚴格的。當個別教授、院士、校長們熱衷於抄襲、剽竊、交易,哪怕只是少數人在這樣做,敗壞的也是整個高校的聲譽。這樣的大環境下,陝西省招生辦寧可攔錯,不能漏網,也在情理之中。
潛在的“大師”被攔在門外,誰都會感到惋惜,但現在嚴格,攔下的只是極少數少年天才,一旦給了交易以改頭換面肆意橫行的機會,被攔在門外的,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天才”。現在我們還不具備把開明放在嚴格前面的社會基礎,高考制度雖然不時受到抨擊,被挑出這樣的或那樣的弊端,但至少,它很公正、很公平。
嚴格是基礎,雖然,我們更追求開明。
涉嫌抄襲
牽出“案中案”
經過比對,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篇文章如出一轍,連標點符號都完全相同;孫見坤的部落格文章與《桃花映面宋美齡》的節選標題一字不差。依時間順序判斷,孫見坤部落格文章的源頭,應當是來自《宋美齡畫傳》一書。
很快,作為當事人之一的《鳳凰周刊》執行主編、傳記作家師永剛就作出了回應:“《桃花映面宋美齡》一書,抄襲師永剛與林博文先生於2003年月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宋美齡畫傳》一書之第60頁~68頁,其抄襲手法之惡劣,甚至連標點也不改,特對此種行為表達譴責,並擬委託律師控告。”
師永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林博文先生是《中國時報》駐紐約的首席記者,同時也是民國史專家,他曾當面採訪過宋美齡。寫《宋美齡畫傳》這本書,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前後歷時兩年;在宋美齡去世前10天出版,平裝版加精裝版,第一次印刷總計銷售36萬多冊。而《桃花映面宋美齡》是2005年3月才出版的,誰抄誰,一目了然。”
師永剛透露,他已聘請了代理律師,試圖以法律的手段解決這起糾紛。在談到孫見坤時,師永剛說他此前未曾聽說過此人,此番得知自己的著作被其抄襲,憤怒是難免的,但“是否起訴他,要看他的態度,目前還沒決定;畢竟,他只是寫了篇部落格,並沒有像前者那樣出書牟利。
孫見坤:“非原創,向原作者致歉”
孫見坤的父親孫偉在聽聞著作權糾紛後,轉而向兒子了解情況。之後,孫偉致說明了相關的情況:“見坤說這篇文章是在一個叫‘公主徹夜未眠’的QQ空間裡看到的,他覺得好,就轉載到了自己的部落格上,並不是他原創的。如果原作者誤以為他抄襲了文章,他表示真誠的道歉。” 可以發現,孫見坤把這篇部落格歸檔入《口乂集》,並在文末註明:“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我高考前的最後一篇博文。不過還是會偶爾織織圍脖。”不知情者,的確容易誤以為這是他的原創作品。孫偉表示,孫見坤今後將格外注意署名和引用的規範。
目前,孫見坤已將包括這篇文章在內的幾篇引發爭議的部落格文章刪除;同時人們也未能從網上搜到有名為“公主徹夜未眠”的QQ空間,轉載了這篇文章。
涉嫌抄襲書籍竟由在校大學生拼湊
當師永剛得知孫見坤的歉意後,師永剛表示“那就算了”。但他表示正就相關侵權事宜與湖北人民出版社交涉。
9月2日,師永剛聯繫上了《桃花映面宋美齡》一書的責任編輯雷先生,雷先生的回應讓師永剛很失望——雷先生說:“這本書當時是由幾名在校大學生合寫的,‘陽武’是他們的合名,現在他們都已經畢業了,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找他們。”
雙方未能達成一致的處理意見,這次通話最終以雷先生的一句“你愛怎么辦就怎么辦”以及掛電話而告終。
師永剛又聯繫了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張副社長,張副社長表現出了誠懇的態度,表示會儘快組織調查。師永剛說,如果出版社遲遲無法給出調查結論,他將立即啟動法律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