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純陽

孫純陽(1352—1446),字仲仁,生於元朝至正十二年,卒於明朝正統十一年,享年83歲。而大孫莊的遷鹽始祖孫純陽正是洪武趕散時來到鹽城落戶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純陽
  • 出生日期:1352年
  • 逝世日期:1446年
人物經歷,始遷創業,大孫莊,

人物經歷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後,因淮揚空虛,需移民墾殖,遂遷人口密集之姑蘇等地居民以實之,因事件發生在洪武年間,歷史學家稱之為“洪武趕散”。而大孫莊的遷鹽始祖孫純陽正是洪武趕散時來到鹽城落戶的。現己查明證實,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夫孫書為鹽城樂安堂孫氏第一始祖,此世系湧現了孫武、孫臏、孫權等眾多歷史名人,而鹽城樂安堂孫氏族譜記載的一始祖孫純陽仲仁公為孫權第五子孫休的第三十七世直系後裔。

始遷創業

孫純陽其父孫也愚,原居蘇州,配吳氏,生子三,即伯曰春陽,仲曰景陽,叔曰純陽。明洪武三年(1370年),孫景陽攜弟孫純陽和僕人安兒從故蘇閶門遷至射陽河邊。當年純陽復回蘇州,次年由姑姑帶領純陽仍至射陽河邊。從此景陽居於廟灣落戶(即今阜寧),純陽居於射陽河南古鹽邑新興場之東龍王廟一帶落戶(即今鹽城),兄弟倆人在各地拓地數百頃,以耕稼為業。後分別從事農商,造福鄉里,並就此成家立業,傳宗接代,因此二人均成為遷淮始祖。
孫純陽至鹽創業後,歷經許多艱辛,一邊開墾農耕,一邊經商鹽業,其功至偉。他先後娶吳氏、周氏,生子二,即長子山甫,次子山嶽。現山甫後裔世居建湖大孫莊,而山嶽後裔仍居鹽城新興場之東龍王廟一帶。因為孫純陽出生於蘇州官吏家庭,受其父教育影響,他對子孫要求十分嚴格,常常教導他們踐行耕讀兩行家訓。

大孫莊

據有關史料記載,建湖縣大孫莊號稱鹽城第一莊,始建於明初。建莊時的孫氏祖先,為了後代子孫安居樂業,連綿繁衍,奮發向上,金榜題名,他們遵循《風水學》原理,在“地理構建、莊貌造型、環境擺布”等方面,精心構思,富有遠見卓識。
在莊貌造型方面,別具匠心。約兩萬平方米的莊墩構築於莊中小河的南北兩側,莊墩高度能抗數十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從而使全莊人免卻了後患之憂。自古以來,居民住宅以八條巷相間,座北朝南,東西相對,比翼擺開。特別是莊東的牛橋和莊中的小橋,給後人留下了無限暇思,其寓意是居深巷、小橋、流水、人家之福地,當不忘教子孫耕讀兩行,光宗耀祖。
在地理構建方面,工於心計。水乃風水之首,作為灌溉、洗滌、飲用之需的動脈--莊中小河,開源於無遮擋、無污染的塘河上游,河水經過三道彎經過莊中曲折而過,其蜿蜒之勢形同官員踱步,然後一步三搖地再匯入西塘河。仿佛在向後人示意,活水從何而來,當借半畝方塘。
在環境擺布方面,寓意深長。莊東莊西,小河南北,開拓正方形四面環水的島地兩塊,蓄水洄流,聚福聚財,永盛不衰。象徵著鎮莊之寶的兩顆金印,又能激勵後代子孫“學而優則仕”,求取功名。
在文化古蹟方面,雖毀猶存。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孫莊東首有一座保留完整的文化古蹟,即有著明清建築風格的孫氏宗祠,青磚小瓦,飛檐雕柱,棟宇巍峨,昭穆秩序。孫氏宗祠原籌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年,完建於民國十二年,是由清朝光緒丁酉年舉人、浙江湖州總督、愛國文人孫海南曾祖父孫翥瀛等孫氏前輩集資興建的。家廟建築由三間大殿、十間前殿、四間靜屋、一道花牆、六間東西廂房所組成。建成後便香火不斷,盛極一時,遺憾的是被毀於一九五一年的一場火災,數十間孫氏宗祠燒了只剩西南角幾間配殿。令人幸慰的是現在孫氏宗祠己復建,但卻缺少了一點原有的雄偉與輝煌。
明興建莊後,大孫莊人才輩出,精英薈萃。明清之際,大孫莊先後出現了不少文化名人與歷代官吏,如明代進士、兵部戶科給事中孫榘,清廷文學侍臣、順治十五年戊戌科榜眼孫一致,清末舉人、教育家孫大鵬等一百五十二人,他們勤政為民,廉潔奉公,興辦學校,樂育英才,為大孫莊的子孫後代樹立了榜樣,值得後人敬仰與學習。
如今,鹽城大孫莊樂安堂孫氏族人巳達四千四百多人,可稱得上當地的名門望族了,其後代子孫不僅散居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鄭州、武漢、新疆、台灣等全國許多省市,而且也巳走出國門,遠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留學、經商或定居,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現在,孫純陽的子孫後代仍在踐行耕讀兩行家訓,並在各行各業成為驕子,想必能夠告慰純陽始祖,同時將孫氏文化發揚光大。
在建湖沈楊村民歡樂廣場上,有一座高大的地標性文化牌樓兩側十分醒目的寫著“少槐教子惟耕讀勤勉振家道,止瀾侍親淡名祿著書濟蒼生。”而少槐教子和止瀾侍親兩個典故便是指明末清初大孫莊孫氏家族裡傑出的兩位進士孫榘、孫一致,這副對聯高度概括了他們通過發奮苦讀,參加科舉入仕後,能夠心懷蒼生、為民請命,廉潔奉公、為國分憂的崇高志向與重視教育、孝敬父母、淡泊名祿的高貴品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