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職務履歷,研究方向,學術成就,社會任職,
職務履歷
曾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影視系教研室主任。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重點學科戲劇與影視學教授、電影學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台灣電影研究,以及香港和華語電影研究。
學術成就
課題:
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課題“1987-2009台灣電影研究”(10BC029)、江蘇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當代台灣電影藝術研究”(06JSAYS001)等數項。
專著:
已出版論著《後“解嚴”時代的台灣電影》(商務印書館)、《當代台灣電影:1949-2007》(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當代港台電影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等數本。
論文:
先後在《電影藝術》《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電視》《江蘇社會科學》《藝術百家》等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總計60餘篇。
孫慰川.論90年代香港電影導演[J].當代電影,2002.
孫慰川.關錦鵬的電影世界[J].電影新作,2002.
孫慰川.論入世與我國電影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
孫慰川.論黑色浪漫[J].電影藝術,2003.
孫慰川.論電影與黑色浪漫[J].當代電影,2003.
孫慰川.論蔡明亮的寫意電影及其美學觀[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
孫慰川.論楊德昌的誠意電影及其美學特徵[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孫慰川.香港新生代電影導演的傑出代表——劉偉強[J].電影新作,2004.
孫慰川.論侯孝賢的得與失——兼談電影的藝術性與觀賞性之關係[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
孫慰川.論香港電影導演林嶺東[J].電影藝術,2004.
孫慰川.台灣新電影運動述評[J].當代電影,2004.
孫慰川.亞洲銀幕:跨文化的作者與跨國界的電影[J].江蘇社會科學,2006.
孫慰川.秉持寫實主義精神,謀求美與真的統一——讀侯孝賢的“悲情三部曲”[J].當代電影,2006.
孫慰川.試論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敘事主題及美學特徵[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孫慰川.論全球化時代華產跨國大片的發展策略[J].中州學刊,2007.
孫慰川.論香港新藝城影業公司[J].電影藝術,2007.
孫慰川.褒貶人性善惡 弘揚核心價值——評電視連續劇《房前屋後》[J].中國電視,2007.
孫慰川.寫實主義影音風格:從缺失到建構和發展——論1950年代至今台灣電影影音風格的遞嬗[J].藝術百家,2008.
孫慰川.改革開放30年海峽兩岸的電影交流與合作述評[J].當代電影,2008.
孫慰川.以影像“立言”——論台灣女導演黃玉珊[J].電影藝術,2009.
孫慰川,丁磊.論美國皮克斯動畫電影的現代化敘事策略[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
孫慰川.論當代台灣電影寫實主義美學精神的遞嬗[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孫慰川.讓理想照進現實——評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J].中國電視,2009.
孫慰川,覃嫦.論張婉婷電影的文化鄉愁與國族認同[J].當代電影,2010.
孫慰川,楊雯.論新世紀初期台灣電影的國族認同迷思[J].當代電影,2012.
孫慰川.台灣電影輔導金政策的嬗變[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2.
孫慰川,王欣.驅散菲勒斯中心主義的陰霾——論當代台灣電影中女性形象的嬗變[J].江蘇社會科學,2012.
孫慰川.論“解嚴”初期的台灣電影[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孫慰川.保守、創新和冒險的三重奏——檢視“解嚴”以來台灣商業電影的發展[J].江蘇社會科學,2014.
孫慰川,賈斌武.身份認同危機與台灣形象重塑——論21世紀初期的台灣電影[J].當代電影,2014.
孫慰川,羅任敬.“後九七”香港電影的移民表述和身份重構[J].當代電影,2015.
孫慰川,王帥.論ECFA時代的台灣喜劇電影[J].電影藝術,2017.
孫慰川,王帥.論ECFA對台灣電影及兩岸合拍片的影響[J].藝術百家,2021.
社會任職
兼任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台灣電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電影家協會會員。
曾在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萬家燈火》欄目撰稿並獨立主講“港台電影風雲”,創下該欄目開辦以來最高收視率。此外,還先後在南京電視台影視頻道《文化南京》、江蘇教育電視台《微影大藝》等欄目擔任主講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