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珍,高分子化學家、輻射化學家。早期從事高分子合成工作。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輻射化學研究工作,在一系列含氟聚合物輻射交聯中做出國際上首創成果,研究成功一系列電力工業及軍事工業用的高性能熱縮材料,從而發展成長春熱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家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鎮海
-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28日
- 職業:理事長,編委
- 畢業院校:上海復旦大學
- 代表作品:《乳液聚合及其歷程的發展》
個人簡歷,生平介紹,交聯電線電纜行業,套用基礎研究,人物評價,代表論著,
個人簡歷
1952年9月 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
1952年9月至今 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研、副研究員、研究員。其中1984—1988年任13室(輻射化學研究室)主任。
1988年至今 中國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副主編。
1990-1997年 當選為民盟吉林省委常委。
1992年至今 中國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會副理事長。
1990-1991年 任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
1994年至今 任國際Radiat.Phys.Chem雜誌中國編委。
生平介紹
孫家珍1930年10月28日出生於浙江鎮海。1952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經國家統一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研究所合成室工作。在錢保功、高國經先生領導下從事新中國合成橡膠的工業化研究。張慶余先生和他研究成功的低溫丁苯橡膠氧化還原體系的化學配方,曾成功地套用於丁吡橡膠的工業生產。後來這些化學配方都轉交給化工部吉林化工研究院。10年後蘭州橡膠廠引進的低溫丁苯橡膠的配方基本與他們研製的配方相同。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開始了乳液聚合反應機理的研究。由於當時用的研究方法是測定乳膠粒總表面積的肥皂滴定法,因而和蘇聯Medvegev 學派的觀點相似,他們認為乳液聚合的常速部分主要在乳膠粒表面進行,體系總表面積不變,反應速率亦不變。美國Harkins學派則認為膠乳中乳膠粒總數是不變的,而膠粒的大小則是變化的。所以他們認為反應是在乳膠粒中進行的。
20年後孫家珍指導碩士生論文,在研究苯乙烯輻射乳液聚合時終於澄清了乳液聚合機理。他們先後用電鏡及光散射方法測定常速部分聚苯乙烯乳膠粒粒度大小的變化及膠粒數變化情況,由於膠粒中聚苯乙烯是溶脹在苯乙烯單體中,所以膠粒數不變,膠粒的大小尺寸亦不變。電鏡法測定的膠粒大小是除去溶脹單體後的聚合物顆粒,這當然是隨著轉化率的增加而變大的。所以過去兩種觀點的爭論,實際是由於測定方法的差別而引起的。用更新的方法可以證明Harkins和Medvegev的觀點歸根結底是一致的。
1959年高國經和孫家珍參加了氟橡膠-23(一號氟橡膠)的會戰工作,由化學所、應化所及上海合成橡膠研究所組成的聯合攻關課題,經過一年時間攻關完成了研製任務,這項成果1966年獲國家發明獎。他是主要工作人員之一。
1960年以後,應化所開始氟塑膠-46的攻關研究,孫家珍和高國經、陳東霖等從高分子合成到性能表征及產品檢測,做了全面系統工作,後在上海有機所進行擴大試驗,完善了合成工藝,最後通過中科院院級鑑定並將聚合反應的化學配方和工藝移交上海有機氟材料研究所生產。這項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他是主要工作人員之一。
1965年以後孫家珍又參與了研製聚氟乙烯工作。這部分工作擴大試驗在浙江省化工研究所進行。由於“文革”的影響,低壓聚合部分只能用作塗料。通過兩次大型攻關試驗,孫家珍從基礎理論到工業化實踐都得到了很大的煅練,使他具備了獨立領導重大研究課題的能力。
1974年初孫家珍開始獨立開展輻射化學的研究工作,從大學畢業到“文化大革命”前這段時間中,他從過去帶領過他工作的老師錢保功那裡學到了在學術研究領域內要有不斷探索創新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同時從高國經那裡學到了不為名利,踏踏實實地為發展民族工業執著的敬業精神。
1973年曾出現過航空導線開裂問題,如通過輻射交聯有可能很好解決開裂問題,亦是十分有價值的。結果證明了他的推斷,輻射交聯後,耐開裂性能大大提高。F-46 輻射交聯在1962年就已經發現並做了報導,但是十多年來除了美國標準局發表了兩篇文章後就再沒有什麼報導,他認為原因在於含氟高分子價貴量少,沒有溶劑,是工作難於深入的原因,要在學術上有所創新必須要從尋找溶劑著手。通過多方尋找,終於發現氟氯油可以作為很多含氟高分子的溶劑,如氟-46、氟-30、氟-406、氟-2406等。這個發現推動了他們對含氟高分子輻射交聯的研究,同時使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氟塑膠-46輻射交聯後解決了耐應力開裂問題,同時亦提高了耐輻射性能。這個發現馬上受到了核工業部的重視,當時國家重點任務816工程正急需耐高溫耐輻射的密封材料,當時在全國已經尋找了多年未果。
80年代初孫家珍開始領導並參與了“六五”攻關任務“多相聚合物輻射交聯熱縮電纜附屬檔案的研製”。同時開展了共混聚合物體系的輻射交聯的研究,“六五”攻關任務突破了外國公司的技術壟斷並於1985年通過國家鑑定。為此獲得了三部一委的表彰、水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他名列第四。
交聯電線電纜行業
在開發熱縮材料同時孫家珍還關注著輻射交聯電線電纜行業,1988年他以化學配方專家身份參與了中科院科輻公司的建立,同時為煙臺電纜廠輻射交在線上場照明電纜彩電高壓引線投入市場做出貢獻。1994年輻射交聯生產線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系列輻射交聯熱縮材料推廣套用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從熱縮材料開始到輻射交聯電線電纜工業化開發,他為中國輻射加工工業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國內外同行的讚譽。
套用基礎研究
在套用基礎研究方面孫家珍同樣獲得可喜的成果。他和很多科學家都發現著名的Charlesby-Pinner關係式對某些聚合物有偏離現象,在收集和分析了文獻中已發表的20多種高分子輻射交聯的結果後他發現高分子鏈的柔順性是決定的因素,一般Tg較高分子鏈比較僵硬的聚合物符合Charlesby-Pinner關係式,柔軟的高分子則不符合。他把表征分子鏈柔順性的β因子引入到關係式中得到新的關係通式,由於β因子是Tg的函式,因此我們可以從手冊中或從實驗結果得到β值,用這樣β值的關係通式處理溶膠分數和輻照劑量關係可以得到較好的線性關係。修正後的關係式可套用性更理想。
共混聚合物輻射交聯研究
在共混聚合物輻射交聯研究中孫家珍還在國際上首次將輻射裂解型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異丁烯利用與輻射交聯型聚合物共混的方法在共混體系的相倒轉區附近輻照可以將輻射裂解型轉變為輻射交聯產物,這個發現在高分子共混體系的輻射交聯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有可能發展成一新的生長點。
孫家珍在國際上首次採用XPS方法表征高分子輻射交聯的交聯程度,發現含苯環的高分子可以用XPS譜中的振起峰隨劑量的變化決定交聯程度,在聚苯乙烯和聚碸輻射交聯中都證實了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對於含氟高分子材料由於輻射交聯過程中常伴有脫氟及脫氟化氫的過程,就使高分子中的氟碳原子比隨輻射劑量有較大的變化,而由此可獲得凝膠化劑量。用XPS方法表征高分子的輻射交聯程度有可能表征某些尚無法找到溶劑的高分子的輻射交聯反應程度。
由於在聚合物輻射交聯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因此聚合物輻射交聯的研究於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孫家珍名列第一。
高分子輻射交在線上理研究
在高分子輻射交在線上理研究方面,孫家珍總結了國際國內各方面的研究結果發現分子鏈比較柔軟的高分子,如聚乙烯、聚甲基矽氧烷(矽橡膠)是按H型交聯為主,日本科學家相馬純吉、美國科學家Silverman用固體核磁證實聚乙烯H型交聯結構的存在。Charlesby用順磁共振證實矽橡膠H型交聯的存在。而他認為分子鏈比較僵硬的含氟高分子用XPS方法證實氟-46有T型交聯結構的存在,而綠聚碸那樣用順磁共振證實在高溫下輻射交聯是按T型交在線上理進行的。因此他認為決定輻射交在線上理是T型為主還是H型為主主要取決於分子鏈的柔順性。
人物評價
由於孫家珍在輻射交聯領域內開創性的套用基礎研究成果以及在推動中國輻射加工工業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已成為中國著名的輻射研究和輻射加工方面專家,受到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重視,在他主持下,在應化所舉辦了二期(IAEA)國際學員“輻射交聯電線電纜及熱收縮材料”培訓班。他曾三次應邀代表中方在中日雙邊輻射化學討論會上做大會報告。他曾兩次作為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受機構委派首次作為中國專家到巴基斯坦作專家服務,在工作期間協助巴基斯坦PINSTECH研究所建立起一個輻射加工示範實驗室,同時從化學配方開始製造出巴基斯坦自己的輻射交聯聚氯乙烯電線。
孫家珍奮鬥的目標是在基礎研究方面努力創新,奪取世界冠軍,同時在套用開發方面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市場,踏實工作,不斷開發新產品,真正做到研究—中試—商品—投入市場的統一。
孫家珍和所領導的研究組共發表論文近100篇。
代表論著
1 高國經,孫家珍.乳液聚合及其歷程的發展.高分子通訊,1959,3:269
2 孫家珍.高分子的結構對輻射交聯反應中裂解度的影響.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1983,1(1):8
3 張萬喜,孫家珍,陳傳正等.用XPS振起伴峰表征聚苯乙烯的輻射交聯度.科學通報,1985,30(1):193
4 張萬喜,張月芳,孫家珍等.含氟聚合物交聯度的XPS表征.科學通報,1985,30(17):1319
5 孫家珍,朱相林,張月芳.含氟聚合物的輻射交聯Ⅰ,氟塑膠-46的輻射交聯反應規律Ⅱ氟塑膠-46的輻射交聯反應機理.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1986.4(3):30;1987,5(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