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大講堂:孫子的兵戰謀略》是2015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子大講堂:孫子的兵戰謀略
- 作者:李世化
- 出版時間:2015年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ISBN:9787511723437
- 類別:哲學、宗教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一書作為我國古代*偉大軍事著作,其軍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萬丈,具有世界範圍的影響力。不僅如此,作為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不僅對當今世界軍事學起著彌足珍貴的啟迪意義,其所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現代商業競爭中,它的作用已被愈來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視。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日本商界,《孫子兵法》幾乎人手一冊,更有甚者,號稱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孫子兵法》列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員的書。日本商人為何如此痴迷於中國古代的一本兵書呢?況且打仗與做生意根本是兩碼事嘛!這些問題在當時很讓國人費解,但縱觀戰後日本經濟的騰飛,以及日本商人高超的商戰韜略,人們起碼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孫子兵法》的戰爭藝術與現代商戰韜略有很多內在的聯繫。基於當今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市場競爭空前殘酷,比之於戰爭也毫不過分的現實,如何打贏現代商戰,制定自己的商戰謀略,成了每一位企業決策者的必修之課。《孫子兵法》所提倡的上兵伐謀、兵貴神速、出奇制勝、先為不可勝、避實就虛、知己知彼、重用人才等對現代商戰極富啟示意義。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解讀孫子的兵法謀略是有著巨大價值和空間的。本書正是以孫子的兵法謀略為底料,從《孫子兵法》中汲取智慧,試圖將孫子的兵法謀略與現代商戰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廣大讀者朋友編寫一本商戰謀略全書。
一部論語可治天下,一部《孫子兵法》亦足以稱霸商場。前人的智慧,後人的財富,古為今用。值得提醒讀者的是:《孫子兵法》*講究的就是靈活二字,所以在運用時萬不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不知變通,此乃讀書之大忌也!
圖書目錄
第一章東方謀略——孫子和他的《孫子兵法》
孫子是世界軍事負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國,而且對中國之外的許多國家都有很大影響。
而《孫子兵法》一書自問世以來,就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乃至整箇中國傳統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封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歷代軍事家、政治家甚至是醫學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其自身的實踐。
進入近代以後,《孫子兵法》則奇蹟般地成為了商人們的經營“聖經”。
孫子其人
《孫子兵法》的思想與智慧
享譽世界的東方聖典
百家皆尊的制勝秘訣
第二章做人不妨活一點——孫子與現代人的處世之道
孫子與現代人的處世之道?有些人看了這個題目或許會產生疑問,那是一本兵學書而已,怎么能與處世扯上關係,難道讓我們用其中的“詭道”謀略去處世?然也,我們正是建議你用“詭道”去處世,當然前提是正確理解孫子所謂的“詭道”,萬不可把它當成你走入邪道的工具。
《孫子兵法》教你處世就是告訴你:做人不妨活一點。
暫時讓步以圖更好的選擇
動人心者先以情
臨危不亂,隨機應變
察微知著,細節決定成敗
敢於挑戰權威
交往貴在相互理解
敢於以奇招表現自我
利而誘之,懲治奸詐之徒
防人之心不可無
靈活應對各種人
第三章創業憑什麼——孫子教你走出創業之路
有人說:掌握了成功創業之道,就等於拿到了成功創業的鑰匙。確實如此,非凡的成功,不同凡響的創業招數,實用、有效的創業方法都是有章可循的。而當我們翻開《孫子兵法》一書時,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孫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為我們精心製作了一本無往而不利的創業秘籍。
借米下鍋,沒有資本要會套
人脈即財脈,早為創業儲備社會關係
步步為營,選準創業的領域
聚沙成塔,把企業由小做大的藝術
順勢而為,緊抓機會創大業
說乾就乾,勇敢邁出創業的步
標新立異,創業需要創新
單幹難成大事,合夥生意風險小
創業須有全局和長遠眼光
第四章商者,詭道也——孫子謀略與現代商戰的制勝之道
孫子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之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孫子指出決戰靠“奇兵”取勝,作戰的方式無非“奇”“正”兩種,但其變化卻無窮無盡。
孫子又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一作戰思想對商戰的啟示是:市場競爭要靠“出奇”的詭道韜略制勝。
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
以實力說話,不可盲目出擊
危言聳聽,百事反敗為勝
投石問路,艾柯卡力挽狂瀾
捏人軟肋,戴爾與對手玩柔道
攻其不備,古耕虞出奇招整洋商
反傳統反壟斷,中內功“造反”制勝
商場不相信眼淚
裝瘋賣傻,小心背後被捅
金融鱷魚巧破“毒丸”
靈活取捨,不與對手硬拼
第五章精心策劃,不打無準備的商戰
——孫子談現代商戰的策劃之道“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一大亮點是強調對戰爭的準備,孫子指出只有經過精心策劃的作戰方案,才有勝算的把握。
做生意講究生財之道。商戰中,善於精心策劃者必然財源滾
滾,不善於策劃者則可能被淘汰出局。
商業策劃以精準的預測為根本
戰術的運用是勝利的關鍵
“專案定位”,攻擊對手弱點
面向大眾,精心謀劃
廣告策劃,常用常新
尤伯羅斯:巧婦能為無米之炊
巧施煙幕,迂迴制勝
不要小看比你弱的對手
開風氣之先,搶占市場
第六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與現代商業的信息戰
孫子在《孫子兵法》里用一個整篇來論述了諜報工作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指出在戰時要做到“知己知彼”,就必須要重用間諜,“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在當今全球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業之間的交往日趨密切,可以說情報工作是決勝商戰的前提。要在商戰中制勝,首先得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其次要做到保守自身的商業機密。
保密,築起反商諜的防火牆
“技術扒手”,無孔不入
情報信息是決策成敗的關鍵
重金收買,情報扭轉乾坤
將計就計,反間更具殺傷力
巧用信息,先發制人
諜中諜,讓人防不勝防
閉門造車沒好處,利用信息廣賺錢
全方位地獲取信息
第七章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與現代企業的團隊精神
孫子在《孫子兵法》里提出“上下同欲者勝”,又說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這說明孫子非常重視軍心向背對戰爭的影響。
在現代商戰中,人們一般都把團隊精神、團隊作戰能力視為企業發展的支柱。而如何保證“上下同欲”這是商家要研究的主要謀略。
企業文化要符合人情和人性
勞資關係決定生產力
發動全體職員改進工作
毫無保留地接納意見
決策總在討論之後
限度發揮員工的積極性
激情利劍無所不能
進退一致,方能所向披靡
獨木不成林,獨花不是春
第八章形象宣傳懂謀略——孫子與現代企業的形象塑造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產品的質量固然為重要,但形象宣傳也不容忽視。單純的地段式的廣告宣傳只能讓你做到步:讓顧
客注意到產品的存在。但一則好的宣傳方案卻能讓顧客的眼睛一亮,永生不忘。所以生意人必須在宣傳上下功夫,運用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孫子曰:“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而廣告與質量正是商戰中的奇與正,故此,不能不重視。
贊助公益,讓形象來推銷你
迂曲公關,看利益要立足長遠
提高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
塑造企業形象,從名稱開始
“禮品”開路,白蘭地傾倒美國
巧借名人效應,擺脫經營困境
企業宣傳也要鬥智鬥勇
吸引顧客要賣巧又學乖
借樹開花,造勢宣傳出奇蹟
第九章善於合作,追求雙贏
——孫子與現代企業的戰略合作意識“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通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集中兵力,避實就虛”是《孫子兵法》一條經典的指導思想,其目的是時刻保持自己的優勢,以自己的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的薄弱環節。這一指導思想用在商戰中,就是當自己的實力不足時,可以通過與人合作達到壯大自己、彌補自己不足的目的。
取長補短,追求雙贏
合作是壯大自己實力的手段
多兵團作戰,有錢大家賺
從合作對手的陰影中走出來
欲取先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在商言利,要合作更要競爭
有利共享,與競爭對手合作
靠著大樹好乘涼
第十章得人才者得天下——孫子的用人之道
孫子高度重視人才。他提出:“兵眾孰強?士卒孰練?”孫子的這一軍事思想對現代商戰頗有指導意義:現代商戰首先是人才的爭奪戰。特別是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可以說人才是商戰制勝的關鍵。
用人只用聰明人
學會尊重每一位員工
為人才而收購對手
收兵馬,借腦生財
薪酬是爭奪人才的手段
提升所有員工的競爭力
用紀律來保障企業的發展
招聘人才不妨用“詐”術
激發手下的士氣
視“員工”如子
第十一章攻心為上——孫子與現代商家贏得顧客的謀略
《孫子兵法》中指出,打仗的境界是用謀略戰勝敵人,使用攻心戰術,使敵屈服,而不是直接與敵人交鋒。如“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商戰中,除了挖空心思與對手競爭,還不應忘了要“俘虜”顧客,當然這兩者是統一的,但顧客是終的決定因素,贏得了顧客的信任就等於是贏得了商戰的勝利,而對待客戶的好韜略就是“攻心為上”。
了解顧客的心理需求
多花心思打“廣告”
巧妙地調動客戶興趣
讚美的語言能打動客戶的心
別把顧客當作實驗品
以誠信取得顧客的信任
多收集客戶的資料
讓顧客自己說服自己
顧客就是上帝
攻心為上,說到顧客心裡去
第十二章“將”聽吾計則必勝——從孫子謀略看政治智慧
《孫子兵法》博大精深的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政治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國時的曹操曾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孫子兵法》的政治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五“德”兼備,化敵為友
政者,詭道也
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
知己知彼,方能占儘先機
善戰者,敵人而不敵於人
避其鋒銳,擊其“軟”肋
雜於利害,政治家的雙重眼光